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51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尤其是一种伺服液压加载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轴承寿命试验机以及静态材料试验机等机械装置中常用到一种慢速加载系统,要求加载系统能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准确加载。传统的液压加载方式:一种是平衡阀控制加载力的方式,即砝码加载,这是一种有级加载,若需高压,则须逐级加载,容易产生冲击载荷,由于平衡阀的关系,系统对液压油质量要求高;一种是以液压泵为供能装置,以昂贵的伺服比例阀作为控制元件,实现对载荷的控制,在长时间需要保压的高压场合,阀芯极为频繁动作,大大缩短了阀的寿命,同时为防止阀芯卡住,系统对油液的要求很高;另一种是专利号为CN 103032393A的专利中提到的加载方式,伺服电机控制双泵实现准静态加载,光从液压原理图中就能看出该开环系统仍存在保压时间不长,甚至无法保压,泵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伺服液压加载系统,解决现有试验液压加载系统加载压力不稳定,恒压加载时间不长,高压加载阀芯易损坏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一种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控制装置和传感器;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泵、单向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压力表和油缸,所述油泵的油液输入端设有一个滤油器,所述油泵由一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油泵输出端设有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输出端与电磁换向阀连接在一起,所述单向阀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和溢流阀,所述电磁换向阀与油缸相连通;

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油缸输出末端,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电磁换向阀和伺服电机相连接。

所述电磁换向阀与油缸之间设有一个储能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是由伺服电机驱动单个油缸进行液压加载,通过传感器和压力表实时反馈液压信息,由控制装置进行液压控制,在较低的能耗标准下实现稳定加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压力加载为无极加载,不会在加载过程中冲击受载体,而且加载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结构分布图。

其中:1-滤油器,2-伺服电机,3-油泵,4-单向阀,5-溢流阀,6-压力表,7-电磁换向阀,8-储能器,9-油缸,10-压力传感器,11-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控制装置11和传感器;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泵3、单向阀4、溢流阀5、电磁换向阀7、压力表6和油缸9,所述油泵3的油液输入端设有一个滤油器1,所述油泵3由一台伺服电机2驱动,所述油泵3输出端设有一个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输出端与电磁换向阀7连接在一起,所述单向阀4与电磁换向阀7之间设有压力表6和溢流阀5,所述电磁换向阀7与油缸9相连通;

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10,所述压力传感器10设置在油缸9输出末端,所述控制装置11分别与压力传感器10、电磁换向阀7和伺服电机2相连接。

所述电磁换向阀7与油缸9之间设有一个储能器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是由伺服电机驱动单个油缸9进行液压加载,通过压力传感器10和压力表6实时反馈液压信息,由控制装置11进行液压控制,在较低的能耗标准下实现稳定加载,同时该系统压力加载为无极加载,不会在加载过程中冲击受载体,而且加载速度快。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调配好设备后启动油泵3,伺服电机2带动油泵3吸油,油液从油箱内经过滤油器1过滤后进入油泵3,油泵3将油液继续输送给单向阀4,单向阀4的作用就是防止油液的倒流,单向阀4与电磁换向阀7相连通,该电磁换向阀7可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压力表6是反映流经单向阀4的液压,溢流阀5是防止压力过剩对液压系统造成损坏,将一部分油液输送回油箱,电磁换向阀7控制油液的走向,在电磁换向阀7与油缸9之间的储能器8是在油压不足的时候及时进行油压补充,维持液压系统的稳定工作,油液进入油缸9后,推动活塞移动,对受载体施压,整个液压系统由控制装置11实时控制,在泄压的时候只需要控制电磁换向阀7即可泄压。

由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示例的部件可被定位成多种不同的取向,方向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示例以及本文中用来描述其的特定语言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文所示特征的变型和进一步修改以及本文所示原理的附加应用应视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