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4424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通过该冲击支座,不用更换冲击支座上的零部件即可在支座上实现简支梁冲击测试、悬臂梁冲击测试、高速拉伸冲击测试三种摆锤冲击测试。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为冲击测试准备的测试支座数量,可在三种摆锤冲击测试之间切换而不用重新拆装冲击支座,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摆锤冲击测试支座,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能实现多种摆锤冲击测试的冲击支座。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摆锤冲击支座一般都是一种冲击测试对应一种冲击支座,如简支梁冲击(也称为夏比冲击)、悬臂梁冲击(也称为艾氏冲击)、闻速拉伸冲击等,当做完一种冲击测试换做其他种类的冲击测试时,需要将完成测试的冲击支座从摆锤冲击试验机下方拆除,换上其他不同冲击测试的支座。
[0003]这样不仅会增加了冲击测试支座的数量,还增加了支座的制作和管理成本。在切换不同的冲击测试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拆装工时,降低了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在所述支座本体上方纵向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对待冲击的第一试样一端的底面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及对该端的侧面进行抵靠的第一冲击面,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对所述第一试样另一端的底面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及对该端的侧面进行抵靠的第二冲击面,所述第一冲击面、所述第二冲击面同侧设置,该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还包括:
[0007]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之间呈横向排布的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所述固定钳口的顶面与所述活动钳口的顶面齐平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
[0008]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上并与所述活动钳口连接的自动夹紧装置,所述自动夹紧装置包括可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活动钳口在横向水平方向上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钳口移动;
[0009]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上且高出所述第一支撑面的第一拉伸冲击台,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与所述第一冲击面相对;
[001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且高出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二拉伸冲击台,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与所述第二冲击面相对。
[0011 ]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或液压缸,其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活动钳口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活动钳口的侧面设有水平方向的导轨,所述支座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槽。
[0013]优选地,所述活动钳口设置在与摆锤冲击方向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缸体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上;
[0014]所述自动夹紧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活动钳口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外端与所述活动钳口可转动地连接;
[0015]所述支座本体上设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座上。
[0016]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组,且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活动钳口的纵向两相对侧。
[0017]优选地,该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还包括对待冲击第一试样纵向端面位置进行设定的端面定位装置,所述端面定位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的定位件,以及与所述定位件同侧且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上可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定位件包括其上端的定位面;
[0018]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定位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伸缩使所述定位件绕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旋转以使所述定位面与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上的第一试样的端面正对。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或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定位件可转动地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本体及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侧面的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座配合的转动轴。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与所述第一冲击面相背的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与所述第二冲击面相背的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顺接过渡,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顺接过渡。
[00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支座可在同一支座上实现简支梁冲击、悬臂梁冲击、高速拉伸冲击三种摆锤冲击测试,减少了冲击测试支座的数量,可在三种摆锤冲击测试之间自由切换而不用重新拆装冲击测试的支座,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0023]同时,在做简支梁冲击测试时能对第一试样进行自动端面定位,在做悬臂梁冲击测试时,能对第二试样进行自动夹紧和松脱,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测试的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安装到摆锤冲击测试机上冲击第一试样的应用不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的视图1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夹装第二试样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拉伸冲击第三试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说明:支座本体10、通槽11、导槽111、第二转动座12、第一支撑单元20、第一支撑件21、第一支撑面211、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第一撞击面213、第一冲击座22、第一冲击面221、第二支撑单元30、第二支撑件31、第二支撑面311、第二拉伸冲击台312、第二撞击面313、第二冲击座32、第二冲击面321、固定钳口 40、活动钳口 50、导轨51、对中件52、腰形孔521、端面定位装置60、定位件61、定位本体611、定位面612、第一驱动装置62、第一缸体621、第一活塞杆622、自动夹紧装置70、第二驱动装置71、第二缸体711、第二活塞杆712、连杆机构72、第一连杆721、第二连杆722、摆锤冲击测试机80、基座81、摆锤82、冲击刀刃821、止摆块822、第一试样83、第二试样84、第三试样8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0,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上方纵向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之间呈横向排布的固定钳口 40和活动钳口 50,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上并与第二支撑单元30同侧的端面定位装置60以及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上与活动钳口 50连接的自动夹紧装置70。
[0033]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0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摆锤冲击测试机80下方的基座81上,支座本体10的上方沿横向设有为摆锤82上的冲击刀刃821提供摆动避让空间的通槽11,冲击刀刃821的运行轨迹在通槽11的中线上。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分别对称设置在通槽11的两侧。
[0034]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支撑单元20包括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1以及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1 —端上的第一冲击座22,第一支撑件21和第一冲击座22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上。第一支撑件21包括其上表面的第一支撑面211,第一冲击座22包括与第一支撑面211垂直的第一冲击面2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冲击面221与摆锤82的冲击方向正对,并与第一支撑件21的端面贴合,以使第一支撑面211和第一冲击面221形成能侧向定位并支撑待冲击的第一试样83的垂直定位角,在使用时,该垂直定位角的位置与摆锤82的转动中心在同一竖直面上。
[0035]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单元30的结构和第一支撑单元20的结构相同,其包括第二支撑件31、第二冲击座32。第二支撑件31包括与第一支撑面211平齐的第二支撑面311,第二冲击座32包括与第一冲击面221平齐的第二冲击面321。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端面定位装置6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1外侧的定位件61,以及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上可伸缩地第一驱动装置62。定位件61包括定位本体611及设于定位本体611侧面的第一转动座,第二支撑件31上设有与第一转动座配合的转动轴。定位本体611包括设于其上端的定位面612,第一驱动装置62为气压缸或油压缸,其包括第一缸体621和第一活塞杆622,第一活塞杆622竖直设置并与定位件61的下端可转动的连接,第一活塞杆622向上伸出带动定位件61绕转动轴312向支座本体10内侧翻转,直至定位面612翻转到与第二支撑面311、第二冲击面321垂直后停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62也可水平伸缩驱动定位件61绕第二冲击座32在竖直方向转动;端面定位装置60也可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20 —侧。
[0037]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分别对待冲击的第一试样83两端的底面和同侧侧面进行支撑,以使第一试样83的中部悬空,让摆锤82上的冲击刀刃821对第一试样83的中部位置进行冲击,即实现简支梁冲击测试。
[0038]由于待测的第一试样83的长度规格为固定值,通过计算,可使定位面612的位置保证支撑在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31上的长度相等,以使第一试样83中部的缺口处于通槽11的中线上,保证了冲击刀刃821与第一试样83中部缺口位置对中。
[0039]再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钳口 40、活动钳口 50可拆卸地设置在通槽11底部,两者的上表面齐平且不高于第一支撑面211、第二支撑面311,以防止在做简支梁冲击测试时,第一试样83的底面与固定钳口 40或活动钳口 50产生干涉。活动钳口 50的纵向两相对侧上分别设有导轨51,通槽11的侧壁上设有与导轨51配合的导槽111,活动钳口 50可沿导槽111在横向水平方向上远离和靠近固定钳口 40移动,以将放置在两者之间的待冲击第二试样84的下端夹紧或松脱。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钳口 40设在第一冲击座22、第二冲击座32之间,能保证固定钳口 40与摆锤82的转动中心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以使摆锤82在到达最下端时对第二试样84进行冲击,及实现悬臂梁冲击测试,保证了冲击能量最大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钳口 40设置在正对摆锤82的冲击方向上,活动钳口 50设置在摆锤82冲击方向相背的一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钳口 40、活动钳口 50的位置也可调换,以保证对第二试样84的夹紧即可。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夹紧装置70设在支座本体10上与活动钳口 50对应的一端,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1以及连接在活动钳口 50和第二驱动装置71之间的连杆机构72。第二驱动装置71为气压缸或油压缸,第二驱动装置71包括第二缸体711和第二活塞杆712,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杆712朝上竖直设置,且第二缸体71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座本体10下方。
[0042]优选地,连杆机构72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活动钳口 50纵向上的两相对侧。每组连杆机构72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721、第二连杆722,第一连杆721的外端与第二活塞杆71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722的外端与活动钳口 50可转动地连接。在支座本体10上设有第二转动座12,第二转动座12设于活动钳口 50和第二缸体711之间,第一连杆721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转动座12上。
[0043]第二活塞杆712伸缩带动第一连杆721绕第二转动座12转动,第一连杆721带动第二连杆722绕活动钳口 50转动,同时,第二连杆722带动活动钳口 50沿横向水平来回移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在支座本体10上增加设置螺杆手动驱动装置73驱动活动钳口 50沿导槽111移动实现夹紧和松脱。
[0044]优选地,活动钳口 50的上表面还设有沿横向水平设置的长条形试样对中件52,对中件52上设有横向设置腰形孔521,以调节对中件52在活动钳口 50横向上的位置。对中件52与固定钳口 40相对的一端为楔形结构,以和第二试样84中部的缺口配合,保证缺口和活动钳口 50的上表面齐平,使固定钳口 40、活动钳口 50将缺口以下的部分夹紧。
[0045]如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件21与第一冲击座22的相对端上侧设有高出第一支撑面211的第一拉伸冲击台212,在第二支撑件31与第二冲击座32的相对端上侧设有高出第二支撑面311的第二拉伸冲击台3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第二拉伸冲击台312结构相同,均呈直角梯形结构,其分别包括与第一冲击面221、第二冲击面321相背的第一撞击面213、第二撞击面313,第一撞击面213、第二撞击面313为竖直平面。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第二拉伸冲击台312上与第一撞击面213、第二撞击面313相背的侧面为与第一支撑面211、第二支撑面311顺接的斜面,当然,也可为弧面,以加强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第二拉伸冲击台312的冲击承载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第二拉伸冲击台312也可为可拆卸设置在支撑面上独立的部件,其结构也可为方块形等其他结构。
[0046]在针对第三试样85做拉伸冲击测试时,第三试样85连接在冲击刀刃821和止摆块822之间,止摆块822设置在摆锤82运动方向的后侧。在摆锤82向下摆动运行过程中,第一撞击面213、第二撞击面313分别和止摆块822的纵向两端对应撞击,以将止摆块822制停。摆锤82和冲击刀刃821靠惯性继续运动,以对第三试样85产生拉伸。
[0047]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0)以及在所述支座本体(10)上方纵向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包括对待冲击的第一试样一端的底面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211)及对该端的侧面进行抵靠的第一冲击面(221),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0)包括对所述第一试样(83)另一端的底面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311)及对该端的侧面进行抵靠的第二冲击面(321),所述第一冲击面(221)、所述第二冲击面(321)同侧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之间呈横向排布的固定钳口(40)和活动钳口(50),所述固定钳口(40)的顶面与所述活动钳口(50)的顶面齐平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211)、第二支撑面(311); 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10)上并与所述活动钳口(50)连接的自动夹紧装置(70),所述自动夹紧装置(70)包括可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7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带动所述活动钳口(50)在横向水平方向上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钳口(40)移动;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上且高出所述第一支撑面(211)的第一拉伸冲击台(212),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212)与所述第一冲击面(221)相对; 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0)上且高出所述第二支撑面(311)的第二拉伸冲击台(312),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312)与所述第二冲击面(321)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为气压缸或 液压缸,其包括第二缸体(711)及第二活塞杆(712),所述第二活塞杆(712)与所述活动钳口(5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口(50)的侧面设有水平方向的导轨(51 ),所述支座本体(10)上设有与所述导轨(51)配合的导槽(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口(50)设置在与摆锤(82)冲击方向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缸体(71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10)上; 所述自动夹紧装置(7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杆(712)和所述活动钳口(50)之间的连杆机构(72),所述连杆机构(72)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721)、第二连杆(722),所述第一连杆(721)的外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71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22)的外端与所述活动钳口(50)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支座本体(10)上设有第二转动座(12),所述第一连杆(721)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座(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72)包括两组,且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活动钳口(50)的纵向两相对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还包括对待冲击第一试样(83)纵向端面位置进行设定的端面定位装置(60),所述端面定位装置(6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0)上的定位件(61),以及与所述定位件(61)同侧且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10)上可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62),所述定位件(61)包括其上端的定位面(6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2)与所述定位件(6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2)伸缩使所述定位件(61)绕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 )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0 )的旋转以使所述定位面(612)与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第二支撑单元(30)上的第一试样(83)的端面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2)为气压缸或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2)包括第一缸体(621)及第一活塞杆(622),所述第一活塞杆(622)与所述定位件(61)可转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61)包括定位本体(611)及设于所述定位本体(611)侧面的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0)或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座配合的转动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摆锤冲击测试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212)与所述第一冲击面(221)相背的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312)与所述第二冲击面(321)相背的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一拉伸冲击台(212)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211)顺接过渡,所述第二拉伸冲击台(312)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311)顺接过渡。
【文档编号】G01N3/02GK203688345SQ20142000415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庄惠生, 蔡士达, 张从元, 许斌 申请人: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