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98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零部件质量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手表的密封防水性能是保证手表正常工作的基础,无论是机械机芯还是电子机芯的手表,都必须保证在日常的佩戴中机芯不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水汽的腐蚀、灰尘的污染等也就是手表的内部必须要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密封环境。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方便观察手表内部机芯结构,通常在手表背壳10上设置透明视窗屏101,如在金属外壳上设置玻璃视窗屏,或在陶瓷外壳上设置玻璃视窗屏;相应的为了保证手表的密封,必须对安装有透明视窗屏的手表背壳进行气密性检测。但是,现在企业内没有专门的用于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的仪器,只能人工通过肉眼判断产品气密性是否合格,采用人工检测产品在质量上会误判,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出,无法满足客户要求,此外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手表背壳气密性可靠性差、效率较低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工作台,还包括有:

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底座和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吹气凹槽,所述吹气凹槽内设有用于支撑手表背壳的第一密封圈和用于定位手表背壳并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压块;

压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包括有压紧头和安装于压紧头下端的开孔密封垫,所述压紧头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用于检测手表背壳气密性的气压检测腔,所述压紧头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气缸,所述压紧头在所述下压气缸的作用下压紧或松开所述手表背壳;

吹气装置,包括气源、吹气通道以及压力开关,所述吹气通道依次穿过所述支撑底座和第一压块,所述吹气通道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吹气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压力开关设置于所述气源与所述吹气通道之间的管路上;

测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气压检测腔相连通的用于检测所述气压检测腔内压力值变化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吹气凹槽的侧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向外凹进的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台阶和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压块的第二台阶。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上且于与所述第一压块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吹气通道位于所述结合面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压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有定位销钉。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下压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所述压紧头在所述下压气缸的作用下上下直线运动的竖向导轨。

优选的,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紧头与所述下压气缸之间的压力缓冲装置。

优选的,所述吹气装置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气源与所述吹气通道之间的管路上的用于提供稳定气压的调压阀。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触摸屏,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气压检测腔内的压力变化值通过所述触摸屏显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以专用气密性检测仪代替了传统的检测方法,为整个产品气密性提供可靠保证,同时提高了对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的检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密性检测仪的定位装置与压紧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气密性检测仪的定位装置与压紧装置配合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11、触摸屏,2、工作台,3、定位装置,31、支撑底座,311、第一连接孔,32、第一压块,321、吹气凹槽,322、第一台阶,323、第二台阶,324、第二连接孔,33、第二压块,34、第一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6、定位销钉,4、压紧装置,41、压紧头,411、气压检测腔,42、下压气缸,43、开孔密封垫,44、压力缓冲装置,51、吹气通道,52、压力开关,53、调压阀,6、压力传感器,7、支撑架,71、竖向导轨,10、手表背壳,101、透明视窗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表背壳气检测仪,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工作台2;还包括有:

定位装置3,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支撑底座31和可拆卸设置于支撑底座上的第一压块32,第一压块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吹气凹槽321,吹气凹槽321的侧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向外凹进的第一台阶322和第二台阶323,第一台阶32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手表背壳10的第一密封圈34,第二台阶32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手表背壳10并压紧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压块33;

压紧装置4,设置于定位装置3的上方,包括有压紧头41和安装于压紧头下端的开孔密封垫43,压紧头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用于检测手表背壳气密性的气压检测腔411,压紧头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气缸42,压紧头在下压气缸的作用下压紧或松开手表背壳10;

吹气装置,包括气源(图中未示出)、吹气通道51以及压力开关52,吹气通道51依次穿过支撑底座31和第一压块32,该吹气通道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与吹气凹槽321的底部连通;压力开关52设置于气源与吹气通道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显示检测过程中的吹气压力;

测压装置,包括与气压检测腔411相连通的压力传感器6,用于检测气压检测腔内压力值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吹气凹槽321的侧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向外凹进的用于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台阶322和用于放置第二压块的第二台阶323。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组装时,先将第一密封圈置于第一台阶上,第二压块置于第二台阶上,再将第二压块与第一压块固定连接,使第二压块压紧第一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底座31上且于与第一压块32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圈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35,吹气通道51位于结合面的部分处于第二密封圈的密封范围内,第二密封圈的设置能很好的防止吹气过程中吹气通道于支撑座与第一压块的结合面处漏气。进一步的,支撑底座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1;第一压块3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24,第一连接孔312内设有定位销钉36。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支撑下压气缸42,在工作台2上设置支撑架7,下压气缸42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进一步的,支撑架7上设置有用于辅助压紧头41在下压气缸的作用下上下直线运动的竖向导轨71,防止压紧装置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出现偏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压紧头41在下压气缸的作用下压紧或松开手表背壳时的作用力均匀,压紧头与下压气缸之间还设置有压力缓冲装置44。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吹气装置在检测过程中获得稳定的气压,气源与吹气通道5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调压阀53。机体1上设有触摸屏11,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的气压检测腔411内的压力变化值通过触摸屏显示。

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手表背壳的方法如下:人工先将待测试的安装有透明视窗屏101的手表背壳10的内表面边缘放置于第一密封圈上,再将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组合放置到支撑底座上,第二连接孔324与第一连接孔311对齐,定位销钉36用于定位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组合,防止出现偏位等的不良现象;启动下压气缸42,压紧装置下压使开孔密封垫43压紧在手表背壳外表面的边缘上,气压检测腔411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启动吹气装置,气源通过管路及吹气通道51往吹气凹槽321内吹气,在一段时间后,通过压力传感器6即可监测气压检测腔411内的压力变化值,并通过触摸屏将压力数值显示出来。如果气压检测腔411内部的压力不变,则表明安装有透明视窗屏101的手表背壳10气密性好;反之,如果气压检测腔内部的压力上升一定的值,则表明安装有透明视窗屏101的手表背壳10气密性不好。检测完成后,切断气源并使压紧装置上升后取出手表背壳10。需要说明的,在该检测过程中吹气压力需要达到一定值才能开始检测,如果吹气压力不够就无法准确检测产品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仪,以专用气密性检测仪代替了传统的检测方法,为整个产品密封性提供可靠保证,同时提高了对手表背壳气密性检测的检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