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30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具体涉及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搅拌行业中用的烘干滚筒形式多样,但核心关键在于解决滚筒内叶片料帘分布情况,分布均匀的料帘,可以大大降低热源能耗,降低干燥后的尾气温度到合理范围,提高干燥骨料温度,并且提高产品稳定性。但目前市场上的滚筒叶片结构多样,形成料帘也参差不齐,效果不一,介于这种情况,亟待我们设计一种能够验证叶片料帘形成情况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检验滚筒料帘形成情况的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筒体、料帘形成叶片、支座、驱动机构和取样装置,所述的所述料帘形成叶片设于旋转筒体内壁,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支座上,其包括主轴和驱动电机,该主轴一端与旋转筒体连接,该驱动电机将动力传递至主轴藉由主轴带动旋转筒体旋转将骨料提升抛洒形成料帘,所述的取样装置可进入旋转筒体中心用于采集实验骨料。

优化的,旋转筒体包括主板、侧板、圆弧板、连接轴和紧固件构成,所述的圆弧板两端通过连接轴分别与侧板、主板连接并通过紧固件锁紧。

优化的,旋转筒体与主轴通过紧固螺栓和销连接。

优化的,侧板上开有供取样装置进入筒体的中的取样口。

优化的,取样装置是由若干个依次排开均匀且等距离分布的料盒组成。

优化的,还包括取料推动机构,该料推动机构与取样装置连接,推动取样装置伸入、伸出筒体。

优化的,驱动机构还包括轴承组件、联轴器、减速器,该主轴通过轴承组件固定在支座上,所述的轴承组件包括轴承、轴承座。

优化的,驱动连接主轴另一端,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输入端,通过减速器、联轴器将动力传递给主轴且驱动电机的转速可调。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区别于以往人工判断料帘情况,采用可调整变速和直径的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通过收集分析取样装置中各格子的骨料密度,从而绘制该种叶片下的料帘曲线图,数据化判断该种叶片料帘形成效果,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滚筒内壁叶片结构的设计优化,进一步避免以往需要人工判定的人为因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取样装置与旋转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的旋转筒体叶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包括旋转筒体1、料帘形成叶片2、支座3、驱动机构4、取样装置5和取料推动机构6;

旋转筒体1包括主板11、侧板12、圆弧板13、连接轴14和紧固件15构成,主板11通过紧固螺栓和销与主轴连接,侧板12上开有供取样装置5进入筒体的中的取样口121,圆弧板13两端通过连接轴14分别与侧板12、主板11连接并通过紧固件15锁紧;

料帘形成叶片2设于旋转筒体1内壁;

驱动机构4设于支座3上,驱动机构4包括主轴41、驱动电机42、轴承组件43、联轴器44、减速器45,该主轴41通过轴承组件43固定在支座3上,其一端与旋转筒体2的主板11连接,该驱动电机42为变频电机,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45输入端,通过减速器45、联轴器44将动力传递给主轴41且驱动电机42为转速可调的变频电机,驱动电机42将动力传递至主轴41藉由主轴41带动旋转筒体2旋转将骨料提升抛洒形成料帘;

取样装置5由若干个依次排开均匀且等距离分布的料盒51组成;

取料推动机构6与取样装置5连接,推动取样装置5从取样口121伸入、伸出筒体中心用于采集实验骨料。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上述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向旋转筒体1中加入骨料;

步骤2,启动驱动机构4,通过主轴41带动旋转筒体1旋转,骨料在料帘形成叶片2的作用下不断被提高抛洒形成料帘;

步骤3,当料帘稳定后,取样装置5藉由取料推动机构6的推动,进入料帘中心采集料帘形成叶片2下的骨料;

步骤4,取样装置5从旋转筒体中取出,分析取样装置各格子中的骨料密度,从而绘制该种叶片下的料帘曲线图,数据化判断该种叶片料帘形成效果。

根据实验需求,对旋转筒体的直径、分布叶片的形式、数量以及旋转部件的转速进行调整。

上述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区别于以往人工判断料帘情况,采用可调整变速和直径的烘干滚筒料帘试验机,通过收集分析取样装置中各格子的骨料密度,从而绘制该种叶片下的料帘曲线图,数据化判断该种叶片料帘形成效果,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滚筒内壁叶片结构的设计优化,进一步避免以往需要人工判定的人为因素影响。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