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设备GPS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702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给水设备GPS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供水系统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供水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经历了专业化和信息化两个阶段,实现了供水信息共享、发布与可视化,有效提高供水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然而,目前供水企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难以全面准确掌握供水管网和供水设备的现状,缺少动态监控预警、爆管暗漏发现不及时、突发事件处理效率低下、资产利用率不高等。因此,急需一套面向供水企业综合决策和产业升级的智能化供水设备,实现业务集成与协同,整合信息资源、保障供水安全、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实现供水系统的智慧运作,构建“智慧供水”的理念。

近年来,“智慧供水”的理念已经在二次供水行业内深得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所谓的“智慧供水”就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各类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开发的最先进的智慧供水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数据采集设备、无线网络设备、智能采集终端、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水质检测传感器、在线监测仪、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等实时感知供水管网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生成相应的处理结果和决策,实现供水系统的智慧管理。

给水设备需要定期对入水口的水源进行严格检查,防止水源遭受污染。目前的检测方式分为人工检测和在入水口处通过仪器自动检测两种方式。自动检测准确性较差,比如某一小部分污染物碰巧接触到了仪器探头,或者水源的某一部分发生局部小范围污染,都会导致仪器进行误报。人工检测虽然准确性高,但是需要人工带着检测设备在水源各处进行检测,费时费力,并且若水源的某一部分被污染了,人工检测可能碰巧没有检测到,导致污染源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给水设备GPS巡检装置,检测准确性高,效率高,并且可以通过水源处地理信息的变动提前对自然原因的污染产生预警。

本发明包括分布在水源各处以及给水设备入水口的若干检测装置,每个检测装置连接有独立的GPS定位装置,检测装置和GPS定位装置分别通过信号传输装置连接到控制中心的上位主机,上位主机通过网络连接到水源当地的GIS信息系统。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酸碱度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装置、水压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固体颗粒物检测装置中的几种。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位主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巡检人员的手持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布的多处检测装置和检测装置上的GPS定位装置,确定每一处疑似污染处,上报控制中心后利用GIS系统进行排查,排查后再通过人工对可疑点进行巡检,检测准确性高,效率高,并且可以通过水源处地理信息的变动提前对自然原因的污染产生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给水设备GPS巡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布在水源各处以及给水设备入水口的若干检测装置,每个检测装置连接有独立的GPS定位装置,检测装置和GPS定位装置分别通过信号传输装置连接到控制中心的上位主机,上位主机通过网络连接到水源当地的GIS信息系统。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酸碱度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装置、水压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固体颗粒物检测装置中的几种。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位主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巡检人员的手持设备。

本发明工作过程为:

1、通过分布的多处检测装置和检测装置上的GPS定位装置,确定每一处疑似污染处;

2、将疑似污染处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以及GPS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上报给控制中心;

3、控制中心的上位主机利用水源当地的GIS信息系统进行排查,排除掉明显的误报;

4、排查后上位主机将可疑点的位置信息发送到巡检人员的手持设备,通过巡检人员对可疑点进行巡检,检测准确性高,效率高;

5、上位主机随时利用水源当地的GIS信息系统对水源进行监控,通过水源处地理信息的变动提前对自然原因的污染产生预警。

本发明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