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结构体以及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953发布日期:2018-12-21 19:2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流路结构体以及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在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中使用的流路结构体、以及组装有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的组成相关的信息的测定的情况下,例如,使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装置。

关于HPLC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柱、送液部、试样导入部、检测部、控制部、排放口、第一流路切换阀、以及第二流路切换阀的 HPLC装置。第一流路切换阀以及第二流路切换阀分别是具有多个流路槽并能够得到三个位置的三位阀。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HPLC装置中,通过控制部控制送液部以及试样导入部的动作,从而能够得到Load(样本吸入)位置、INJ/Purge in (样本注入/计量泵清洗吸入)位置。

在Load(样本吸入)位置处,试样导入部的取样针浸入放入有试样的试样容器,试样导入部的计量泵执行吸入动作。由此,试样被吸入试样导入部的采样回路而被采集。

在INJ/Purge in(样本注入/计量泵清洗吸入)位置处,流动相通过采样回路,经由取样针与试样导入部的注射口的连接点而在从柱通向检测部的流路中流动。然后,被采集至采样回路的试样被输送至柱,在柱中开始试样的分离。

在此,近年来,表示在诊疗、护理现场由医疗人员实施的简易、快速检查等的即时检查(POCT:Point-of-Care Testing)逐渐普及。基于实现 POCT的观点,优选HPLC装置的操作简单。另外,优选HPLC装置为小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5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HPLC装置的试样导入部的部件数量较多,因此存在若不具有与HPLC装置相关的专业知识则难以操作HPLC装置的问题。换言之,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HPLC装置,存在难以作为需要应对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一般人的面向POCT的设备而普及的问题。并且,由于难以操作HPLC装置,因此存在难以进行HPLC装置的维护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HPLC装置具备第一流路切换阀以及第二流路切换阀等较大的构件,因此存在难以使HPLC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的组装于测定装置的流路结构体。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组装于测定装置的流路结构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组装有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其具有分离元件收纳部和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该分离元件收纳部收纳对测定对象液体所含有的多个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元件,该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设置在将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导向所述分离元件收纳部的流路的中途;以及流路切换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在向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内部导入所述测定对象液体的第一流路状态、以及将导入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内部的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导向所述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的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在所述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所述第一流路状态向所述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所述流路切换构件保持导入所述流路切换构件的内部的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流路切换构件在向流路切换构件自身的内部导入测定对象液体的第一流路状态、以及将导入流路切换构件的内部的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导向所述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的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而且,流路切换构件在将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保持导入流路切换构件自身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流路结构体具有这种流路切换构件,因此能够减少导入测定对象液体的部分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的测定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测定装置的维护。另外,能够减少导入测定对象液体的部分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测定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为了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的组成相关的信息,优选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小。这是由于,若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大,则测定对象液体在该流路中扩散。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流路结构体具有流路切换构件,因此能够减小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由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基材还具有:第一供给流路,其将作为流动相的展开液导向所述分离元件收纳部;以及第二供给流路,其引导所述测定对象液体,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具有:第一流路,其引导所述展开液;以及第二流路,其保持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在所述第一流路状态下,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一供给流路连接,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供给流路连接,在所述第二流路状态下,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供给流路连接。

根据该流路结构体,基材具有将展开液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的第一供给流路、以及将测定对象液体导向基材的内部的第二供给流路。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具有引导展开液的第一流路、以及保持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的第二流路。流路切换构件在第一流路状态下向与第二供给流路连接的第二流路导入测定对象液体,在将基材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将测定对象液体保持于第二流路并进行计量。而且,流路切换构件在第二流路状态下通过与第一供给流路连接的第二流路,能够将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滑动,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滑动而将所述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所述第一流路状态向所述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的开口部被与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对置的滑动面堵塞,从而所述流路切换构件保持导入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

根据该流路结构体,流路切换构件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滑动而将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第二流路的两端的开口部被与流路切换构件对置的滑动面堵塞。由此,由第二流路和滑动面形成封闭空间。因此,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暂时保持于由第二流路和滑动面形成的封闭空间,与其他液体独立。由此,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沿与所述第一供给流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流路交叉的方向直线地移动。根据该流路结构体,流路切换构件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动作将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沿与所述基材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具有长方体的形状,能够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沿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延伸的方向移动。根据该流路结构体,通过具有比较简易的结构的流路切换构件沿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延伸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沿与所述基材的主面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切换构件具有长方体的形状,能够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沿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延伸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流路结构体,通过流路结构体沿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延伸的方向即与基材的主面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因此,能够在与基材的主面平行的方向上实现流路结构体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还具有第三流路,该第三流路在所述第二流路状态下与所述第二供给流路连接而引导所述测定对象液体。

根据该流路结构体,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被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时,第三流路与第二供给流路连接。因此,即使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被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时,从罐等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也在第二供给流路中流动。因此,在第二流路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被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时,能够抑制测定对象液体的流路被切断。由此,在第二流路中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时,能够抑制产生漏液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从罐等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流路被切断,因此能够抑制与罐等连接的流路的内部的压力上升。由此,即使在设置有对罐等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的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泵破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是能够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旋转的旋转体,以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沿与所述基材的主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保持于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是能够在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旋转的旋转体,以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沿与所述基材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保持于所述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

根据上述流路结构体,被设置为旋转体的流路切换构件能够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的内部旋转,以旋转体的中心轴沿与基材的主面交叉的方向或者与基材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因此,能够使流路切换构件小型化,能够实现流路结构体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旋转体具有圆柱的形状。根据该流路结构体,流路切换构件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流路结构体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基材为多个板状构件的贴合体。根据该流路结构体,能够高效地得到具有各种局部结构的流路结构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分离元件为分离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流路结构体中,也可以为,所述分离元件为电泳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任一方的流路结构体;送液部,其将展开液向所述流路结构体供给;试样导入部,其将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向所述流路结构体供给;以及检测器,其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该发光部放出用于测定与所述测定对象液体所包含的成分相关的信息的测定光,该受光部检测向所述测定对象液体照射的所述测定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流路切换构件在向流路切换构件自身的内部导入测定对象液体的第一流路状态、以及将导入流路切换构件的内部的所述测定对象液体导向所述分离元件收纳部的内部的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而且,流路切换构件在将基材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保持导入流路切换构件自身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并进行计量。流路结构体具有这种流路切换构件,因此能够减少试样导入部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维护。另外,能够减少试样导入部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为了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的组成相关的信息,优选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小。这是由于,若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大,则测定对象液体在该流路中扩散。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流路结构体具有流路切换构件,因此能够减小进行测定对象液体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的分离元件收纳部之间的流路的体积。由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的组装于测定装置的流路结构体。另外,可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组装于测定装置的流路结构体。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组装有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具备比较例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具备比较例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一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二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一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二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2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2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9是仅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3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3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以及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已经说明了的构件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1以及图2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3以及图4是示出具备比较例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框图。

图1以及图3示出流路结构体计量测定对象液体前的状态。图2示出流路结构体将测定对象液体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时的状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 10具备送液部100、试样导入部200、流路结构体300、以及检测器400。

送液部100具有贮液部110和泵120。贮液部110贮存作为流动相的展开液111。泵120对贮液部110的内部施加压力变动,将贮存于贮液部 110的展开液111向流路结构体300供给。

试样导入部(注入部)200具有罐210。罐210贮存测定对象液体(试样)211。试样导入部200能够将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向流路结构体300供给,使测定对象液体211与从贮液部110供给的展开液111 混合。对于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的详细情况,后文叙述。

流路结构体300具有基材301和流路切换构件330。基材301具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分离元件收纳部310收纳分离元件(分离柱)311。分离元件311利用测定对象液体211所包含的各成分与分离元件311的相互作用的不同,而使测定对象液体211所包含的各成分分离。具体而言,例如,分离元件311利用基于测定对象液体211所包含的各成分的吸附性、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的移动速度的差异,而使测定对象液体211所包含的各成分分离。例如,在测定对象液体211为血液的情况下,分离元件311 根据分子的大小以及带电状态而使血液所包含的成分分离。作为分离元件 311,例如使用整体硅胶等。

流路切换构件330将引导测定对象液体211以及展开液111的流路的状态在第一流路状态与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换言之,流路切换构件330 将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在第一流路状态与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流路状态下,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流动,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外部(参照图1)。在第二流路状态下,被导向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参照图2)。

具体而言,在第一流路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箭头A1以及箭头A2 那样,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流动,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外部。另外,在第一流路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箭头A3以及箭头A4那样,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通过供给配管11,并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而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

接下来,在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测定对象液体211暂时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与其他液体独立。由此,流路切换构件330对测定对象液体211进行计量。对于流路切换构件330计量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具体方式的详细情况,后文叙述。

另一方面,在第二流路状态下,如图2所示的箭头A5那样,暂时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随着展开液111的流动而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具体而言,在第二流路状态下,与第一流路状态同样地,展开液111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而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因此,暂时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混合而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此时,暂时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330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由流路切换构件330计量,因此所计量的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贮液部110可以设置于流路结构体300。换言之,流路结构体300可以具有贮液部110。在该情况下,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根据由泵120对贮液部110的内部施加的压力变动而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供给。在贮液部110设置于流路结构体300的情况下,流路结构体300作为具有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的测定单元而组装于测定装置10。

另外,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泵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而将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流路结构体300。或者,也可以通过测定装置10的使用者使用例如工作缸等对罐210的内部施加压力变动而将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流路结构体300。

检测器400具有发光部410、检测部430、以及受光部420。发光部 410朝向检测部430放出测定光。发光部410所放出的光的波长例如约为250纳米(nm)以上且450nm以下左右。但是,发光部410所放出的光的波长不限于此。

检测部430作为将通过分离元件311后的混合液(展开液111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混合液)排出的排出用流路而发挥功能,并且作为引导被照射了从发光部410放出的测定光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的测定用流路而发挥功能。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的箭头A6那样,展开液111与测定对象液体 211的混合液在通过分离元件311而分离成各成分后,通过检测部430而从检测部430排出。此时,从发光部410放出的测定光照射至通过检测部 430的混合液。如图2所示的箭头A7那样,被照射至混合液的测定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混合液而向受光部420入射。受光部420检测透过混合液的光,并根据检测到的光的强度来运算测定对象液体211所包含的各成分的浓度。受光部420可以存储运算出的各成分的浓度。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的箭头A3那样,驱动泵120,将贮液部110的内部的展开液111向供给配管11供给,用展开液111将检测部430充满。另外,如图1所示的箭头A1以及箭头A2那样,使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流动,并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 的外部。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设定为第一流路状态。

接下来,使泵120停止,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切换为第二流路状态。此时,测定对象液体211 暂时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与其他液体独立。由此,在流路切换构件330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然后,再次驱动泵120。由此,如图2所示的箭头A5那样,暂时保持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即在流路切换构件330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 与展开液111混合而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

由此,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被供给至分离元件311。然后,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分离。接下来,对通过检测部430的混合液照射从发光部410放出的测定光,由受光部420检测透过混合液的光,从而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在此,对图3以及图4所示的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具备送液部100、试样导入部200a、流路结构体300a、以及检测器400。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的送液部100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的送液部100 相同。另外,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的检测器400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的检测器400相同。流路结构体300a具有设置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基材301,另一方面,不具有关于图1以及图2前述的流路切换构件330。

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的试样导入部200a具有储存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罐210、流路切换阀220、试样回路230、计量泵240、针251、以及注入口253。流路切换阀220切换引导测定对象液体211以及展开液 111的流路的状态。

在图3所示的流路的状态下,针251与罐210连接。如图3所示的箭头A11以及箭头A12那样,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通过供给配管 11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如图3所示的箭头A13那样,当驱动计量泵240时,贮存于罐210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经由针251被导向试样回路230。由此,在试样回路230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

在图4所示的流路的状态下,针251与注入口253连接。如图4所示的箭头A14、箭头A15、箭头A16以及箭头A12那样,在试样回路230 中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经由针251、注入口253以及流路切换阀220 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另外,如图4所示的箭头A11、箭头A14、箭头A15、箭头A16以及箭头A12那样,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经由流路切换阀220、试样回路230、针251以及注入口253,再次通过流路切换阀220而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因此,在试样回路230中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混合而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

近年来,表示在诊疗、护理现场由医疗人员实施的简易、快速检查等的即时检查(POCT:Point-of-Care Testing)逐渐普及。基于实现POCT的观点,优选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的操作简单。另外,优选测定对象液体的测定装置为小型。

但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的试样导入部200a的部件数量较多,因此若不具有与测定装置10a相关的专业知识则难以操作测定装置 10a。另外,由于难以操作测定装置10a,因此难以进行测定装置1Oa的维护。并且,比较例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a的试样导入部200a具有流路切换阀220,因此难以使测定装置10a小型化。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的流路结构体300具有流路切换构件330。如关于图1以及图2前述那样,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在第一流路状态与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在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内部流动并被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外部的第一流路状态、以及在流路切换构件330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被导入至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的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由于流路结构体300具有流路切换构件330,因此与比较例的试样导入部200a相比,能够减少试样导入部200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 10,能够容易地进行测定装置10的维护。另外,与比较例的试样导入部 200a相比,能够减少试样导入部200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测定装置 10的小型化。

另外,为了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优选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311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小。这是由于,若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 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311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之间的流路的体积较大,则测定对象液体211在该流路中扩散。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流路结构体300 具有流路切换构件330,因此与比较例的试样导入部200a相比,能够减小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的部分与收纳有分离元件311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之间的流路的体积。由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 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5以及图6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具有基材301和流路切换构件 330。基材301具有第一板状构件302和第二板状构件303,成为第一板状构件302与第二板状构件303的贴合体。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分别由透明材料构成。换言之,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分别对于测定光的波长区域具有透过性。作为透明材料,可以列举玻璃、丙烯酸系树脂材料、环烯烃系树脂材料、聚酯系树脂材料等。基于制造容易度和透明的波长范围的宽大度的观点,优选第一板状构件302 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的至少一方由环烯烃系材料构成,更优选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这两方均由环烯烃系材料构成。

基材301具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板状构件302 设置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部分310a、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 313a、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a。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8 所示,在第二板状构件303设置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部分310b、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313b、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b。通过将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相互贴合,从而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形成于基材301。

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两端为开放端314、315。分离元件311收纳于两个开放端314、315之间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

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开口部312。第一供给流路313 的另一方的端部与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方的开放端314连接。如图5 所示的箭头A21那样,第一供给流路313与测定装置10的供给配管11(参照图1)连接,使通过测定装置10的供给配管11而被供给的展开液111 通过开口部312而导向流路结构体300的内部。

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一方的端部与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另一方的开放端315连接。第一排出流路316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开口部317。如图5所示的箭头A22那样,第一排出流路316将通过分离元件311后的展开液111、测定对象液体211、或者展开液111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混合液通过开口部317而向流路结构体300的外部排出。

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流路切换构件330具有流路切换主体部331。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长方体的形状。例如,流路切换主体部 331的材料与基材301的材料相同。但是,流路切换主体部331的材料可以不必与基材301的材料相同。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分别贯通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即,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 以及第三流路335各自的两端形成为开口部。

当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的任一方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时,在第一供给流路313中流动的展开液111通过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的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的任一方,而在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这样,如图5所示的箭头A21以及箭头A22那样,贮存于贮液部110的展开液111通过开口部312而在第一供给流路313中流动,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在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排出。

另外,基材301具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板状构件302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a、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a、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一部分346a。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第二板状构件303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 的一部分340b、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b、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 的一部分346b。通过将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相互贴合,从而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第二供给流路343、第二排出流路346形成于基材301。

如图5所示,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沿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在将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流路的中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中,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将第一供给流路313和第二供给流路343之间横切。如图5所示的箭头A31那样,流路切换构件330沿与第一供给流路313以及第二供给流路343交叉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即,流路切换构件330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能够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内部沿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延伸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滑动)。

第二供给流路343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上与第一供给流路313并排地配置。第二排出流路346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上与第一排出流路316并排地配置。

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开口部342。第二供给流路343 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连接。如图5所示的箭头A23 那样,第二供给流路343使从罐210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 342而导向流路结构体300的内部。

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一方的端部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连接。第二排出流路346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开口部347。如图5所示的箭头A24 那样,第二排出流路346使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后的测定对象液体211 通过开口部347而向流路结构体300的外部排出。

具体地进行说明,当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 的任一方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时,在第二供给流路343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与第二供给流路343连接的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的任一方,而在第二排出流路 346中流动。这样,如图5所示的箭头A23以及箭头A24那样,从罐210 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342而在第二供给流路343中流动,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在第二排出流路346中流动并从开口部347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可以不必具有第三流路335。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一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二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参照图10以及图11,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对测定对象液体211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在开始测定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 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 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设定为第一流路状态。

接下来,如图10所示的箭头A21那样,驱动泵120,使贮液部110 的内部的展开液111通过开口部312而导向第一供给流路313。于是,如图10所示的箭头A22所示,展开液1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的箭头A23那样,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使罐21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342而导向第二供给流路343。于是,如图10所示的箭头A24所示,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47排出。因此,在第一流路状态下,第二流路334由测定对象液体211 填充。

接下来,如图11所示的箭头A25那样,停止泵120,使流路切换构件330移动。于是,在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两端的开口部被与流路切换构件330对置的滑动面341堵塞。由此,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封闭空间。因此,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 暂时保持于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与其他液体独立。

在此,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体积不变动而恒定。因此,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计量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换言之,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相当于计量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试样计量部。

然后,当使流路切换构件330向图11所示的箭头A25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时,第二流路334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外,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三流路335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切换为第二流路状态。然后,再次驱动泵120。

于是,所计量的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随着展开液111的流动而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具体而言,暂时保持于由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即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 111混合而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这样,流路切换构件330作为流路切换部以及试样计量部而发挥功能。

由此,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被供给至分离元件311。然后,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分离。接下来,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在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 排出。接下来,检测部430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流路切换构件330设置于基材301,因此能够减少测定装置10的试样导入部200(参照图1)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装置10。另外,在实施一次或者多次测定后,能够更换流路切换构件33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测定装置10的维护。并且,能够减小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的部分(第二流路334)与收纳有分离元件311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 之间的流路的体积,因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330具有第三流路335。第三流路335在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时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因此,即使在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时,从罐210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也在第二供给流路343中流动,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三流路335而导向第二排出流路346。即,第三流路335在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时将从罐210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第二排出流路346。

因此,在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导入时,能够抑制从罐210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的流路被切断。由此,在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时,能够抑制产生漏液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从罐210供给的测定对象液体211的流路被切断,因此能够抑制与罐210连接的流路的内部的压力上升。由此,即使在设置有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的未图示的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泵破损。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另外,图13是图12所示的切断面A-A处的示意剖视图。

图12~图14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具有基材301和流路切换构件330。基材301具有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 304,成为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的贴合体。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各自的材料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各自的材料相同。

第一供给流路313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交叉的方向上与第二供给流路343并排地配置。在图12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中,第一供给流路313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二供给流路343并排地配置。另外,第一排出流路316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二排出流路346并排地配置。

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第一板状构件302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a、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 313a、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a、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a、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一部分346a。

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在第二板状构件303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b、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部分310b、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313b、第二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b、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b、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一部分346b。

如图14以及图17所示,在第三板状构件304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c、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部分310c、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313c、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c。

通过将第一板状构件302及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 及第三板状构件304相互贴合,从而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形成于基材301。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设置在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上侧。

在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上方向是指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垂直的方向、并且是指从第三板状构件304观察时第一板状构件302侧的方向。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下方向是指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垂直的方向,并且是指从第一板状构件302观察时第三板状构件304侧的方向。

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沿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将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流路的中途。在图12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中,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沿与基材301 的主面301a垂直的方向(板厚方向)延伸,将第一供给流路313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之间横切。如图12所示的箭头A32那样,流路切换构件330 沿与第一供给流路313以及第二供给流路343交叉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即,流路切换构件330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能够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内部沿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延伸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滑动)。即,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沿基材301的板厚方向移动。

如图8所示,流路切换构件330具有流路切换主体部331。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长方体的形状。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三流路335分别贯通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即,第一流路333、第二流路334 以及第三流路335各自的两端形成为开口部。

流路切换构件330的其他结构与关于图5~图9而前述的流路结构体 300的结构相同。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一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的流路的状态处于第二流路状态时的示意立体图。

参照图19以及图20,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对测定对象液体211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9所示,在开始测定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 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 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设定为第一流路状态。

接下来,如图19所示的箭头A21那样,驱动泵120,使贮液部110 的内部的展开液111通过开口部312而导向第一供给流路313。于是,如图19所示的箭头A22所示,展开液1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的箭头A23那样,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使罐21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342而导向第二供给流路343。于是,如图19所示的箭头A24所示,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47排出。因此,在第一流路状态下,第二流路334由测定对象液体211 填充。

接下来,如图20所示的箭头A25那样,停止泵120,使流路切换构件330移动。于是,在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两端的开口部被与流路切换构件330对置的滑动面341堵塞。由此,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封闭空间。因此,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 暂时保持于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与其他液体独立。

在此,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体积不变动而恒定。因此,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计量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换言之,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相当于计量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试样计量部。

然后,当使流路切换构件330向图20所示的箭头A25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时,第二流路334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外,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三流路335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切换为第二流路状态。然后,再次驱动泵120。

于是,所计量的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随着展开液111的流动而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具体而言,暂时保持于由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即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 111混合而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这样,流路切换构件330作为流路切换部以及试样计量部而发挥功能。

由此,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被供给至分离元件311。然后,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分离。接下来,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在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 排出。接下来,检测部430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通过流路切换构件330沿基材301的板厚方向移动,从而将在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因此,能够在与基材301的主面 301a平行的方向上实现流路结构体3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得到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图2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2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9是仅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切断面B-O-B处的直角剖视图。

图23是从图21所示的箭头A26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时的示意俯视图。

图21~图24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具有基材301和流路切换构件330。基材301具有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 304,成为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的贴合体。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各自的材料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各自的材料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中,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流路结构体300同样地,第一供给流路313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上与第二供给流路343并排地配置。另外,第一排出流路316在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上与第二排出流路346并排地配置。

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在第一板状构件302设置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一部分310a、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313a、第一排出流路316的一部分316a、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a、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一部分346a。

如图24以及图26所示,在第二板状构件303设置有分离元件收纳部 310的一部分310b、第一供给流路313的一部分313b、第一排出流路316 的一部分316b、第二供给流路343的一部分343b、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 的一部分346b。

如图24以及图27所示,在第三板状构件304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形成为具有圆柱的形状的孔,且设置在将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流路的中途。图24以及图27所示的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沿板厚方向贯通第三板状构件 304。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圆柱孔的中心轴C2沿与第三板状构件304的主面304a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图24以及图27所示的第三板状构件 304中,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圆柱孔的中心轴C2沿与第三板状构件304的主面304a垂直的方向延伸。但是,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可以不必沿板厚方向贯通第三板状构件304。

通过将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相互贴合,从而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第二供给流路 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形成于基材301。

如图28所示,流路切换构件330具有流路切换主体部331。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主体部331相当于旋转体,例如具有圆柱的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主体部331作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而发挥功能即可,也可以在局部具有圆柱的形状。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第一流路333和第二流路334。第一流路333以及第二流路334分别设置于流路切换主体部 331的主面331a。

流路切换构件330以使设置有第一流路333以及第二流路334的主面 331a朝向第二板状构件303侧的状态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即,流路切换构件330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沿与第三板状构件304的主面 304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中,流路切换构件330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 沿与第三板状构件304的主面304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换言之,流路切换构件330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圆柱孔的中心轴C2平行的状态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

当在流路切换构件330收纳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状态下,将第一板状构件302、第二板状构件303以及第三板状构件304相互贴合时,第一流路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 346的任一方连接。另外,第二流路334与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的任意另一方连接。

如图24以及图29所示的箭头A27那样,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内部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为中心而旋转。由此,第一流路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或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另外,第二流路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或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

流路结构体300的其他结构与关于图5~图9而前述的流路结构体300 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29,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对测定对象液体211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9所示,在开始测定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 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 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设定为第一流路状态。

接下来,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1那样,驱动泵120,使贮液部110 的内部的展开液111通过开口部312而导向第一供给流路313。于是,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2所示,展开液1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3那样,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使罐21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342而导向第二供给流路343。于是,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4所示,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47排出。因此,在第一流路状态下,第二流路334由测定对象液体211 填充。

接下来,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7那样,停止泵120,使流路切换构件330在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内部旋转。于是,在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二流路334被与流路切换构件330对置的滑动面341堵塞。由此,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封闭空间。因此,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暂时保持于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与其他液体独立。

在此,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体积不变动而恒定。因此,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计量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换言之,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相当于计量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试样计量部。

然后,当如图29所示的箭头A27那样使流路切换构件330进一步旋转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外,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333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 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切换为第二流路状态。然后,再次驱动泵120。

于是,所计量的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随着展开液111的流动而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具体而言,暂时保持于由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即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 111混合而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这样,流路切换构件330作为流路切换部以及试样计量部而发挥功能。

由此,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被供给至分离元件311。然后,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分离。接下来,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在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 排出。接下来,检测部430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流路切换构件330相当于例如具有圆柱的形状的旋转体,通过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为中心而旋转,从而将在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 310的内部。因此,能够使流路切换构件330小型化,能够实现流路结构体3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得到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分解图。

图3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又一流路结构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3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切断面C-O-C处的直角剖视图。

图33是从图30所示的箭头A28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时的示意俯视图。

图30~图33所示的流路结构体300具有基材301和流路切换构件330。基材301具有第一板状构件302和第二板状构件303,成为第一板状构件 302与第二板状构件303的贴合体。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 303各自的材料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各自的材料相同。

基材301具有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各自的结构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第一供给流路313、第一排出流路316、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 346各自的结构相同。

另外,基材301具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 340设置在将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流路的中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中,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将第一供给流路313以及第二供给流路343横切。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32 以及图34所示,在第一板状构件302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a。如图32以及图35所示,在第二板状构件303设置有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一部分340b。通过将第一板状构件302以及第二板状构件303相互贴合,从而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形成于基材301。

如图36所示,流路切换构件330具有流路切换主体部331。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主体部331相当于旋转体,例如具有圆柱的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主体部331作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而发挥功能即可,也可以在局部具有圆柱的形状。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具有第一流路333和第二流路334。第一流路333以及第二流路334分别沿与旋转体的中心轴C1 平行的方向贯通流路切换主体部331。即,第一流路333以及第二流路334 各自的两端形成为开口部。

如图30~图32所示,流路切换构件330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沿与基材301的主面301a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 340。如图31~图33所示的箭头A29那样,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以保持于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的状态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为中心而旋转。由此,第一流路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或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另外,第二流路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或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其他结构与关于图5~图9而前述的流路结构体300的结构相同。

在此,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对测定对象液体211 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开始测定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333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一方面,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设定为第一流路状态。

接下来,如图30所示的箭头A21那样,驱动泵120,使贮液部110 的内部的展开液111通过开口部312而导向第一供给流路313。于是,如图30所示的箭头A22所示,展开液1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一流路 333、分离元件311以及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30所示的箭头A23那样,对罐210的内部给予压力变动,使罐210的内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通过开口部342而导向第二供给流路343。于是,如图30所示的箭头A24所示,测定对象液体211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47排出。因此,在第一流路状态下,第二流路334由测定对象液体211 填充。

接下来,如图31~图33所示的箭头A29那样,停止泵120,使流路切换构件330旋转。于是,在基材301的内部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向第二流路状态转变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两端的开口部被与流路切换构件330对置的滑动面341(参照图32)堵塞。由此,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封闭空间。因此,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暂时保持于由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与其他液体独立。

在此,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的体积不变动而恒定。因此,流路切换构件330能够计量在第二流路334中流动的测定对象液体211。换言之,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计量。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相当于计量测定对象液体211的试样计量部。

然后,当如图31~图33所示的箭头A29那样使流路切换构件330进一步旋转时,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与第一供给流路313连接。另外,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三流路335与第二供给流路343以及第二排出流路346连接。即,流路切换构件330将流路结构体300的流路的状态从第一流路状态切换为第二流路状态。然后,再次驱动泵120。

于是,所计量的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随着展开液111的流动而导向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具体而言,暂时保持于由流路切换构件330 的第二流路334和滑动面341形成的封闭空间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即在流路切换构件330的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 111混合而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310的内部。这样,流路切换构件330作为流路切换部以及试样计量部而发挥功能。

由此,所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被供给至分离元件311。然后,进行测定对象液体211的分离。接下来,测定对象液体211与展开液111的混合液在第一排出流路316中流动而从开口部317 排出。接下来,检测部430得到与测定对象液体211的组成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结构体300,流路切换构件330相当于例如具有圆柱的形状的旋转体,通过以旋转体的中心轴C1为中心而旋转,从而将在第二流路334中被计量的测定对象液体211导入分离元件收纳部 310的内部。因此,能够使流路切换构件330小型化,能够实现流路结构体30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得到与关于图5~图11前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上述的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流路结构体的结构、测定对象液体的种类等而适当地设定。例如,如关于图1而前述那样,送液部100的贮液部110可以设置于流路结构体300。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记载的,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素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的全部设计变更、等价物。

分离元件可以为电泳元件。在该情况下,流路结构体在流路内具有电极部,该电极部能够与测定装置电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0 测定装置;10a 测定装置;11 供给配管;100 送液部;110 贮液部;111 展开液;120 泵;200 试样导入部;200a 试样导入部; 210 罐;211 测定对象液体;220 流路切换阀;230 试样回路;240 计量泵;251 针;253 注入口;300 流路结构体;300a 流路结构体; 301 基材;301a 主面;302 第一板状构件;303 第二板状构件;304 第三板状构件;304a 主面;310 分离元件收纳部;310a 一部分;310b 一部分;310c 一部分;311 分离元件;312 开口部;313 第一供给流路;313a 一部分;313b 一部分;313c 一部分;314 开放端;315 开放端;316 第一排出流路;316a 一部分;316b 一部分;316c 一部分;317 开口部;330 流路切换构件;331 流路切换主体部;331a 主面;333 第一流路;334 第二流路;335 第三流路;340 流路切换构件收纳部;340a 一部分;340b 一部分;340c 一部分;341 滑动面; 342 开口部;343 第二供给流路;343a 一部分;343b 一部分;346 排出流路;346a 一部分;346b 一部分;347 开口部;400 检测器; 410 发光部;420 受光部;430 检测部;A1 箭头;A11 箭头;A12 箭头;A13 箭头;A14 箭头;A15 箭头;A16 箭头;A2 箭头;A21 箭头;A22 箭头;A23 箭头;A24 箭头;A25 箭头;A26 箭头; A27 箭头;A28 箭头;A29 箭头;A31 箭头;A32 箭头;A3 箭头;A4 箭头;A5 箭头;A6 箭头;A7 箭头;C1 中心轴;C2 中心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