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测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化学需氧量测试的消解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学需氧量测试,需要使用电热板加热,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反应溶液,以加速样品的消解,从而达到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质的氧化,进而测定样品的化学需氧量。由于电热板的加热温度不均匀,会导致不同的样品氧化消解的程度出现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电热板的加热面积较小,不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处理,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容器中盛装有样品、消解试剂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容器中的物质容易蒸发到空气中,不仅破坏周围环境,还影响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化学需氧量测试的消解设备,进而提高消解速度、保证反应温度的一致性、提高冷凝效果以及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化学需氧量测试的消解设备,其包括有加热装置和冷却泵,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多个用于盛装试剂的容器,所述容器的顶部连接有冷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容器的加热座,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还设有四块围板,四块围板首尾连接而环绕于所述加热座,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有冷凝管和套设于冷凝管的圆管,所述冷凝管与圆管之间形成有用于盛装冷却液的空腔,所述圆管的底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圆管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与冷却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冷却泵的入口相连通,藉由所述冷却泵而令冷却液在冷凝管与圆管之间的空腔内循环流动,所述冷凝管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向斜下方倾斜,且相邻两个挡板之间形成有回液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是石墨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围板上开设有供于进水接头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围板竖直设置或者向内倾斜。
优选地,所述容器是烧瓶。
优选地,所述加热座是碗状加热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化学需氧量测试的消解设备中,通过在加热装置上设置多个加热座,实现了对多个容器同时进行消解反应;其次,由于设置了围板,使得加热装置上方产生一个热空气层,该热空气层有助于将容器置于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下,避免受到外围环境的干扰,同时还可以节约热能;此外,在冷凝管内侧壁挡板的作用下,使得蒸汽在冷凝管内多次回转,有助于蒸汽凝结,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解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2为加热装置、容器和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凝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需氧量测试的消解设备,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有加热装置1和冷却泵5,所述加热装置1上设有多个用于盛装试剂的容器4,所述容器4的顶部连接有冷凝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1的顶部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容器4的加热座100,所述加热装置1的顶部还设有四块围板2,四块围板2首尾连接而环绕于所述加热座100,所述冷凝装置3包括有冷凝管302和套设于冷凝管302的圆管303,所述冷凝管302与圆管303之间形成有用于盛装冷却液的空腔,所述圆管303的底部设有进水接头300,所述圆管303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头301,所述进水接头300与冷却泵5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301与冷却泵5的入口相连通,藉由所述冷却泵5而令冷却液在冷凝管302与圆管303之间的空腔内循环流动,所述冷凝管302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挡板304,所述挡板304向斜下方倾斜,且相邻两个挡板304之间形成有回液口305。
上述结构的消解设备中,通过在加热装置1上设置多个加热座100,实现了对多个容器4同时进行消解反应;其次,由于设置了围板2,使得加热装置1上方产生一个热空气层,该热空气层有助于将容器4置于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下,避免受到外围环境的干扰,同时还可以节约热能;此外,在冷凝管302内侧壁挡板的作用下,使得蒸汽在冷凝管302内多次回转,有助于蒸汽凝结,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是石墨加热装置。所述围板2上开设有供于进水接头300穿过的通孔200。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围板内侧安装固定一个温度计,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此外,该围板还起到固定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2竖直设置或者向内倾斜。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容器4是烧瓶。所述加热座100是碗状加热座。其通过半包围型的设计,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加速了反应的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消解设备,其使用过程如下:取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消解试剂,连接好冷凝装置,将其放入加热座内,使用石墨加热装置加热消解,完成消解后,关闭石墨加热装置,待冷却之后,将消解好的样品取下,并测定其化学需氧量值。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