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5726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包括传感器护套、弹性夹持件和长度可调的支持架;其中,所述传感器护套用于放置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夹持件间隔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外周内壁上,所述弹性夹持件的可夹持压抵所述传感器;所述支持架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护套上;且所述传感器护套和所述支持架上开设有可穿出所述传感器的信号线的通道。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检测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借助攀爬工具进行,从而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基于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调节装置的特点,可完全规避登高作业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局部放电试验传感器固定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这些部件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简称GIS(GASINSULATED SWITCHGEAR)。众所周知,为了 GIS的运行可靠性,需要进行超声波局部放电试验,以检测和分析GIS内部有无放电,基于其能故障定位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通常,GIS超声波局部放电试验是通过一传感器来采集信号。目前,这种传感器大多是操作者手持传感器并贴紧于GIS壳体,以得到GIS内部的放电信号。然而,在变电站进行超声波局部放电试验时,有时遇到安装的GIS位置较高,需要借助梯子等方式才能将传感器贴近GIS壳体,以精确获取信号。特别是,部分GIS的三相壳体离的较远,这种工况下,往往需要从GIS壳体底下穿越才可测试另一相。显然,现有检测操作过程中,一方面作业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登高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应用传感器的辅具,在有效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上,能够规避作业安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传感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作业效率较低且安全性差的缺陷。
[0007]( 二 )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包括传感器护套、弹性夹持件和长度可调的支持架;其中,所述传感器护套用于放置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夹持件间隔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外周内壁上,所述弹性夹持件的可夹持压抵所述传感器;所述支持架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护套上;且所述传感器护套和所述支持架上开设有可穿出所述传感器的信号线的通道。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夹持件具体为弧状弹片,所述弧状弹片的两端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弧状弹片对应设置,置于所述弧状弹片与所述传感器护套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支持架由多个支杆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
[0011]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护套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传感器护套上固定设置有空心螺杆;与所述传感器护套连接的所述支杆与所述空心螺杆之间,及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均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通道依次形成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通孔、所述空心螺杆及所述支杆的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弧状弹片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护套呈圆筒状,所述弧状弹片和所述弹性复位件均设置为四个,且沿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周向均布。
[0015]优选的,所述支杆具体为三根。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当需要进行试验检测时,先将传感器置于传感器护套内,放置完成后,位于传感器护套内的弹性夹持件可夹持压低该传感器,实现传感器与该辅助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可靠固定;同时,将该传感器的信号线自传感器护套与支持架上的通道穿出,以便连接至超声波局部放电测试仪上。本方案中,支持架的设置,且其长度可以根据作业需要调节,因此检测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借助攀爬工具进行,从而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基于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调节装置的特点,可完全规避登高作业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M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的M部放大侧视图。
[0021]图中:传感器护套I ;弹性复位件2 ;弹性夹持件3 ;弹性夹持件4 ;弹性复位件5 ;通孔6 ;空心螺杆7 ;弹性夹持件8 ;弹性复位件9 ;弹性复位件10 ;弹性夹持件11 ;传感器12 ;信号线13 ;支杆14 ;支杆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示出其使用状态,图1中同时示出了置于其中的传感器12及其信号线13。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传感器12的传感器护套1,和间隔设置于传感器护套I的外周内壁上四个弹性夹持件。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四个弹性夹持件3、4、8、11相对于传感器护套I的周向均布设置。置入传感器12后,弹性夹持件3、4、8、11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夹持压抵该传感器12,固定传感器12与本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传感器护套I上设置有长度可调的支持架,以便操作者根据作业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传感器护套I和支持架上开设有可穿出传感器12的信号线13的通道。
[0025]这里,传感器护套I整体呈圆筒状,以适应圆形的传感器12,显然,针对不同外形的传感器,传感器护套I的形状可以相应改变。特别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用于夹持固定传感器12的弹性夹持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四个,应当理解,除四个外设置为其他复数个均可满足夹持固定的基本功能需要。
[0026]如图2所示,弹性夹持件3、4、8、11为弧状弹片,每个弧状弹片的两端与传感器护套I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方案中弧状弹片采用塑料制成,以绝缘确保检测精准。当然,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与弧状弹片对应设置有四个弹性复位件2、5、9、10,分别置于弧状弹片与传感器护套I之间,形成弹簧式卡锁。当安装传感器12的过程中,随着弧状弹片的形变压缩弹性复位件2、5、9、10相应形变,由此位置确定后可释放并进一步扣紧传感器12。
[0027]对于长度可调的支持架而言,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实现。图中所示,该支持架由两根支杆14,15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显然,也可以为依次套接并可伸出的结构形式,本文不再赘述。
[0028]本方案中,传感器护套I的侧壁开设有通孔6,该通孔6外侧的传感器护套I上固定设置有空心螺杆7 ;与传感器护套I连接的支杆14与空心螺杆7之间,及相邻支杆14、15之间,均通过螺纹进行可拆卸连接。显然,根据GIS安装高度等测试需要,支杆的数量可灵活拆装适配。由此,用于引出信号线13的通道依次形成于传感器护套I的通孔6、空心螺杆7及支杆14、15的内腔。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在进行100kV GIS超声波局部放电试验时,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护套,用于放置传感器; 至少两个弹性夹持件,间隔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外周内壁上,所述弹性夹持件的可夹持压抵所述传感器;和 长度可调的支持架,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护套上;且所述传感器护套和所述支持架上开设有可穿出所述传感器的信号线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件具体为弧状弹片,所述弧状弹片的两端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还包括: 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弧状弹片对应设置,置于所述弧状弹片与所述传感器护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由多个支杆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传感器护套上固定设置有空心螺杆;与所述传感器护套连接的所述支杆与所述空心螺杆之间,及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均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依次形成于所述传感器护套的通孔、所述空心螺杆及所述支杆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弹片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护套呈圆筒状,所述弧状弹片和所述弹性复位件均设置为四个,且沿所述传感器护套的周向均布。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具体为三根。
【文档编号】G01R1/04GK203838170SQ20142027288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俞华, 王天正, 马丽强, 李艳鹏, 刘永鑫, 高鹏, 杨冬冬, 陈昱同, 梁基重, 芦竹茂, 王志鹏 申请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