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51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32964号,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例如适合用于车辆用的组合仪表等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显示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具备:外形形状成为扇形并在周向上形成有数字以及刻度的文字板;被配置于文字板的背面侧的基板;被设置于基板并在周向上被配置为多个的光源(led);夹装在文字板与基板之间,将来自光源的光向文字板引导的导光体。

多个光源使用rgb全彩色led,在文字板的周向上从数字小的一侧朝向大的一侧,按顺序分别发出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的光。若各光源点亮,则文字板中的发光形成层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8004号公报

代替上述专利文献1的导光体,有时通过设置于文字板的基于照片法的浓淡部对来自光源部的透光度进行调整,取得多个光源部间的亮度的平衡。具体而言,在与各光源部对应的区域使浓淡部相对地变浓,而且在离开各光源部的区域使浓淡部相对地变淡,从而取得文字板中的整体亮度的平衡。

这里,在多个光源部的每一个设置2个不同的颜色的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在使文字板切换2个颜色来发光时,通过各光源部中的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配置,一方的光源被另一方的光源部分地遮蔽。因此,在点亮了第1光源的情况下,即使良好地获得未被遮蔽的基于浓淡部的整体亮度的平衡,在使第2光源点亮的情况下,通过遮蔽而无法良好地获得浓淡部的亮度的平衡,往往产生照明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文字板中的浓淡部,通过2个颜色的光源进行文字板中的发光颜色的切换的显示装置中,即使在点亮了任一个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亮度的不均的产生的显示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显示装置具备文字板、基板、多个光源部以及透过度调整部。文字板具有相对于规定中心部而被配置于外周侧的周向的信息项目。基板相对于文字板被配置于与可见侧相反的一侧。多个光源部被设置于基板并以与信息项目对应的方式被配置于周向,使信息项目发光。透过度调整部被设置于文字板的基板侧,具有光的透过度比规定值低的低透过部以及光的透过度比低透过部高的高透过部,调整来自多个光源部的光的透过度。多个光源部的每一个具有第1光源和第2光源,第1光源和第2光源的发光颜色不同,且能够切换点亮。

各个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被配置为从规定中心部以放射状排列,并且排列顺序相同。低透过部被配置于与多个光源部对应的区域,并且,高透过部在相邻的光源部的周向上,基于距各个光源部的距离相同的中间位置进行配置。

配置于文字板的信息项目通过被设置于基板的多个发光部而发光。另外,在面对文字板的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透过度调整部。透过度调整部的低透过部被配置于与多个光源部对应的区域,因此与多个光源部对应的区域的信息项目,以较多获得来自光源部的光量的量而失去某程度的透过度。另外,透过度调整部的高透过部被配置于相邻的光源部的中间位置,因此对于与多个光源部间的区域对应的信息项目而言,以来自光源部的光量降低的量而维持透过度。因此,遍及信息项目的整体,能够得到亮度的平衡(均匀性)。

多个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和第2光源,第1光源与第2光源发光颜色不同,并能够切换点亮,信息项目能够以不同的颜色切换发光状态。而且,各个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被配置为从规定中心部以放射状排列,并且排列顺序相同。因此,在第1光源被点亮时,第1光源不被第2光源遮蔽,另外,在第2光源被点亮时,第2光源不被第1光源遮蔽,从而能够朝向各个区域、以及各个相邻的光源侧区域发出光。

如上述那样,各光源不受其他的光源的影响,因此在第1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在低透过部均能得到同等的亮度。

另外,高透过部被配置于距各光源部的距离相等的中间位置,如上述那样,各光源不受其他的光源的影响,因此相同地,在第1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在高透过部也均能得到同等的亮度。

因此,通过透过度调整部的低透过部以及高透过部,在第1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以及第2光源被点亮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相同的亮度的平衡,能够抑制由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引起的亮度的不均的产生。

换言之,在各光源部中,若分别任意地设定第1光源与第2光源的位置关系,则能够避免产生第1光源与第2光源中的一方得到基于透过度调整部的亮度的平衡,而另一方未得到基于透过度调整部的亮度的平衡这样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组合仪表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形成于文字板的背面侧的浓淡透光部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光源部以及各光源的配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透过度调整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透过度调整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第1光源、第2光源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仅对构成的一部分进行了说明的情况下,关于构成的其他的部分能够应用先前说明过的其他的方式。不限于在各实施方式中明示了能够具体地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是没有对组合造成妨碍,则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组合实施方式彼此。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被用于车辆用的组合仪表100,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与车辆相关的相关信息向车辆的用户(可视者)显示例如车速、燃料余量、发动机转速、冷却水温以及其他各种车辆信息等。

组合仪表(以下称为仪表)100被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以下称为仪表板)的中央位置、或者与用户(驾驶员)对置的位置等。仪表100具备:壳体110、基板120、文字板130、指针141~144、马达151以及光源部161等。

另外,本仪表100在光源部161使用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能够针对文字板130进行2种颜色发光的切换。另外,在通过光源部161使文字板130发光时,基本上不使用导光体等,而是通过被设置于文字板130的浓淡透光部136(后述),得到整体发光状态的平衡(均匀性)。

对于壳体110而言,例如正面形状是左右角部被切去的横长的长方形、且成为筒状的树脂制的容器。壳体110形成仪表100的主体部。

基板120例如由玻璃钢基板等构成,形成仪表100的电路部。基板120形成与壳体110的正面形状相同的横长长方形并被配置于壳体110的轴向的一端侧,被固定于壳体110的一端侧开口部。基板120设置有后述的马达151以及光源部161等。

文字板130例如是由透光性材(例如,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的横长长方形的薄板部件,被配置于壳体110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被固定于成为壳体110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在文字板130的表面侧的面(用户侧的面)形成有车速显示部131、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旋转显示部133、水温显示部134以及车辆信息显示部135用的开口部135a等,另外,在背面侧的面(基板120侧的面)形成有浓淡透光部136。

车速显示部131是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速)的部位,被配置于文字板130的右侧。车速显示部131以圆形状为基础,在该圆形状的外周侧形成从左下侧以顺时针方向到右下侧的带状(圆弧状)的区域。在车速显示部131,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有表示车速值的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以从车速显示部131的左下侧按顺时针方向朝向右下侧而显示值变大的方式,例如通过20刻度的数字(0、20、40~140)形成数字部131a。另外,数字部131a成为基于mile/h(mph)的显示的数字。

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是显示燃料余量的部位,被配置于车速显示部131的下侧。燃料余量显示部132以车速显示部131中的圆形状为基础,在该圆形状的外周侧形成有下侧的带状(圆弧状)的区域。在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沿周向排列而形成有表示燃料余量的文字部132a以及刻度部132b。通过燃料余量显示部132的左侧中的“e(empty:空)”、和右侧中的“f(full:满)”的文字形成文字部132a。

旋转显示部133是显示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的部位,被配置于文字板130的左侧。旋转显示部133以圆形状为基础,在该圆形状的外周侧形成有从左下侧沿顺时针方向到右下侧的带状(圆弧状)的区域。在旋转显示部133,沿周向排列而形成有表示发动机转速的数字部133a以及刻度部133b。以从旋转显示部133的左下侧按顺时针方向朝向右下侧而显示值变大的方式、例如通过1刻度的数字(0、1、2~8(×1000)rpm)形成数字部133a。

水温显示部134是显示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水温的部位,被配置于旋转显示部133的下侧。水温显示部134以旋转显示部133中的圆形状为基础,在该圆形状的外周侧形成有下侧的带状(圆弧状)的区域。在水温显示部134,沿周向排列而形成有表示冷却水温的文字部134a以及刻度部134b。通过水温显示部134的左侧中的“c(cool:冷)”、和右侧中的“h(hot:热)”的文字形成文字部134a。

上述各显示部131~134中的数字部131a、133a、文字部132a、134a以及刻度部131b~134b与信息项目对应。

车辆信息显示部135是例如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车辆的各种信息的部位,被配置于文字板130的中央部、即车速显示部131与旋转显示部133之间。车辆信息显示部135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以与该区域对应的方式在文字板130形成开口部135a,以从该开口部135a能够看见液晶显示器的画面的方式形成车辆信息显示部135。在车辆信息显示部135中,基于从各种车辆传感器等得到的信号,例如显示变速杆选择位置、行驶距离、外部空气温度、油耗、能够续航距离等的各种车辆信息。

在文字板130中,在车速显示部131的圆弧状的中心部,开口形成了用于供指针141的轴部141a插入的圆形的开口部131c。在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旋转显示部133以及水温显示部134的圆弧状的中心部同样地形成有指针142~144用的开口部。

另外,在文字板130中,在除了数字部131a、133a、文字部132a、134a以及刻度部131b~134b之外的区域,实施遮光性的印刷涂敷(例如黑色涂敷)。换言之,在形成了数字部131a、133a、文字部132a、134a以及刻度部131b~134b的区域,不实施上述印刷涂敷(黑色涂敷),而形成为具有透光性的区域,通过后述的多个光源部161向用户侧发光。

如图3所示,浓淡透光部136在文字板130的背面侧的面通过印刷法浓淡地形成浓部136a以及淡部136b,从而调整来自后述的多个光源部161的光的透过度。浓淡透光部136与具有低透过部以及高透过部的透过度调整部对应。浓部136a对应于光的透过度设定得比规定值低的低透过部,淡部136b对应于光的透过度设定得比低透过部高的高透过部。另外,图3是从文字板130的背面侧观看的图,因此相对于图1左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如后述那样,在基板120中,多个光源部161与各显示部131~134对应,并在各显示部131~134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具体而言,浓淡透光部136是在各显示部131~134中,使由多个光源部161发出的光的透过程度遍及各显示部131~134的周向而变化,得到基于多个光源部161的各显示部131~134在周向上的亮度的平衡(均匀性)的部件,例如通过黑色的网点印刷而形成。网点印刷由规则地排列的小的点(网点)的集合形成,通过配置各网点的密度而使光的透过程度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在各显示部131~134中,在从用户侧观察时,在与多个光源部161对应的位置,光源部161与各显示部131~134的距离近,另外,在与多个光源部161彼此之间对应的位置,光源部161与各显示部131~134的距离远。因此,在成为接近光源部161的位置的区域,换句话说在与光源部161对应的区域,形成(配置)使网点的密度变大的浓部136a,相反在成为远离光源部161的位置的区域,换句话说在各光源部161的中间位置,以该中间位置为基础,形成(配置)使网点的密度变小的淡部136b。关于中间位置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通过该浓淡透光部136,能够得到各显示部131~134中的周向的亮度的平衡(均匀性),而不使用通常的导光体。

指针141在车速显示部131中通过转动表示车速。指针141由透光性材(例如,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

指针141具有轴部141a和针部141b。轴部141a和针部141b被一体地形成。轴部141a是从文字板130的表面侧向基板120侧延伸的棒状的部件,被配置为贯穿文字板130的开口部131c。针部141b是从轴部141a的成为用户侧的前端部沿着文字板130的表面向刻度部131b侧延伸的棒状的部件。

另外,在燃料余量显示部132中,指针142通过转动表示燃料余量。另外,在旋转显示部133中,指针143通过转动表示发动机转速。另外,在水温显示部134中,指针144通过转动表示冷却水温。各指针142~144成为与上述指针141相同的构造。

马达151是使指针141转动的指针用的驱动部,在基板120的右侧被配置于与用户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用户相反侧)。马达151例如使用作为与脉冲电力同步地动作的同步电动机的步进马达。马达151被仪表100的控制部控制而进行旋转。

马达151的轴151a在指针141的轴部141a侧延伸,并与轴部141a连接。因此,若通过马达151使轴部141a旋转,则针部141b在文字板130上(在车速显示部131上)转动。另外,关于各指针142~144也与上述相同,通过马达在各显示部132~134上转动。

如图4所示,光源部161是对文字板130中的各显示部131~134进行照明(使发光)的部件,在基板120的文字板130侧的表面被设置为多个。多个光源部161在从用户侧观察时,以与各显示部131~134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被配置。例如,多个光源部161相对于车速显示部131,以及大致90度间隔,从数字部131a的“0”附近朝向“140”附近,在数字部131a与刻度部131b的周向上被配置于4个部位。另外,4个部位的光源部161中的、下侧的2个部位的光源部161也用于对燃料余量显示部132的照明。

并且,各光源部161具有第1光源161a与第2光源161b,两光源161a、161b被邻接地配置。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是发光颜色相互不同的光源,通过被设置于基板120的驱动电路,能够对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的点亮状态进行切换。

各光源161a、161b例如使用发光二极管(led),这里,第1光源161a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第2光源161b是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本车辆中,用户能够对行驶模式进行选择,若选择通常模式,则作为文字板130的照明而使第1光源161a点亮,各显示部131~134以蓝色发光。另外,若用户选择运动模式,则作为文字板130的照明而使第2光源161b点亮,各显示部131~134以红色发光。

在各光源部161中,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被配置为从指针141的转动中心部排列为放射状。转动中心部与规定中心部对应。而且,在多个光源部161中,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的径向上的排列顺序全部相同。这里,对于排列顺序而言,相对于转动中心部,远的一方是第1光源161a,近的一方是第2光源161b。

这里,如图4所示,在邻接的光源部161的周向上,将分别距光源部161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定义为中间位置。在图4中,例如,将中间位置表示为:数字部131a中的“40”附近的光源部161与“100”附近的光源部161之间的位置(“70”的附近)。

另外,多个光源部161在从用户侧观察时,以与各显示部131~134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被配置,因此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距离转动中心部的距离(半径距离)在4个部位全部相同。

接下来,对基于上述构成的仪表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若点火开关被启动而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车速显示部131中的指针141(针部141b)对应于车速而进行转动,通过指针141指示的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来显示车速。另外,燃料余量显示部132中的指针142对应于燃料余量而进行转动,通过指针142指示的文字部132a以及刻度部132b来显示燃料余量。

另外,旋转显示部133中的指针143对应于发动机转速而进行转动,通过指针143指示的数字部133a以及刻度部133b来显示发动机转速。另外,水温显示部134中的指针144对应于发动机冷却水温而进行转动,通过指针144指示的文字部134a以及刻度部134b来显示发动机冷却水温。

另外,在车辆信息显示部135中,基于来自各种车辆传感器等的信号,显示变速杆选择位置、行驶距离、外部空气温度、油耗、能够续航距离等的各种车辆信息。

而且,文字板130中的各显示部131~134通过多个光源部161被点亮而发光。若被用户选择的行驶模式是通常模式,则各光源部161中的第1光源161a被点亮,各显示部131~134以蓝色发光。另外,若被用户选择的行驶模式是运动模式,则各光源部161中的第2光源161b被点亮,各显示部131~134以红色发光。

而且,在文字板130的背面侧的面设置有浓淡透光部136。在各显示部131~134中以车速显示部131为代表进行说明。在各光源部161被点亮时,当从用户侧观察时,与多个光源部161对应的区域的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信息项目)较多地获得来自光源部161的光量的量通过浓淡透光部136的浓部136a而失去某种程度的透过度。

另外,当在从用户侧观察时,与多个光源部161间的区域(中间位置)对应的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信息项目)获得的来自光源部161的光量降低的量通过浓淡透光部136的淡部136b来维持透过度。因此,在车速显示部131中,遍及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信息项目)的整体,得到亮度的平衡(均匀性)。

这里,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多个光源部161的发光颜色不同,具有能够切换点亮的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能够以不同的颜色切换发光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被配置为从转动中心部(规定中心部)排列为放射状,并且排列顺序相同。因此,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时,第1光源161a不被第2光源161b遮蔽,另外,在第2光源161b被点亮时,第2光源161b不被第1光源161a遮蔽,从而能够朝向各个区域以及各个相邻的光源侧区域发出光。

如上述那样,第1、第2光源161a、161b不受其他的光源的影响,因此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光源161b被点亮的情况下,在浓部136a中都能得到同等的亮度。

另外,淡部136b基于距相邻的光源部161的距离相等的中间位置而进行设置,如上述那样,第1、第2光源161a、161b不受其他的光源的影响,同样,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光源161b被点亮的情况下,在淡部136b中也均得到同等的亮度。

因此,通过浓淡透光部136的浓部136a以及淡部136b,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的情况下,以及第2光源161b被点亮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相同的亮度的平衡,能够抑制由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导致的亮度的不均的产生。

换言之,在各光源部161中,若分别任意地设定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的位置关系,则能够避免产生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中的一方得到基于浓淡透光部136的亮度的平衡,而另一方未得到基于浓淡透光部136的亮度的平衡这样的状况。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主要对抑制由车速显示部131中的各光源161a、161b的配置引起的亮度的不均进行了说明,当然关于其他的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旋转显示部133、水温显示部134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仪表100a。第2实施方式中的仪表100b的透过度调整部136a相对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透过度调整部(浓淡透光部)136而言,通过调节光扩散性的成型部件的厚度而形成。

透过度调整部136a是具有光扩散性颜色(例如乳白色)的板状的成型部件,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形成。透过度调整部136a相对于文字板130被配置于基板120侧。透过度调整部136a在与光源部161对应的区域具有设定得相对较厚的厚度的厚部136aa,在与各光源部161的中间位置对应的区域,具有设定得相对较薄的厚度的薄部136ab。厚部136aa与透过度低的低透过部对应,薄部136ab与透过度高的高透过部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透过度调整部136a的厚部136aa与薄部136a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的情况下,以及第2光源161b被点亮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相同的亮度的平衡,能够抑制由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导致的亮度的不均的产生。

(第3实施方式)

图6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仪表100b。第3实施方式中的仪表100b的透过度调整部136b相对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透过度调整部(浓淡透光部)136而言,在透镜136b1设置有浓部136ba以及淡部136bb。

透镜136b1具有透光性,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形成为板状。透镜136b1相对于文字板130被配置于基板120侧。并且,在透镜136b1的基板120侧的表面通过印刷方式形成了浓部136ba和淡部136bb。

浓部136ba以及淡部136bb通过网点印刷、以及实地印刷浓淡地形成。浓部136ba被形成于与光源部161对应的区域,另外,淡部136bb被形成于与各光源部161的中间位置对应的区域。浓部136ba与透过度低的低透过部对应,淡部136bb与透过度高的高透过部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透过度调整部136b的浓部136ba和淡部136b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光源161a被点亮的情况下,以及第2光源161b被点亮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相同的亮度的平衡,能够抑制由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引起的亮度的不均的产生。

另外,浓部136ba以及淡部136bb并不限于透镜136b1的基板120侧的表面,也可被设置于文字板130侧的表面,或者被设置于基板120侧的表面以及文字板130侧的表面这两者的表面。

另外,相对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将透镜136b1作为树脂成型品或者压制品,也可在基板120侧的表面或者文字板130侧的表面,抑或基板120侧以及文字板130侧的两面设置晒纹,从而形成浓部和淡部(由晒纹造成的浓淡)。晒纹是细的凹凸花纹,通过使晒纹的密度变高而形成浓部,另外,通过使晒纹的密度变低而形成淡部。

(第4实施方式)

图7(a)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仪表100c。第4实施方式的仪表100c相对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仪表100而言,是在从基板120侧朝向文字板130侧的尺寸(以下,称为高度尺寸)在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中不同的情况下,将两光源161a、161b间的距离设定为规定距离d1的仪表。

有时在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之间不能得到相同的规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7所示,对与第1光源161a相比第2光源161b的规格小的情况,换句话说,对与第1光源161a相比第2光源161b的高度尺寸较小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比较例,如图7(b)所示,若两光源161a、161b间的距离dc比规定距离d1小,则来自第2光源161b的光的一部分被第1光源161a遮蔽,无法使数字部131a以及刻度部131b以本来设定的亮度发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以放射状排列的第1光源161a和第2光源161b的距离被设定为使来自第2光源161b的光不被第1光源161a遮蔽且到达数字部131a、刻度部131b(信息项目)这样的规定的距离。

由此,在第1光源161a以及第2光源161b中,即使在这些光源161a、161b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将两光源161a、161b间的距离设定为规定的距离,能够使来自第2光源161b的光不被第1光源161a遮蔽,且能够到达数字部131a、刻度部131b(信息项目),能够抑制亮度的不均。换句话说,在第2光源161b中,即使高度尺寸变小,也能够进行广角照射,能够抑制亮度不均。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在文字板130的车速显示部131、燃料余量显示部132、旋转显示部133、以及水温显示部134中使用了显示装置,但也能应用于其他的显示部。

另外,虽对将显示装置用于车辆用的组合仪表100、100a、100b、100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能用于设备用的显示装置等的其他的显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