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2112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机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机越来越应用在更多的场合,因此对电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电机的生产完成后,一般需要对电机的性能进行检测,一般需要将电机通电,然后检测流经电机的电流和加载在电机两端的电压,来确认是合格,然而现有的检测方式多是采用人工来进行检测,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也会浪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和检测效率高的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包括有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侧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测试定位板,所述测试定位板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若干根下探针,所述底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测试负载和直流电源稳压器,所述侧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座、测试绿灯、电流表、电压表和测试红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针板,所述固针板上设置有若干根呈环形排列的上探针,所述上探针的顶部设置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同时与每个所述上探针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其中所述测试定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启动按钮。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其中所述测试定位板与所述底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其中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直流电源稳压器与所述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稳压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其中所述测试负载与所述下探针电性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测试定位板,测试定位板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若干根下探针,底部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测试负载和直流电源稳压器,侧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座、测试绿灯、电流表、电压表和测试红灯,固定座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针板,固针板上设置有若干根呈环形排列的上探针针,上探针的顶部设置有导电板,导电板同时与每个上探针电性连接。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使用时,将要检测的电机固定好后,然后按下启动按钮,升降装置就会向下压,通过上探针和下探针的接触,就可以检测流经电机上的电流和加载在电机两侧上的电压,通过测试红灯和测试绿灯,就可以确认是良品还是不良品,稳定性较好,检测的效率也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另一角度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侧板 3、电源线

4、升降装置 5、固定座 6、上探针

7、固针板 8、下探针 9、测试定位板

10、测试绿灯 11、启动按钮 12、电流表

13、电压表 14、测试红灯 15、导电板

16、接线端子 17、测试负载 18、直流电源稳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电机电路控制器检测仪,包括有底座1以及与底座1连接的侧板2,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测试定位板9,测试定位板9与底座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测试定位板9的一侧设置有启动按钮11,测试定位板9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若干根下探针8,底座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测试负载17和直流电源稳压器18,测试负载17与下探针8电性连接,底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接线端子16,直流电源稳压器18与接线端子16电性连接,侧板2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座5、测试绿灯10、电流表12、电压表13和测试红灯14,固定座5上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的底部设置有固针板7,固针板7与升降装置4旋转式连接,固针板7上设置有若干根呈环形排列的上探针6,当上探针6坏掉时,可通过旋转固针板7,上探针6的顶部设置有导电板15,导电板15同时与每个上探针8电性连接,直流电源稳压器18通过电源线3与导电板15电性连接。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使用时,将要检测的电机固定好后,然后按下启动按钮11,升降装置4就会向下压,通过上探针6和下探针8的接触,就可以检测流经电机上的电流和加载在电机两侧上的电压,通过测试红灯14和测试绿灯10,就可以确认是良品还是不良品,稳定性较好,检测的效率也较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