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体称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83205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通常有多个接触面,由此决定了机车车体重量作用于机车转向架上为多点作用,比如,HXD2CF机车,其与机车转向架有八个接触面,由于接触面过多,机车车体重量的偏差,会影响机车车体作用于机车转向架上各点的作用力,因此,若要实现机车车体称重,则需要平衡机车车体作用于机车转向架各点的作用力。相关技术中,机车车体称重一般在机车总成后,再进行最终状态称重,在机车称重过程中,通过对机车转向架的各个部件进行调节,以平衡机车车体作用于机车转向架各点的作用力,从而满足机车整体重心的位置分布要求,然而,这种机车称重的方法存在累积误差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由于各个部件的累积误差,最终导致机车转向架的整体调节量过大,进而影响机车行车安全,且由于机车称重过程中,需要调节多个部件,因此,称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在机车称重过程中,对机车转向架的整体调节量过大的问题,且提高了机车称重效率。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车体称重装置上,所述车体称重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面、车体支撑机构、接触调节间隙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包括多个第二接触面,所述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二接触面分别放置多个所述车体称重装置的第一接触面上,使所述车体向车体称重装置施加作用力;当各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所述车体的作用力不相同时,通过调节称重垫片的数量,使每个所述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相同。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车车体称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车体称重装置,以及若干称重垫片,所述机车车体放置在所述多个车体称重装置上,所述车体称重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面、车体支撑机构、接触调节间隙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车体的第二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为所述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的接触面;所述车体支撑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接触面承受的所述车体的作用力传送给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所述车体的作用力转换为压力电感;所述接触调节间隙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车体支撑机构之间,随着所述车体的作用力变化其大小变化。所述称重垫片用于当各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不相同时,调节车体称重装置承受所述车体的作用力。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将机车车体和机车转向架的接触面与车体称重装置的接触面接触,且通过调节称重垫片的数量,以实现各个车体称重装置受力均衡,即使各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的车体的作用力相同,如此,在机车车体称重过程中,无需调节机车转向架的各个部件,既能够提高机车称重效率,又能够避免由于机车转向架的整体调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车行车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的接触示意图;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称重装置,该车体称重装置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接触面11、车体支撑机构12、接触调节间隙13以及压力传感器14,其中,第一接触面11与车体的第二接触面接触,该第二接触面为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的接触面,可以参见图1中所示。而车体支撑机构12用于将第一接触面承受的车体的作用力传送给压力传感器14,由压力传感器14将车体的作用力转换为压力电感,在压力传感器14与车体支撑机构12之间设置有接触调节间隙13,接触调节间隙13会随着车体的作用力变化其大小变化,比如,当接触调节间隙13所属的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较大时,接触调节间隙13将会较小,反之,会较大。综上而言,车体称重装置能够衡量机车转向架上每个点(第二接触面)承受车体的作用力大小。为了实现对机车车体的称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接触面的个数,机车车体称重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车体称重装置,比如,HXD2CF机车,其包括八个第二接触面,因此,机车车体称重系统可以设置八个车体称重装置,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若干称重垫片,以在机车车体称重过程中,平衡机车车体作用于机车转向架各点的作用力,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分离,仅仅对机车车体进行称重,且通过车体称重装置以衡量机车转向架上各个点(接触面)承受的机车的作用力,具体地,当任一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加大时,其接触调节间隙13会较小,因此,可以通过在接触调节间隙13中添加称重垫片,以调节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根据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平台,其可以与车体称重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各个车体称重装置的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电感,将压力电感转换为车体重量,并通过称重报告界面显示重量值,从而使机车车体的重量更直观。下面结合图4和图5通过具体示例进一步描述上述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示意图之一。如图4所示,以机车车体称重过程中两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的车体的作用力为例,两个车体称重装置分别为A和B,从图中可以看出,机车车体的整体重心向B端偏移,A承受的车体作用力F1大于B承受的车体作用力F2即F2<F1,因此,A的接触调节间隙13小于B的接触调节间隙13,即A的高度低于B的高度。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A的接触调节间隙13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称重垫片,以消除A和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A和B承受的车体的作用力平衡,比如,均等于F3,其中,F2<F3<F1。在此,仅仅以两个车体称重装置为例,更多的车体称重装置承受的车体的作用力的调节与上述原理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外,上述实施例均为示例性和原理性的,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车体称重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与上述系统的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机车车体称重方法,该方法应用在车体称重装置上,所述车体称重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面、车体支撑机构、接触调节间隙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机车车体与机车转向架包括多个第二接触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将多个第二接触面分别放置多个车体称重装置的第一接触面上,使车体向车体称重装置施加作用力。步骤302,当各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不相同时,通过调节称重垫片的数量,使每个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相同。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机车车体称重方法还可以包括将任一车体称重装置的高度与其他车体称重装置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进一步地,步骤302可以包括当该车体称重装置的高度小于平均高度时,在该车体称重装置的接触调节间隙中添加称重垫片,反之,当该车体称重装置的高度大于平均高度时,减少在该车体称重装置的接触调节间隙中的称重垫片。根据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车体称重装置可以与数据处理平台通信连接,两者结合以确定车体称重装置承受车体的作用力,具体地,可以通过车体支撑机构将第一接触面承受车体的作用力传输至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车体的作用力转换压力电感,通过数据处理平台将压力电感转换为车体重量,并显示重量值。综上,在机车车体称重过程中,无需调节机车转向架的各个部件,既能够提高机车称重效率,又能够避免由于机车转向架的整体调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车行车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无需调节机车转向架的各个部件,因此,机车车体称重过程中,机车转向架已不再是机车车体称重的影响因素,从而在车体称重合格后,可实现相同型号的不同机车车体可以用同一机车转向架,即实现了机车大部件的互换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