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751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检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波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中,采集到高质量的地震数据是得到高质量的地震资料的前提。在采集地震数据时,作为数据采集通道的检波器被广泛使用。

通常,检波器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较为灵敏和脆弱。在搬运和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检波器可能会与外界硬质物体发生碰撞,造成检波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以在搬运和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使检波器不易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检波装置,其包括:

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具有容置部;

检波器,所述检波器收容于所述容置部中;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保护件上;至少部分所述限位件遮挡所述检波器,以对所述检波器进行限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包括相拼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保护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口和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容置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相同的端部活动铰连,相对的另一个端部扣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上开设有凹槽以形成所述容置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为配重体,所述保护件具有预定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重量为7~11kg。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材料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不锈钢、铜、铝合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外涂覆由耐蚀材料制成的涂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在所述保护件的容置部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正对所述容置部的部分向外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正对所述容置部的部分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正对所述容置部的部分的布孔率不低于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靠近两端的部分开设有能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保护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螺孔;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材料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不锈钢、铜、铝合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外涂覆由耐蚀材料制成的涂层。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检波器收容于保护件的容置部中,从而可以在搬运及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对检波器形成保护;并通过设置的限位件,可以将检波器限制在容置部中,防止检波器从容置部中滑落,从而尽可能避免检波器与 外界硬质物体发生碰撞,使检波器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因碰撞造成检波器损坏的事故发生。

2、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护件可以作为配重体使用,从而在实际的地震勘探过程中,可以使检波器能相对稳定的处于检波点位置,提高了检波器与地震介质之间的耦合,以尽量避免检波器接收到外界干扰产生的非地震信号,从而影响检波器的信噪比。如此,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能够获得相对高质量的地震信号。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限位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限位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 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检波装置,其可以包括:保护件10,所述保护件10具有容置部103;检波器20,所述检波器20收容于所述容置部103中;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设置于所述保护件10上;至少部分所述限位件30遮挡所述检波器20,以对所述检波器20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通过将检波器20收容于保护件10的容置部103中,从而可以在搬运及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对检波器20形成保护;并通过设置的限位件30,可以将检波器20限制在容置部103中,防止检波器20从容置部103中滑落,从而尽可能避免检波器20与外界硬质物体发生碰撞,使检波器20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因碰撞造成检波器20损坏的事故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10具有一定的冲击强度,以便于能承受外界的碰撞或磕碰,并对检波器20形成保护。具体的,保护件1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材料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不锈钢、铜、铝合金。

此外,由于检波器20适用的工况可能包括具有腐蚀性物质,例如工况环境为海域地震勘探。因此,当检波器20在该工况环境下使用时,所述保护件10应具有较佳的耐蚀性能。具体的,保护件10的材料具有较佳的耐蚀性能,举例为,制成保护件10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者,可以在保护件10外涂覆由耐蚀材料制成的涂层,举例为,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件10的外表面涂覆耐蚀涂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件10优选呈规则的块体状,并可以作为配重体使用,其具有预定的重量。以便于在实际的地震勘探过程中,保护件10能 以任意合适的摆放方式与地震介质之间发生最大面积的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能够相对稳固的处于检波点位置,从而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由外界干扰产生的非地震信号即噪声信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检波器20能够较佳的实现与地震介质之间的耦合,以使检波器20能接收到相对高质量的地震信号。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件10的预定重量为7~11kg。

当然,保护件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规则的块体,其可以根据实际地震勘探的工况环境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请参见图1,例如,当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适用于海域地震勘探时,为减小检波装置下放阻力,可以使保护件10的一个端部(图中所示的左端)相对缩小,以使检波装置在海水中下放时,减小保护件10前端的迎液面积,进而可以减小海水阻力。

相较于常规的采用配重体与压电检波器捆绑的方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的保护件10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检波器20的作用外,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兼具配重体的功能。如此,在保护检波器20设备的情况下,还能获得高质量的地震信号。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检波装置能够保护各种类型的检波器,只要保护件10的容置部103的形状做适应的调整和变化,即可实现上述功能。所述检波器20至少包括接收地震信号的结构,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进行调制的结构,以及将调制后的地震信号发出的结构。当然,为了提升检波效果,所述检波器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能收容上述三个结构的壳体,以及能将上述三个结构较稳固的设置在壳体内的紧固结构等。在实际实施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时,所述检波器20可以为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所述检波器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可运用于海域地震勘探的压电检波器、主要可以运用于陆地地震勘探的磁电式检波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部103用以收容检波器20。对应于前文描述,为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波器的形状,容置部103形状大致与检波器 20的形状相适配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部103的形成方式可以为,以在保护件10上开设凹槽的方式形成所述容置部103。例如,保护件10为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块体,在该块体状的保护件10上开设一深度小于保护件10厚度的凹槽,检波器20嵌入凹槽中。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形成的容置部103后,保护件10仍可以相对完整。如此可以使保护件10具有较佳的抗冲击强度,以利于对检波器20的保护。

请参见图1,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部103的形成方式还可以为,所述保护件10包括相拼接的第一保护部101和第二保护部102;所述第一保护部101设置有第一凹槽1031,第二保护部102设置有第二凹槽1032,所述第一凹槽1031和第二凹槽1032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凹槽1031与所述第二凹槽1032形成所述容置部10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部101和第二保护部102呈长条块体状,两者的形状优选为呈互为镜像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当第一保护部101和第二保护部102相互拼合时,两者呈对称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保护部具有对应的凹槽,每一个凹槽的形状可以根据检波器20的形状进行设置,并且每一个凹槽的形状优选为检波器20的外轮廓的一半。如此,当两个保护部相拼接时,对应的两个凹槽可恰好形成收容检波器20的容置部103。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形成的用以收容检波器20的容置部103,可以使检波装置在实际的地震勘探采集地震数据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因保护件10的保护和阻挡作用而使地震信号强度变弱。如此,使检波器20能够接收到强度相对较高的地震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部101和第二保护部102实现拼接的方式可以为,两个保护部相同的端部活动铰连,相对的另一个端部扣接。当需要将检波器20设置于两个保护部之间的凹槽即容置部103中时,可以打开 扣接,放置好检波器20后再进行拼接。如此,一方面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波器20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在检波器20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发生零部件的遗失。

当然,本申请还可以有其它实现两个保护部的拼接方式。具体的,举例为,分别在两个保护部的两个端部使用如上述的扣接方式。

在本申请中,限位件30用以对检波器20进行限位,更具体的,限位件30可以将检波器20限制在容置部103中,以尽量防止检波装置在搬运或实际的地震勘探过程中,从容置部103中滑脱出来,造成检波器20发生碰撞被损坏的事件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限位件30遮挡检波器20,可以为限位件30的一端邻近所述容置部103一侧被固定在保护件10上,另一端延伸至容置部103上,形成对检波器20的部分遮挡。

或者,如图1所示,限位件30的另一端延伸跨过所述容置部103,并被固定在保护件10上邻近容置部103的另一侧。此时,限位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保护件10的容置部103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0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的设置于保护件10上。具体的,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3,限位件30靠近两端的部分开设有能供螺栓303穿过的通孔302,所述保护件10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303相适配的螺孔(未示出);所述限位件10通过所述螺栓303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件10上。

当然,本申请中限位件30设置在保护件10上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螺纹可拆卸连接,其它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实现的固定连接也是可行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保护件10为由上述的两个保护部拼接形成时,则形成的容置部103实质上为一个通孔。则此时,可以在保护件10的两个相背对的表面上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限位件30。例如,可以在保护件10靠近两端的位置上设置有两组限位件30,每一组包括两个限位件。 优选的,同一组中两个限位件30正对设置,如此,可以使检波装置具有规则的形状。

由前文描述可知,检波器较脆弱。因此,限位件30设置在保护件10上后,以不对检波器20产生挤压为宜。因此,当检波器20的外径尺寸不大于容置部103的深度时,检波器20收容于容置部103中后,其外表面不露出容置部103。此时,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表面平整的钢板或不锈钢钢板。

而当检波器20的外径尺寸大于容置部103的深度时,检波器20收容于容置部103中后,其外表面将露出容置部103。此时,为使限位件30不挤压检波器20,可以将限位件30的形状进行适应的变化。具体的,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3,可以使限位件30正对容置部103的部分向外凸出,限位件30向外凸出的部分的形状大致可呈圆弧形,使得限位件30整体的形状大致可呈拱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0正对容置部103的部分向外凸出,从而可以为检波器20预留出增大的空间,从而可以避免限位件30对检波器20产生挤压。

此外,限位件30正对容置部103的部分向外凸出的程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但通常在检波器20的外径尺寸大于容置部103深度,而导致检波器20露出容置部103的情况下,限位件30横跨在容置部103的部分向外凸出的程度一般随检波器20露出尺寸的增大也变大。另外,限位件30外凸后与检波器2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应当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以防止检波器20在容置部103中发生匡动。

对应于前文描述,为尽量减小地震信号传播阻力,可以在限位件30正对所述容置部103的部分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01。通常,至少一个通孔301的面积越大,限位件30对地震信号传播形成的阻力越小。因此,在限 位件30能够具有相应的限位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增大至少一个通孔301的面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30正对所述容置部103的部分的布孔率(通孔的面积占限位件30横跨在容置部103的部分的面积的比例)不低于80%。

对应于前文描述,当检波器20适用的工况环境中具有腐蚀性物质,所述限位件30也应具有较佳的耐蚀性能。同上,限位件30的材料具有较佳的耐蚀性能,举例为,制成保护件10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铜、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可以在限位件30外涂覆由耐蚀材料制成的涂层,举例为,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件10的外表面涂覆耐蚀涂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