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轮重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317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轮重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移动式轮重秤。



背景技术:

对重型机械设备进行称重,在设备制造、维修和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重型机械设备多采用动态轴重称重方式称重,现有的轮重秤主要由高精度不锈钢柱式称重传感器,液晶显示智能化动态仪表和短台面秤台组成;由于设备较为巨大,称重过程中需要在秤台的两端设置引坡,便于将设备引入秤台;由于机械设备具有极大的自重,特别是对于采用履带进行传送的机械设备,往往在设备经引坡驶入秤台时,履带齿极易卡在引坡和秤台之间的间隙内,造成引坡和秤台分离;且用于称重的设备需要极高的强度,为满足其强度需求,往往采用符合一定强度要求的碳钢材料作为称重主体,造成设备自重较大,运输和安装需要专门的工具,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易于操作、避免引坡和秤台分离的可移动式轮重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式轮重秤,包括:称重板组件和引坡板,所述称重板组件包括使用时和地面接触的底板、使用时与车轮相接触的称重台板和称重传感器组件;所述称重台板的相对内侧面均布且凸出设置多个圆筒状传感器安装座,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的顶端设置在圆筒状传感器安装座内且与所述称重台板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底板的端部顶面设置限位柱,所述引坡板的端部底面设置与限位柱形状相适配的卡槽,便于将引坡板与底板进行卡接,易于拼装的同时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引坡板与称重板组件分离,影响测量效果。

进一步,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称重传感器、橡胶垫圈、卡簧和传感器底座,该称重传感器的顶端设置在圆筒状传感器安装座且与称重台板相接触,该称重传感器的底端经橡胶垫圈和卡簧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底座上,该传感器底座与底板相接触,以使称重台板承压时称重传感器作用进行称重作业。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多个与所述传感器底座形状相适配的定位孔,各定位孔的分布位置与称重台板上的传感器安装座的位置相对应,方便传感器底座安装,大大节省了装配时间。

进一步,所述引坡板的端部顶面设置倒角部,以使引坡板与底板卡接后倒角部置于底板和称重台板之间,称重台板对引坡板的端部进行下压,便于进行卡接的同时,将引坡板与底板、称重台板之间的间隙进行隐藏,避免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过程中履带齿卡入间隙。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钢丝提手,便于对底板或拼装后的轮重秤进行搬运。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轮重秤,相对于现有技术,将轮重秤分解成多个部件,可大大降低单个部件的重量,易于实现人力搬运,各组件之间只需简单的卡接配合,大大缩短了组装时间,提升操作效率;(2)底板和引坡板通过限位柱和卡槽卡接配合,易于拼装,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引坡板与底板分离;底板上设置多个与传感器底座形状相适配的定位孔,便于定位,提高了安装效率;(3)将引坡板与底板、称重台板之间的间隙进行隐藏,避免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过程中履带齿卡入间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倒置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引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称重台板12,底板13,传感器安装座15,限位柱17,定位孔18,引坡板2,卡槽21,支撑块22,倒角部23,钢丝提手3,输出接口5,接线盒51,接线盒盖板52,称重传感器组件6,称重传感器61,橡胶垫片62,卡簧63,传感器底座6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轮重秤,包括称重板组件和2个引坡板2,称重板组件包括使用时和地面接触的底板13、称重传感器组件6、使用时与车轮相接触的称重台板12,称重台板12的相对内侧面均匀分布且凸出设置16个的圆筒状传感器安装座15,各传感器安装座内15内设置称重传感器组件6,以使16个称重传感器组件6均布在称重台板12和底板13之间,各称重传感器组件6包括依次叠置的称重传感器61、橡胶垫圈62、卡簧63和传感器底座64,称重传感器61的顶端设置在传感器安装座15内且与称重台板12的底面相接触,称重传感器61的底端经橡胶垫圈62和卡簧63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底座64上,该传感器底座64与底板13相接触;底板13上设置16个与传感器底座64形状相适配的定位孔18,各定位孔18的分布位置与称重台板12相对内侧面的传感器安装座15的位置相对应,便于装配时对称重台板12进行定位,以节省装配时间;称重台板12的一侧设置输出接口5,该输出接口5经线缆与接线盒51与各称重传感器61电连接,便于将称重传感器61的感应信号输送至外设的控制器;接线盒51与底板13之间设置接线盒盖板52,避免接线盒受压损坏;底板13的端部顶面设置限位柱17,引坡板2的端部底面设置与限位柱17形状相适配的卡槽21,便于将引坡板2与底板13进行卡接,2个引坡板2分别设于底板13的两端,用于轮子的上坡和下坡;如图4至图5所示,引坡板2的端部顶面设置倒角部23,以使引坡板2与底板13卡接后倒角部23置于底板13和称重台板12之间,称重台板12对引坡板2的端部进行下压,便于进行卡接的同时,将引坡板2与底板13、称重台板12之间的间隙进行隐藏,避免使用过程中履带齿卡入间隙;如图3所示,引坡板2的底面设置多个与引坡板2底面平行的支撑块22,确保引坡板2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引坡板2的重量;底板13的两侧设置钢丝提手3,便于对底板13或拼装后的轮重秤进行搬运;底板13采用耐磨的钢板,以适应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限位柱17可采用圆柱钢筋直接焊接在底板13两端;引坡板2和称重台板12采用高强度钢板,确保轮重秤可承受设备重量。

上述可移动式轮重秤装配时先将称重传感器组件6设置在传感器安装座15内,底板13置于地面上,将称重台板12相对内侧面的传感器底座64插入相应的定位孔18内,再将2个引坡板2的卡槽21与底板13端部的限位柱17卡接,即可完成拼装;称重台板12与底板13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使得称重台板12与底板13连成一体,避免称重台板12与底板13相互之间产生位移,影响测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