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38033发布日期:2018-09-14 22:26阅读:88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针织面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生产损耗,目前普遍将针织面料的码长需求,转化为针织布、色纱和原纱的重量需求。重量的生产损耗,在生产过程中变数很多,例如回潮率、纱线的毛羽、生产工艺等,都会产生波动较大的重量损耗,从而使用实际的重量损耗同计划损耗产生差异。此外,通过将码重转换成码长,计算的码长也必然波动较大。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很容易造成成品多余或不足,造成浪费和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一种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量取原料和对量取的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和检测的工序,其中,所述量取原料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针织布匹染至成品的检测,按照q=qp+a+w+c量取码长为q的针织布作为原料,其中,qp为成品的订单码长,a为预设的溢短装调整量,w为预设的根据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生产合格率确定的质量损耗长度,c为预设的开剪损耗长度;

对于色纱染纱至生产加工成坯布,按照量取纱长为kl的色纱作为原料,其中,dm=(qp+a+w+c)×36×cpi成品,kl为坯布对应的色纱长度需求、单位为米,wk为预设的针织过程中的质量损耗模数、单位为模,ck为预设的针织调机过程中的损耗模数、单位为模,e为预设的沙尾损耗的长度、o为预设的其他损耗长度;

对于原纱的染纱,按照量取纱长为yl的原纱作为原料,其中,yli为第i个原纱长度需求,wyi为预设的第i个原纱染纱的质量损耗率,ki为坯布相对应的第i个色纱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布包括坯布、半成品布及成品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根据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生产合格率确定的质量损耗长度包括后整工序的质量损耗长度和匹染工序的质量损耗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开剪损耗长度包括成品检验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后整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和匹染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取是使用激光测量的方式量取相应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制备标准样,在激光测量时使用所述标准样进行校准的步骤。

上述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根据生产需求计算出针织布的码长、色纱的长度或原纱的长度并进行投料生产,也即直接根据布的码长或纱线的长度进行投料生产,而不需要考虑重量损耗,不会因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重量变数导致成品过长或不足的问题,精确度高,原料浪费较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针织布的码长、模数与每模纱长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针织布的损耗加成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施例所述的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如图1所示,针织布的码长是指布的长度;模数是指针织布线圈在横向上的列数;每模纱长度是指一列线圈的纱线的长度。对于一匹针织布来说,整个纱线的长度=模数×每模纱长度。

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是一种全面通过长度来补偿生产加工及检测过程中的损耗,即使一种定长的损耗补偿方法。如图2所示,从坯布、半成品布或成品布等针织布至产品的检测,需要投入的原料的码长q需要考虑成品的订单码长qp、调整量a、质量损耗w和剪布损耗c,具体的,q=qp+a+w+c。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量取原料和对量取的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和检测的工序,其中,量取原料依据原料的不同,分为针织布(包括坯布、半成品布及成品布)、色纱和原纱的量取。

对于针织布匹染至成品的检测,按照q=qp+a+w+c量取码长为q的针织布作为原料。其中,qp为成品的订单码长,即需要生产出的合格的成品的码长;a为预设的溢短装调整量,即根据订单类型,需要适当延长成品的实际码长;w为预设的根据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生产合格率确定的质量损耗长度,如不同的工序加工可能导致成品的中部出现质量坏区,后续需要将质量坏区剪去,再连接,质量损耗长度包括后整工序的质量损耗长度(fn,如后整工序可能导致产品起痕迹)和匹染工序(pd,如出现染花)的质量损耗长度;c为预设的开剪损耗长度,包括成品检验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qi,如成品检验工序剪布送测试部门测试布强力)、后整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fn,如后整工序剪布测量缩水率)和匹染工序的开剪损耗长度(pd,如匹染后剪布对色)。

对于色纱染纱至生产加工成坯布,按照量取纱长为kl的色纱作为原料。其中,dm=(qp+a+w+c)×36×cpi成品,单位是模;kl为需要生产坯布对应的色纱长度需求、单位为米,生产的坯布还需要考虑后续对坯布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的损耗,因此,需要增加上述qp、a、w和c;wk为预设的针织过程中的质量损耗模数、单位为模,如在织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破洞损耗等;需要先调机,调机时需试织若干码的布测试相关指标,如测试纱长是否符合标准等,ck为预设的针织调机过程中的损耗模数、单位为模,在织布前;通常一个纱筒的最底层的纱是不能使用的,因此,先预设沙尾损耗的长度e;o为预设的其他损耗长度,如丝光纱的中间不能有接头,因此需要增加预设其他损耗长度o。cpi成品是指成品布的纵向密度,即沿线圈纵向1英寸内的线圈横列数(模数/英寸)。

对于原纱的染纱,原纱的长度需求需要增加染色的收缩率和质量损耗,按照量取纱长为yl的原纱作为原料。其中,yli为第i个原纱长度需求,wyi为预设的第i个原纱染纱的质量损耗率,ki为坯布相对应的第i个色纱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取是使用激光测量的方式量取相应的长度,如测量纱线的长度或布的码长。激光测量的仪器如美国蓓达公司的型号为ls9000-303的激光测量仪。成品布的cpi成品是通过高清拍摄针织成品布计算出的,如中山元目公司的型号为ym-cpi-1的织布密度纬斜检测仪。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该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制备标准样,在激光测量时使用标准样进行校准的步骤。

上述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根据生产需求计算出针织布的码长、色纱的长度或原纱的长度并进行投料生产,也即直接根据布的码长或纱线的长度进行投料生产,而不需要考虑重量损耗,不会因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重量变数导致成品过长或不足的问题,精确度高,原料浪费较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