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上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989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大体积上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体积上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上样装置主要包括20位上样针、上样座和安装在上样座上的20位20ml样品试管,通过在上样座上安装20位20ml的试管,上样针抽取试管的溶液,该上样装置整套流程做下来只能抽取400ml的样品溶液,不仅效率低、耗时费力,而且上样针与试管之间密封性不好,导致上样误差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上样装置进行改进,特别研制出一种增加样品过柱体积,到达减少人工操作,省时省力的大体积上样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积上样装置,以解决传统上样装置密封性差、误差大的问题,提高上样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体积上样装置,包括上样架、上样瓶箱、1L上样瓶、套筒体、接头和上样针;

所述套筒体上端形成供上样针插入的上插孔,套筒体下端开设供接头螺接锁紧的下螺纹孔,上插孔与下螺纹孔之间形成供上样针针头穿过的连接孔,上样架顶部安装20个套筒体,每个套筒体上螺接一接头;

所述上样瓶箱内对应20位套筒体设置20位1L上样瓶,20位1L上样瓶与通过接头与20位套筒体一一连接。

所述上样架由箱体和安装在箱体顶部的支撑板组成,所述套筒体嵌置在支撑板上,所述上样瓶箱设置在上样架的箱体中且上样瓶箱中的上样瓶与套筒体对准。

所述接头与1L上样瓶之间接入特氟龙细软管,该特氟龙细软管一端插入接头的孔内,所述20个套筒体依次通过锁紧在套筒体下方的接头及特氟龙细软管连接20个1L上样瓶。

所述套筒体的上插孔内安装密封圈,下螺纹孔内安装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上端连接套筒体的连接孔而下端连接特氟龙细软管插入接头的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上样过程为:上样架移动到上样针下方,上样针对准套筒体,插入套筒体上插孔,其针头沿连接孔插入下螺纹孔的接头中,通过上样针另一端的注射泵抽取上样瓶中的样品,由于上样瓶的容量有1L,抽取一次后取出上样针,再次插入套筒体抽取,直至抽取完该上样瓶所有样品,然后移动上样架,将下一个未抽取的上样瓶以及对应的套筒体对准上样针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上样瓶抽取完结束上样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1L容量的上样瓶,20位上样瓶储量达到20L,在利用套筒体作为上样针与上样瓶的连接体,提高过柱体积,大大提高了上样效率,更省时省力,上样针重复插入套筒体抽取样品,每次上样量达到传统方式的50倍,而且套筒体还具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了上样误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样瓶箱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样瓶箱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上样架1,箱体11,支撑板12,上样瓶箱2,1L上样瓶3,套筒体4,上插孔41,下螺纹孔42,连接孔43,接头5,上样针6,针头61,密封垫7,密封垫圈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大体积上样装置,包括上样架1、上样瓶箱2、1L上样瓶3、套筒体4、接头5和上样针6;

套筒体4上端形成供上样针6插入的上插孔41,套筒体4下端开设供接头5螺接锁紧的下螺纹孔42,上插孔41与下螺纹孔42之间形成供上样针针头61穿过的连接孔43,上样架顶部安装20位套筒体4,每个套筒体4上安插一接头5;

上样瓶箱2内对应20位套筒体设置20位1L上样瓶3,20位上样瓶3通过接头5与20位套筒体4一一连接,具体的,接头5与1L上样瓶3之间接入特氟龙细软管(图中未示出),该特氟龙细软管一端插入接头5的孔内,20个套筒体4依次通过锁紧在套筒体4下方的接头5及特氟龙细软管连接20个1L上样瓶。

此实施例的上样架由箱体11和安装在箱体顶部的支撑板12组成,套筒体4嵌置在支撑板12上,上样瓶箱2设置在上样架1的箱体11中且上样瓶箱2中的上样瓶3与套筒体4对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筒体4的密封性,套筒体4的上插孔41内安装密封圈7,下螺纹孔42内安装密封垫圈8,密封垫圈8上端连接套筒体4的连接孔43而下端连接特氟龙细软管插入接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上样过程为:上样架1移动到上样针6下方,上样针6对准套筒体4,插入套筒体上插孔41,其针头61沿连接孔43插入下螺纹孔42的接头5中,通过上样针6另一端的注射泵抽取上样瓶3中的样品,由于上样瓶3的容量有1L,抽取一次后取出上样针6,再次插入套筒体4抽取,直至抽取完该上样瓶2所有样品,然后移动上样架1,将下一个未抽取的上样瓶2以及对应的套筒体4对准上样针6,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样品2抽取完结束上样过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