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658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包括多个测量部以及多个过渡连接部。多个测量部从第一端排列至第二端,各测量部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各测量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递增。各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测量部之间并具有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此间隙宽度测量装置能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准确度。
【专利说明】间隙宽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隙宽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厂内所用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调试和维护,而设备间间隙的宽度关系到设备的精度,经常需要测量设备间间隙的宽度,例如两个台面之间、滚轮(Roller)与台面之间或者滚轮与滚轮之间的间隙。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制造过程中的摩擦制程中滚轮与台面之间间隙的宽度会影响到摩擦后基板表面因摩擦所形成的沟槽的形貌,进而会影响到液晶分子在基板表面排列的状态。目前,测量间隙宽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为塞尺,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测量间隙宽度的多个普通塞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绘示了一组塞尺1,每个塞尺I为一个标示有其厚度值的金属薄片。图2为图1所示的塞尺用于测量两台面之间间隙宽度的应用示意图。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先选择一个塞尺I塞入所要测量的两个台面2和3之间,根据塞入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来判断是否更换塞尺1,直到找出厚度最合适的塞尺1,以此塞尺I的厚度值作为台面2和3之间间隙宽度的测量值。
[0003]然而,在上述间隙宽度的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频繁的选择更换塞尺1,费时费力,测量效率较低。而且,当所要测量的间隙宽度值介于厚度值相邻的两个塞尺的厚度值之间时,无法判断该间隙的宽度,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操作使用简单方便,不需要频繁的更换塞尺,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效率,且便于准确读取间隙宽度数值,更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准确度。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包括多个测量部以及多个过渡连接部。多个测量部从第一端排列至第二端,各测量部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各测量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递增。各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测量部之间并具有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测量部的多个第一表面与多个过渡连接部的多个第一连接面共面形成公共底面。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测量部具有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且平行于第一表面的半厚度平面,该半厚度平面到第一表面的距离与到第二表面的距离相等,多个测量部的多个半厚度平面共面于一个公共面。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过渡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相对该公共面对称设置。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测量部的多个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颜色涂层。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测量部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颜色涂层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测量部的多个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厚度标记。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个过渡连接部的多个第二连接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塞尺厚度刻度标记。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测量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距离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等差递增。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间隙宽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第二端的测力装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多个测量部从第一端排列至第二端,且各测量部的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递增,各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测量部之间并具有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因此,在一个测量装置上同时实现了多个不同厚度的测量部的设置,可根据所测量的间隙宽度的需要直接选择过渡到适宜的测量部,操作使用简单方便,避免了频繁更换塞尺的麻烦,有利于提高测量效率。此夕卜,间隙宽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连接在第二端的测力装置,测力装置可以确保测量人员利用测量部使用相同的力度去测量间隙宽度,更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准确度。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测量间隙宽度的多个普通塞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塞尺用于测量两台面之间间隙宽度的应用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7]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并包括多个测量部110以及多个过渡连接部120。多个测量部110以及多个过渡连接部120交替设置。多个测量部110从第一端101排列至第二端102,各过渡连接部120连接于相邻两个测量部110之间。各测量部110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4,且各测量部110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4之间的距离(也即各测量部110的厚度)d从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依次递增。各过渡连接部120具有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110的第一表面112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22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测量部110的第二表面114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24。多个测量部110的多个第一表面112与多个过渡连接部120的多个第一连接面122共面形成公共底面103。
[00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多个测量部110包括从第一端101依次排列至第二端102的第一测量部110a、第二测量部110b、第三测量部110c、第四测量部IlOd和第五测量部110e。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多个过渡连接部120包括连接在第一测量部I 1a和第二测量部IlOb之间的第一过渡连接部120a、连接在第二测量部I 1b和第三测量部IlOc之间的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连接在第三测量部IlOc和第四测量部IlOd之间的第三过渡连接部120c、连接在第四测量部IlOd和第五测量部IlOe之间的第四过渡连接部120d。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测量部110和过渡连接部120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减少,设计成任何适宜的数量。
[0030]承上述,第一测量部I 1a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a和第二表面114a,第二测量部IlOb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b和第二表面114b,第三测量部IlOc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c和第二表面114c,第四测量部IlOd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d和第二表面114d,第五测量部IlOe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112e和第二表面114e。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一表面112a和第二表面114a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一测量部IlOa的厚度)为dl,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一表面112b和第二表面114b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二测量部IlOb的厚度)为d2,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和第二表面114c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三测量部IlOc的厚度)为d3,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一表面112d和第二表面114d之间的距离为(也即第四测量部IlOd的厚度)d4,第五测量部IlOe的第一表面112e和第二表面114e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五测量部IlOe的厚度)为d5。距离dl、距离d2、距离d3、距离d4、距离d5依次递增。优选地,距离dl、距离d2、距离d3、距离d4、距离d5依次等差递增,例如以0.1mm等差递增。为了便于确认距离dl、距离d2、距离d3、距离d4和距离d5的数值大小,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二表面114a、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二表面114b、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二表面114c、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二表面114d、第五测量部IlOe的第二表面114e可分别设有多个厚度标记105。例如,在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二表面114a上设置的厚度标记105为“0.1mm”,在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二表面114b上设置的厚度标记105为“0.2mm”。
[0031]第一过渡连接部120a具有连接在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一表面112a和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一表面112b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22a以及连接在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二表面114a和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二表面114b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24a。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具有连接在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一表面112b和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22b以及连接在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二表面114b和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二表面114c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24b。第三过渡连接部120c具有连接在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和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一表面112d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22c以及连接在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二表面114c和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二表面114d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24c。第四过渡连接部120d具有连接在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一表面112d和第五测量部IlOe的第一表面112e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22d以及连接在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二表面114d和第五测量部IlOe的第二表面114e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24d。
[0032]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部IlOa的第一表面112a、第一过渡连接部120a的第一连接面122a、第二测量部IlOb的第一表面112b、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的第一连接面122a、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第三过渡连接部120c的第一连接面122c、第四测量部IlOd的第一表面112d、第四过渡连接部120d的第一连接面122d和第五测量部IlOe的第一表面112e共面形成公共底面103。由于距离dl、距离d2、距离d3、距离d4和距离d5不同,也即第一测量部110a、第二测量部110b、第三测量部110c、第四测量部IlOd和第五测量部IlOe的厚度的不同,第一过渡连接部120a的第二连接面124a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122a,而是第二连接面124a与第一连接面122a成锐角夹角;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的第二连接面124b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122b,而是第二连接面124b与第一连接面122b成锐角夹角;第三过渡连接部120c的第二连接面124c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122c,而是第二连接面124c与第一连接面122c成锐角夹角;第四过渡连接部120d的第二连接面124d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122d,而是第二连接面124d与第一连接面122d成锐角夹角。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使用时,直接将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第一端101塞入所要测量的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之间的间隙中,根据塞入后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抵触在塞尺上的具体位置得出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之间间隙宽度的测量值。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将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从第一端101塞入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之间的间隙时,第一测量部IlOa和第二测量部IlOb都能无阻力的顺利塞入,说明一测量部IlOa和第二测量部IlOb均不是适宜的测量部110。因此,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继续塞入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之间的间隙,此时,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和第二表面114c分别抵靠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测量人员即可判断得知第三测量部IlOc的第一表面112c和第二表面114c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三测量部IlOc的厚度)d3即为第一台面107和第二台面108之间的间隙宽度。
[0034]优选地,过渡连接部120的第二连接面124上设置多个塞尺厚度刻度标记,当所测量的间隙宽度值位于两个相邻的测量部110的厚度值之间时,则可以先根据两个相邻的测量部I1的厚度值准确判断该间隙宽度的数值范围,再根据第二连接面124上设置的塞尺厚度刻度标记读取间隙宽度的数值。例如,在测量间隙宽度时,间隙的台面抵触在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上时,则可以先根据与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相连接的第二测量部IlOb和第三测量部110c,判断该间隙宽度值位于第二测量部IlOb和第三测量部IlOc的厚度值之间,由于第二过渡连接部120b的第二连接面124b上设置有塞尺厚度标记,根据间隙抵靠在第二连接面124b上的塞尺厚度标记,可以进一步得到该间隙的具体宽度值。利用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测量间隙宽度,测量结果准确,读取数值方便。
[003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200的多个测量部210的第二表面(图未示)分别设置有多个颜色涂层206。具体地,第一测量部210a的第二表面(图未示)设置有第一颜色涂层206a,第二测量部210b的第二表面(图未示)设置有第二颜色涂层206b,第三测量部210c的第二表面(图未示)设置有第三颜色涂层206c,第四测量部210d的第二表面(图未示)设置有第四颜色涂层206d,第五测量部210e的第二表面(图未示)设置有第五颜色涂层206e。第一颜色涂层206a、第二颜色涂层206b、第三颜色涂层206c、第四颜色涂层206d和第五颜色涂层206e的颜色均不相同,以便于测量人员根据颜色辅助判断所测量的厚度。优选地,颜色涂层206还设置在第一测量部210a的侧面、第二测量部210b的侧面、第三测量部210c的侧面、第四测量部210d的侧面、第五测量部210e的侧面。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200设置了颜色涂层206,使测量人员根据颜色涂层206方便快捷的判断出所测量的间隙抵触在间隙宽度测量装置200上的位置,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间隙宽度测量值。
[00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300的多个测量部310的多个第一表面312与多个过渡连接部320的多个第一连接面322不共面。各测量部310具有位于第一表面312与第二表面314之间的位置的平行于第一表面312的半厚度平面h,且半厚度平面h到第一表面312的距离与到第二表面314的距离相等。多个测量部310的多个半厚度平面h共面于一个公共面Ph。各过渡连接部320的第一连接面322和第二连接面324相对公共面Ph对称设置。
[003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部310a的第一表面312a和第二表面314a之间的半厚度平面h1、第二测量部310b的第一表面312b和第二表面314b之间的半厚度平面h2、第三测量部310c的第一表面312c和第二表面314c之间的半厚度平面h3、第四测量部310d的第一表面312d和第二表面314d之间的半厚度平面h4、和第五测量部310e的第一表面312e和第二表面314e之间的半厚度平面h5共面于公共面Ph。由于第一测量部310a、第二测量部310b、第三测量部310c、第四测量部310d和第五测量部310e的厚度的不同,第一过渡连接部320a的第二连接面324a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322a,而是第二连接面324a与第一连接面322a成锐角夹角,并相对公共面Ph对称设置。同样的,第二过渡连接部320b的第二连接面324b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322b,而是第二连接面324b与第一连接面322b成锐角夹角,并相对公共面Ph对称设置;第三过渡连接部320c的第二连接面324c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322c,而是第二连接面324c与第一连接面322c成锐角夹角,并相对公共面Ph对称设置;第四过渡连接部320d的第二连接面324d并不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面322d,而是第二连接面324d与第一连接面322d成锐角夹角,并相对公共面Ph对称设置。
[0038]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400与第一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400还包括设置于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第二端102的测力装置409。测力装置409例如是带有刻度显示的弹簧式测力装置。测力装置409的弹簧(图未示)的一端连接于间隙宽度测量装置100的第二端102,本实施例中例如是直接连接在第五测量部IlOe远离第四过渡连接部120d的一端。当利用间隙宽度测量装置400塞入间隙测量时,在厚度最合适的测量部110,测力装置409的弹簧受力被压缩,测量人员可以通过测力装置409的指针409a指示的力度值来辅助判断测量部110测量时所收到的阻力大小,以确定是否是厚度最合适的测量部110,并以此测量部110的厚度作为间隙宽度的测量值,从而有助于测量人员利用测量部使用相同的力度值去测量间隙宽度,更有利于提高间隙宽度测量的准确度。
[003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采用述了本实用新型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包括多个测量部以及多个过渡连接部,该多个测量部从该第一端排列至该第二端,各该测量部具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各该测量部的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依次递增,各该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该测量部之间并具有连接在相邻两个该测量部的该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该测量部的该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测量部的该多个第一表面与该多个过渡连接部的该多个第一连接面共面形成公共底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测量部具有位于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之间且平行于该第一表面的半厚度平面,该半厚度平面到第一表面的距离与到第二表面的距离相等,该多个测量部的该多个半厚度平面共面于一个公共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过渡连接部的该第一连接面和该第二连接面相对该公共面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测量部的该多个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颜色涂层。
6.如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测量部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颜色涂层。
7.如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测量部的该多个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厚度标记。
8.如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过渡连接部的该多个第二连接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塞尺厚度刻度标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测量部的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的该距离从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依次等差递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隙宽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连接在该第二端的测力装置。
【文档编号】G01B5/14GK204043580SQ20142044506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王学祥, 孟琳雅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