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50852发布日期:2019-10-13 00: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包括输电线路导线与地线的实时图像;

步骤2,比较同一场景的实时图像中导线与地线的厚度比值,初步判断地线的覆冰程度;

步骤3,根据输电线路导线与地线的直径规格及实测厚度比值,采用改进型标准冰厚计算模型得到覆冰厚度;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判断实时图像中导线、地线各自线路的覆冰类型,所述覆冰类型包括线路未覆冰、线路覆冰为雾凇或混合淞、线路覆冰为雨淞;

步骤22,当判断线路覆冰类型为雾凇或混合淞,则采用平均值法、最小值法或者过滤毛刺法,对该覆冰类型的线路图像的边界做平滑处理;

步骤23,在上述步骤21、22的基础上,分别测量导线、地线图像的线路直径,以此获得覆冰地线区域与未覆冰导线区域比值;

所述步骤3的改进型标准冰厚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k—ρ冰与ρ标的比值,ρ冰为地线的覆冰密度,根据覆冰类型或现场计算取得,不同覆冰类型的密度范围:雨凇0.7~0.9;雾凇0.1~0.3;混合淞0.2~0.6;湿雪0.2~0.4,单位g/cm3,ρ标取0.9g/cm3;R为导线半径,单位为mm;r为地线半径,单位为mm;B为标准冰厚,单位为mm;α为覆冰地线区域与未覆冰导线区域比值;

覆冰地线区域与未覆冰导线区域比值α表达式如下:

其中B0为初步判断地线的覆冰程度;R为导线半径;r为地线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对线路覆冰的判断是:先对线路图像的边缘进行对比度处理,判断边缘的是否为毛刺,是则对应线路覆冰为雾凇或混合淞。

3.一种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输电线路的导线与地线的实时图像,其中导线与地线处于同一取景范围内;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拍摄线路的实时图像做对比度处理、边缘平滑处理;

厚度测量模块,采用图形化的游标卡尺测量经过图像处理模块优化后的线路图像;

覆冰分析模块,用于通过改进型标准冰厚计算模型获取覆冰厚度值;

所述覆冰分析模块采用的改进型标准冰厚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k—ρ冰与ρ标的比值,ρ冰为地线的覆冰密度,根据覆冰类型或现场计算取得,不同覆冰类型的密度范围:雨凇0.7~0.9;雾凇0.1~0.3;混合淞0.2~0.6;湿雪0.2~0.4,单位g/cm3,ρ标取0.9g/cm3;R为导线半径,单位为mm;r为地线半径,单位为mm;B为标准冰厚,单位为mm;α为覆冰地线区域与未覆冰导线区域比值,其表达式为B0为初步判断地线的覆冰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拍摄线路的实时图像做覆冰预判,当判断线路图像的边缘为毛刺时,则对线路图像进行边缘平滑处理,所述边缘平滑处理包括:平均值法、最小值法或者过滤毛刺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测量模块的图形化游标卡尺具有两级标尺,图形化游标卡尺的卡尺部采用人工与线路图像边缘对齐,其对线路的测量采用抽样算法对线路进行多次采样测量取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清图像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存储模块,用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覆冰分析模块各自数据,以供结果查询及导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