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730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核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高能元素在核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131I元素,尤其是将131I应用于甲状腺疾病,如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清除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以及治疗复发和转移组织等,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因此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核素治疗项目。按照我国职业卫生标准,接受131I治疗后的患者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降低至400MBq后方可出院。

目前在核医学领域,测量接受131I治疗后的患者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已有的与本专利最相近的实现方案如下:

采集方法:服131I前嘱病人排空膀胱,分别于服131I后2h、6h、24h、48h、72h进行SPECT全身现象,记录全身显像计数。

估算方法:服131I后2h内嘱患者禁食,尽可能避免排泄尿液和粪便,以2h的全身显像总计数对应服用131I总剂量,其后根据各不同时间点与2h的显像计数比值,计算不同时间点内体内残留的百分比,估算患者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

现有技术对于服131I后残留活度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不能准确地获得服用131I后目标对象内残留活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服用131I后目标对象内残留活度监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部位中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

计算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所服用的辐射剂的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的残留活度;

获取目标对象的残留剂量分布图,所述目标对象的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多个部位中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分布残留总剂量的标准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以及

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多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优选地,所述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分布图包括:

对多个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多个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计算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并对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取平均值,利用平均值构建目标对象各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优选地,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不需要进行校正;

若不一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正:

步骤1,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高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2,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第二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3,将所述步骤1和步骤2校正后得到的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

基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对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参考数据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分布图,所述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校正单元,用于校正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以及

分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优选地,所述参考数据单元还用于:对多个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多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计算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并对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取平均值,利用平均值构建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优选地,所述校正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不需要进行校正;

若不一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正:

步骤1,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高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2,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第二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所述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3,将所述步骤1和步骤2校正后得到的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

基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底座、支撑体、控制装置、身高检测装置、升降装置、探测装置、计算装置、参考数据装置、校正装置和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体相连接,用于承载处于站立状态的患者;

所述身高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体,用于检测所述患者的身高;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身高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身高,并根据所述身高确定起始扫描位置和终点扫描位置,以及发出驱动信号和扫描信号;

所述升降装置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带动所述探测装置由所述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所述终点扫描位置;

所述探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扫描信号,并根据所述扫描信号对所述患者进行扫描,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扫描结果并根据所述扫描结果确定所述患者体内各部位辐射剂量残留剂量;

计算装置,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参考数据装置,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分布图,所述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以及

分析装置,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准直器和线阵探测器;其中,

所述准直器设置有多个通道,均用于接收所述患者体内发射的射线;

所述线阵探测器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并且,各所述探测单元与各所述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探测单元均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通道传送的射线,以及输出数字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探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字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字信号确定所述患者体内辐射剂量残留分布。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高检测装置为多个且并排设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高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检测装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其中,

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患者的辐射剂量残留分布。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本体和顶板;其中,

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

所述身高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顶板;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导轨、连接板、滑块和链条;其中,

所述导轨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链条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链条上下移动;

所述链条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块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板由所述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所述终点扫描位置;

所述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板。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把手;其中,

两个所述把手均安装于所述支撑体且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患者站立于底座,并且,探测装置在跟随升降装置由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扫描,这样,操作者无需对患者进行摆位即可对患者进行扫描,有效地避免了操作者接受较多的辐射,操作简单,并且,探测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安装于支撑体,则探测装置置于呈站立状态的患者的身体一侧,有效地避免了探测装置挤压患者,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辐射剂量残留进行监测时操作复杂、操作者接收辐射较多并且易挤压患者的问题。此外,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患者的身高确定起始扫描位置和终点扫描位置,无需对患者从头到脚进行全部的扫描,大大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同时减少了患者接受的监测装置散发的辐射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得到最终目标对象总残留活度,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偏差小,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方法流程图。方法100解决了如何准确地测量患者体内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由于可以人体各部位测量的残留剂量进行校正,本发明提出的测量方法误差值小。

优选地,方法100从101起步:对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对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部位中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患者使用辐射剂量残留监测装置对身体辐射剂残留剂量进行扫描。(详见图3,图1未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人体服用总辐射剂量100单位为例,扫描人体服用辐射剂量后各部位残留剂量为甲状腺部位17单位,肺部9单位,膀胱25单位,其他部位合计12单位。

步骤102:计算目标对象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所服用的辐射剂的总量的比值。计算目标对象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所服用的辐射剂的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每个部位的测量残留剂量的残留活度。以步骤1测量的各部位辐射剂残留剂量为例,计算人体的各部位辐射剂残留活度为甲状腺部位17%,肺部9%,膀胱25%,其他部位合计12%。

步骤103:获取目标对象的残留剂量分布图。获取目标对象的残留剂量分布图,目标对象的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多个部位中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分布残留总剂量的标准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对多个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多个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本发明实施例仍然以人体服用总辐射剂量100单位为例,扫描人体服用辐射剂量后各部位残留剂量数值见表一。计算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并对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取平均值,数值计算举例说明请见表二。利用平均值构建目标对象各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表一

表二

由表二可知,服用辐射剂后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分布为甲状腺部位31%,肺部24%,膀胱31%,其他部位合计14%。或者将全身各各部位残留剂量换算为比例关系,各部位残留剂量权重比例关系接近为:甲状腺部位:肺部:膀胱:其他部位合计=2:1.5:2:1。

步骤104,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判断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不需要进行校正;

若不一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正:

步骤1,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高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2,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第二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校正后得到的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

以步骤101人体服用总辐射剂量100单位为例,扫描人体服用辐射剂量后各部位残留剂量为甲状腺部位17单位,肺部9单位,膀胱25单位,其他部位合计12单位,参考步骤103中服用辐射剂后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分布或比例关系,甲状腺部位:肺部:膀胱:其他部位合计=2:1.5:2:1,首先以膀胱部分为校准标准部位,对人体各部位残留剂量进行校准,校准后的人体各部位残留剂量为:甲状腺部位25单位,肺部17单位,膀胱25单位,其他部位合计13单位;再以甲状腺部位为校准标准部位,对人体各部位残留剂量进行校准,校准后的人体各部位残留剂量为:甲状腺部位14单位,肺部13单位,膀胱17单位,其他部位合计9单位;将两次校准后的数据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为甲状腺部位21单位,肺部15单位,膀胱21单位,其他部位合计11单位。

表三

步骤105,计算目标对象多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目标对象多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和为68,其中:甲状腺部位21单位,肺部15单位,膀胱21单位,其他部位合计11单位。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为68%。

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得到最终目标对象总残留活度,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偏差小,准确度高。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系统结构图。系统包括,扫描单元201,用于对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计算单元202,用于计算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残留活度。参考数据单元203,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分布图,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校正单元204,用于校正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分析单元205,用于计算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优选地,参考数据单元203还用于:对多个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多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计算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并对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取平均值,利用平均值构建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优选地,校正单元204还用于:

判断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不需要进行校正;

若不一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正:

步骤1,选取测量残留剂量从大到小排序最高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2,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第二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校正后得到的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

系统200的功能与方法100对应,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辐射剂量残留活度值监测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系统300包括:301、支撑体、控制装置304、身高检测装置305、升降装置307、探测装置306、计算装置308、参考数据装置309、校正装置310和分析装置311;其中,

底座301与支撑体相连接,用于承载处于站立状态的患者;

身高检测装置305安装于支撑体,用于检测患者的身高;

控制装置304与身高检测装置305电连接,用于接收身高,并根据身高确定起始扫描位置和终点扫描位置,以及发出驱动信号和扫描信号;

升降装置307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支撑体,探测装置306安装于升降装置;升降装置307与控制装置304电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并根据驱动信号带动探测装置由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

探测装置306与控制装置304电连接,用于接收扫描信号,并根据扫描信号对患者进行扫描,控制装置304还用于接收扫描结果并根据扫描结果确定患者体内各部位辐射剂量残留剂量;

计算装置308,用于计算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参考数据装置309,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分布图,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分布图包括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参考数据装置309,还用于对多个服用辐射剂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剂残留剂量扫描,获取多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计算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并对多个目标对象中每个目标对象各部位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残留剂量的比例取平均值,利用平均值构建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占目标对象全身分布残留剂量权重,以及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

校正装置310,用于校正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使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获取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校正单元310还用于:

判断目标对象各部位测量残留剂量比例关系与目标对象各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不需要进行校正;

若不一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正:

步骤1,选取测量残留剂量从大到小排序最高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2,选取测量残留剂量排序第二的部位为校正标准残留剂量,其他各部位残留剂量以校正标准残留剂量为参照进行校正,目标对象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与目标对象每个部位分布残留剂量比例一致;

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校正后得到的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取平均值,获得最终每个部位校正残留剂量。

分析装置311,用于计算目标对象各部位校正残留剂量总量与目标对象服用辐射剂总量的比值,获取目标对象全身校正残留剂量残留活度。

优选地,探测装置包括:准直器和线阵探测器;其中,

准直器设置有多个通道,均用于接收患者体内发射的射线;

线阵探测器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并且,各探测单元与各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各探测单元均用于接收并处理通道传送的射线,以及输出数字信号;

控制装置与探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数字信号,并根据数字信号确定患者体内辐射剂量残留分布。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身高检测装置为多个且并排设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身高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检测装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其中,

显示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患者的辐射剂量残留分布。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支撑体包括:支撑本体和顶板;其中,

支撑本体的第一端与底座相连接,支撑本体的第二端与顶板相连接,顶板与底座相对设置;

身高检测装置安装于顶板;升降装置安装于支撑本体。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导轨、连接板、滑块和链条;其中,

导轨沿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

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输出端与链条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并根据驱动信号驱动链条上下移动;

链条通过连接板与滑块相连接,用于带动连接板由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

探测装置安装于连接板。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把手;其中,

两个把手均安装于支撑体且置于支撑体的两侧。

患者站立于底座301,并保持不动状态。身高检测装置305检测患者的身高,并将检测到的身高发送给控制装置304,控制装置304接收该身高,并根据该身高确定起始扫描位置和终点扫描位置,以及发出驱动信号和扫描信号。升降装置307接收控制装置304发送的驱动信号,并根据驱动信号从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由于探测装置306安装于升降装置307,所以升降装置307的移动带动探测装置306由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探测装置306接收控制装置304发送的扫描信号,探测装置306在跟随升降装置307由起始扫描位置移动至终点扫描位置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扫描,并实时将起始扫描位置至终点扫描位置之间的所有位置处所对应的患者的身体进行扫描,以及将扫描结果实时发送给控制装置304。控制装置304接收扫描结果,并根据扫描结果确定患者体内辐射剂量残留分布。扫描完毕后,患者即可离开底座301。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