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3803阅读:18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凝血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羊水栓塞是一种妊娠过敏反应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及急性肺栓塞表现。也有研究者认为羊水栓塞是一种消耗性凝血病,患者表现大量凝血物质消耗和纤溶亢进,产妇全身出血,导致产妇大出血而死亡。目前还没有预防检测的实验方法,若能在产前预测和筛查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高危人群,建立敏感可靠地试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miriamj.p.harnett采用血栓弹力图体外观察羊水对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认为羊水进一步激发高凝的发生,然而实验没有实现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变化。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主要在临床用于全血样本的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样本为患者的全血样本,检测时患者的全血标本置于样品杯中,将连接运动感应及传导系统的检测杆插入样本杯,使样本在37℃的恒温下由高岭土溶液激活后进行检测。样品杯以4度45分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检测杆则感应样本运动的阻力并进行记录产生描记图及参数。描记图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凝血阶段与纤溶阶段。在凝血阶段中,r时间为检测起始至曲线振幅上升至2mm所需时间,对应多种凝血因子逐步激活导致纤维蛋白开始形成的过程。k时间为曲线振幅由2mm上升至20mm所需时间,对应纤维蛋白交联及其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a角为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与k时间共同反映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在患者严重低凝k值无法测出的时候成为重要的替代指标。最大振幅(maximumamplitude,ma)为描记图最高振幅,对应血块最大强度,与血小板浓度、血小板功能以及血小板-纤维蛋白相互作用有关。血块达到最大强度后便进入纤溶阶段,其中较常用的指标为ly30及ly60,分别代表描记图达到ma后30分钟和60分钟时血栓纤溶的百分比,由减小的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反应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的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方法。本发明方法基于血栓弹力图,采用能反映凝血过程和纤溶全貌的血栓弹力图,对孕妇全血进行羊水和尿激酶体外诱导,激发血液出现高凝(凝血因子消耗)及纤溶过程(尿激酶诱导),通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孕妇对羊水及尿激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预测羊水导致凝血障碍发生的可能性,提早筛查与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血栓弹力图在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高岭土溶液充分激活血样,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羊水和尿激酶,得到待测血样;所述氯化钙溶液、羊水、尿激酶与所述激活后血样的体积之比为15-25:5-30:5-30:300-400;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得到纤溶指标ly30值。

所述尿激酶的活性为20-200u/ml。

步骤(1)中,高岭土溶液与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3-6min。

步骤(1)中,所述高岭土溶液的浓度为0.2-0.5mg/ml。

所述高岭土溶液与所述血样的体积之比为5:400-15:300。

步骤(2)中,所述样品杯中,所述羊水的加入量为5-30μl。

步骤(2)中,所述样品杯中,所述尿激酶的加入量为5-30μl。

步骤(2)中,所述样品杯中,所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

ly30值≧7.5时,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的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方法,通过采用能反映凝血过程和纤溶全貌的血栓弹力图,对孕妇全血采用适合浓度的羊水和尿激酶进行体外诱导,激发血液出现高凝(凝血因子消耗)及纤溶过程(尿激酶诱导),通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孕妇对羊水及尿激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预测羊水导致凝血障碍发生的可能性;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早筛查和采取措施以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5μl浓度为0.5mg/ml的高岭土溶液与30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3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15μl浓度为0.5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5μl羊水和5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20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得到纤溶指标ly30值,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15μl浓度为0.2mg/ml的高岭土溶液与40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6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25μl浓度为0.1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30μl羊水和30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200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得到纤溶指标ly30值,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10μl浓度为0.4mg/ml的高岭土溶液与34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4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20μl浓度为0.3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10μl羊水和10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58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10μl浓度为0.2mg/ml的高岭土溶液与34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5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20μl浓度为0.3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10μl羊水和15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85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10μl浓度为0.3mol/l高岭土溶液与34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5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20μl浓度为0.2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10μl羊水和20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120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预测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利用10μl浓度为0.4mol/l高岭土溶液与340μl血样进行充分混合以激活血样,进行所述激活的时间为5min,得到激活后血样;

(2)将所述激活后血样加入到盛有20μl浓度为0.2mol/l氯化钙溶液的样品杯中,再向所述样品杯中缓慢加入10μl羊水和25μl尿激酶(尿激酶的酶活性为150u/ml),得到待测血样;

(3)将所述待测血样置于血栓弹力图仪中进行测试,当ly30值≧7.5时,该孕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实验例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检测方法对临床应用实验组(75名待产孕妇)和临床应用对照组(32名未孕女性)进行确实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采用羊水和尿激酶诱导前后ly30差异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诱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中ly30≧7.5(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的人数各为1人,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间的差异比p为0.531、χ2为0.393,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诱导前差异并不显著;采用10μl羊水+10μl尿激酶进行诱导后,实验组中ly30≧7.5(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的人数为22人,对照组中ly30≧7.5(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的人数为31人,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间的差异比p为0.001、χ2为40.933,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诱导后差异非常显著。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方法筛选出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的孕妇,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