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52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测试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往往要引入控制器,而在对应的控制器要进行技术测试后才能应用,之前的技术测试控制器上的元器件能否正常通电需要逐一人工测试,效率低下并且由于人工测试可能遗露部分元器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引入全自动在线测试装置,另外要达到操作简单、效率高,而且可自动判断是否漏气、是否短路的效果,目前的全自动在线测试装置,即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中往往包括着全自动测漏测短路机,包括机架、检测装置、夹具装置、传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夹具装置、传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机架,并且检测装置、夹具装置和传送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夹具装置设置于传送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测漏检测部和测短路检测部,测漏检测部和测短路检测部分别设置于夹具装置的上方。

但是控制装置常常要通电运行,这样就会产生高温影响其性能,由此也引入了冷却设备,通常冷却设备占有的区域越多其冷却效率越高,然而因为控制装置所占区域的局限,使得冷却设备占有的区域不能加多,所以就要求合适的冷却设备来改善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这样来对控制装置实现冷却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实现了合适的冷却设备来改善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包括机架3、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传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10,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传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10均设置于机架3,并且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和传送装置8均与控制装置10电连接,夹具装置7设置于传送装置8,检测装置2包括测漏检测部5和测短路检测部6,测漏检测部5和测短路检测部6分别设置于夹具装置7的上方;

另外控制装置10还架设在支撑杆A1上,所述控制装置10架设在支撑杆A1上的结构是通过定位板A3来架设的,在支撑杆A1上还设置有条状腔体A2,所述条状腔体A2带有从一头到另一头的贯通腔道,所述条状腔体A2的一头作为导进制冷剂的导入通道A21,所述条状腔体A2的另一头作为导出制冷剂的导出通道A22,所述导入通道A21同储存有高压制冷剂的容器相连;所述支撑杆A1上带有若干行金属鳍管A11,每行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按照从导入通道A21到导出通道A22的方向为逐渐变短的架构,所述条状腔体A2的材质是银合金、铁合金或者锡合金;所述条状腔体A2为盘旋状透过若干行金属鳍管A11,另外还以起伏状设置于金属鳍管A11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凭借所述控制装置10架设在支撑杆A1上的结构是通过定位板A3来架设的,在支撑杆A1上还设置有条状腔体A2,所述支撑杆A1上带有若干行金属鳍管A11,每行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按照从导入通道A21到导出通道A22的方向为逐渐变短的架构,这样逐渐变短的架构是伴着制冷剂的传输向而变短的,所述金属鳍管A11的冷却效率也就伴着制冷剂的传输向而逐次变弱,这样的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不一致完全结合了各期间的冷却性能,改善了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另外还大大降低了冷却设备所占的区域大小,于不大的区域中实现了最好的冷却效率。所述条状腔体A2为盘旋状透过若干行金属鳍管A11,另外还以起伏状设置于金属鳍管A11之间。更降低了冷却设备占有区域的大小并使得在不大的区域中实现了更佳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架的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3所示,饲料生产车间内环境自动检测及监控的智能装置,包括机架3、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传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10,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传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10均设置于机架3,并且检测装置2、夹具装置7和传送装置8均与控制装置10电连接,夹具装置7设置于传送装置8,检测装置2包括测漏检测部5和测短路检测部6,测漏检测部5和测短路检测部6分别设置于夹具装置7的上方;

另外控制装置10还架设在支撑杆A1上,所述控制装置10架设在支撑杆A1上的结构是通过定位板A3来架设的,在支撑杆A1上还设置有条状腔体A2,所述条状腔体A2带有从一头到另一头的贯通腔道,所述条状腔体A2的一头作为导进制冷剂的导入通道A21,所述条状腔体A2的另一头作为导出制冷剂的导出通道A22,所述导入通道A21同储存有高压制冷剂的容器相连;所述支撑杆A1上带有若干行金属鳍管A11,每行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按照从导入通道A21到导出通道A22的方向为逐渐变短的架构,所述条状腔体A2的材质是银合金、铁合金或者锡合金。所述条状腔体A2为盘旋状透过若干行金属鳍管A11,另外还以起伏状设置于金属鳍管A11之间。

所述定位板A3以软质聚氯乙烯(PVC)薄膜为基材,涂橡胶型压敏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如下:

1.凭借所述控制装置10架设在支撑杆A1上的结构是通过定位板A3来架设的,在支撑杆A1上还设置有条状腔体A2,所述支撑杆A1上带有若干行金属鳍管A11,每行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按照从导入通道A21到导出通道A22的方向为逐渐变短的架构,这样逐渐变短的架构是伴着制冷剂的传输向而变短的,所述金属鳍管A11的冷却效率也就伴着制冷剂的传输向而逐次变弱,这样的金属鳍管A11的纵向跨度不一致完全结合了各期间的冷却性能,改善了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另外还大大降低了冷却设备所占的区域大小,于不大的区域中实现了最好的冷却效率。

2.所述定位板A3以软质聚氯乙烯(PVC)薄膜为基材,涂橡胶型压敏胶,就能确保定位板A3同控制装置相结合时的不导电性能,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3.所述条状腔体A2为盘旋状透过若干行金属鳍管A11,另外还以起伏状设置于金属鳍管A11之间。更降低了冷却设备占有区域的大小并使得在不大的区域中实现了更佳的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