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853发布日期:2019-10-13 00:5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险杠是整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起到行人保护的作用,还起到装饰的作用,并且还关系到与周边件的间隙和面差等外观品质。图1 为汽车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汽车20的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汽车20的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汽车20的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

一方面,前保险杠本体结构复杂、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尺寸较大,前保险杠本体自身具有较大的重量,且前保险杠本体通常是前保险杠总成的定位和装配的基准,前保险杠本体的下端部位通常承载着前保险杠下饰板、中央下格栅、前保险杠下饰板装饰件、左/右前雾灯盖板、雷达盖板和前牵引钩盖等结构件的主要重量或部分重量;同时,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上端部位与中央上格栅、前大灯等部件相连,因此汽车前保险杠本体还承载着这些部件的部分重量。所以,前保险杠本体因承受较大的重量而在Z轴方向易发生位移,即汽车前保险杠非常容易发生下沉问题。

另一方面,汽车前保险杠在车身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以及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激发的振动传递到前保险杠总成各部件及所连接的部件,将导致前保险杠总成及其安装部件发生强制位移。

由于汽车前保险杠总成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导致汽车前保险杠本体及总成经常出现下沉问题,影响汽车前端各部件的受力及间隙/面差等品质,也影响到汽车前保险杠的安全功能及驾驶员、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能较好地解决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下沉的问题,并满足中央上格栅在Z轴方向的尺寸加大和尺寸向下增加的新车型发展方向。

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中央上格栅上设有支撑凸台,前保险杠本体上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设置在支撑凸台上且与支撑凸台相连。

优选地,所述中央上格栅包括格栅本体,支撑凸台位于格栅本体的两侧,支撑凸台包括支撑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相连,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格栅本体相连,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连接耳板设置在支撑板上,连接耳板与支撑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减重口和第二减重口,第一减重口和第二减重口相邻。

优选地,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上还设有卡扣,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靠近所述卡扣。

优选地,所述中央上格栅上还设有卡槽,中央上格栅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卡槽和所述支撑凸台,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所述支撑凸台靠近所述卡槽。

优选地,所述防前保险杠下沉的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翼子板上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侧与前保险杠本体的外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的包括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中央上格栅的两侧设有支撑凸台,前保险杠本体上设有连接耳板,支撑凸台与连接耳板相连,能较好地解决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下沉的问题,并且性能可靠、实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和适用性强;满足中央上格栅在Z轴方向的尺寸加大和尺寸向下增加的新车型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中央上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包括安装在翼子板上的安装支架12、前保险杠本体13、中央上格栅14、安装在前端模块上的小腿保护支架(图未示)、保险杠下饰板15、安装在前端模块支撑支架上的大腿保护支架(图未示)。安装支架12与前保险杠本体13的外端连接且位于前保险杠本体13的一侧。中央上格栅14位于两个前保险杠本体13之间,中央上格栅 14的两侧与前保险杠本体13连接。小腿保护支架和保险杠下饰板15位于前保险杠本体13的下方,小腿保护支架靠近中央上格栅14,保险杠下饰板15 的一侧通过装饰件与小腿保护支架连接,保险杠下饰板15的另一侧与前保险杠本体13连接。中央上格栅14位于大腿保护支架的上方,小腿保护支架位于大腿保护支架的下方,大腿保护支架位于两前保险杠本体13之间,前保险杠本体13的一侧设置在大腿保护支架上且与大腿保护支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包括左安装之架和右安装支架,前保险杠本体13包括左前保险杠本体和右前保险杠本体,左安装之架与左前保险杠本体的外端连接,右安装支架与右前保险杠本体的外端连接,左前保险杠本体位于中央上格栅14的一侧,右前保险杠本体位于中央上格栅14的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通过卡扣与前保险杠本体13的外端连接,小腿保护支架通过螺栓与保险杠下饰板15连接,前保险杠本体13通过卡扣与保险杠下饰板15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图4所示,前保险杠本体13上设有连接耳板131和卡扣132,卡扣132和连接耳板131位于前保险杠本体13的一侧,连接耳板131靠近卡扣 132;中央上格栅14上设有支撑凸台141和卡槽101,中央上格栅14包括格栅本体140,卡槽101和支撑凸台141位于格栅本体140的两侧,支撑凸台 141靠近卡槽101。连接耳板131设置在支撑凸台141上且与支撑凸台141相连,卡扣132与卡槽101配合连接。

具体地,支撑凸台141包括支撑板1411、第一连接板1412和第二连接板1413。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相连,第一连接板1412位于支撑板1411的下方,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的一侧与格栅本体140相连,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板1413相连。连接耳板 131设置在支撑板1411上,连接耳板131与支撑板141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耳板131和支撑板1411上设有安装孔102,连接耳板131与支撑板1411 的连接处设有螺栓,螺栓与安装孔102配合连接,实现连接耳板131与支撑板1411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412上设有第一减重口103和第二减重口 104,第一减重口103和第二减重口104相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凸台141包括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相连,支撑板1411和第一连接板1412的一侧与格栅本体140相连,连接耳板131设置在支撑板1411上,连接耳板131与支撑板14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的工作原理大致为:结合图1所示,安装支架12与前保险杠本体13连接,安装支架12为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在Z轴方向的和在X轴方向的支撑;小腿保护支架与保险杠下饰板15连接,前保险杠本体13与保险杠下饰板15连接,小腿保护支架为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在Z轴方向的支撑及在X轴方向、Y 轴方向的定位;前保险杠本体13的一侧设置在大腿保护支架上且与大腿保护支架连接,大腿保护支架为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在Z轴方向的支撑;一方面,中央上格栅14的两侧通过卡扣132与前保险杠本体13连接,实现对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在Z轴方向的支撑和在Y轴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中央上格栅14两侧的支撑凸台141通过螺栓与前保险杠本体13的连接耳板131连接,进一步增强对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在Z轴方向的支撑及在Y轴方向的定位,而且还增加了对前保险杠本体 13及前保险杠总成在X向轴方向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的包括中央上格栅14和前保险杠本体13,中央上格栅14的两侧设有支撑凸台141,前保险杠本体13上设有连接耳板131,支撑凸台141与连接耳板131相连,能较好地解决前保险杠本体13及前保险杠总成下沉的问题,并且性能可靠、实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和适用性强;满足中央上格栅14在Z轴方向的尺寸加大和尺寸向下增加的新车型发展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