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7247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程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振弦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抗干扰能力强、测值可靠、精度与分辨力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此外,其输出为频率信号,便于远距离传输,可以直接与微机接口,因此,在项目工程的安全监测中,特别是户外大型土木、桥梁、岩土项目中,通常采用振弦式传感器来监测工程的压力,位移,温度,形变量,渗漏等物理量,以此来判定工程项目的运行状况,预测一些地质灾害或者项目漏洞。

振弦式传感器是以拉紧的金属弦作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当弦的长度确定之后,其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量即可表征金属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得到与拉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振弦式传感器的核心由一根两端固定、均质的钢弦组成,在外力f的作用下,钢弦会产生δl的形变,考虑到温度对长度的变化,在弹性范围内,钢弦长度与振弦的固有振动频率f与拉力t的关系为其中δl=t-t0,α为线膨胀系数,t0、α、k均为已知的恒常数。而我们知道钢弦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公式为式中l为振弦的长度,e是钢弦的弹性模量,ρ为单位弦长的质量(密度),λ是钢弦材料的泊松系数,这些均是常数。我们可以根据上述两个公式,消除公共变量得出钢弦的频率f是拉力f和温度t的函数,因此,在知道温度的情况下,只要测量出钢弦频率,即可算出外部拉力大小f。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钢弦频率f的测量是振弦式传感器的测量核心。

振弦式传感器,主要有单线圈和双线圈两种结构,其中,单线圈是指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为同一个线圈的结构,其振弦一端固定,另一端连结在弹性感压膜片上。弦的中部装有一块软铁,置于磁铁和线圈构成的激励器的磁场中。激励器在停止激励时兼作拾振器。工作时,振弦在激励器的激励下振动,其振动频率与膜片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停止激励时,该线圈又能当做拾振线圈,检测到振弦振动产生的电动势。通过测该电动势的频率,即可测得振弦的频率。单线圈结构的缺点是无法连续测量,但是装置简单稳定。双线圈结构是指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分开,一般采取电磁法,电磁法采用两个装有线圈的磁铁,分别作为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拾振线圈的感应信号被放大后又送至激励线圈去补充振动的能量。为减小传感器非线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要选择适中的最佳工作频段和设置预应力,或采用在感压膜的两侧各设一根振弦的差动式结构。双线圈结构可连续测量,测量精度也更好,可是结构较为复杂,稳定性不好。

无论是单线圈还是双线圈技术,其核心都是让振弦在外在电压作用下产生振动,而让振弦产生本征振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高压激励和低压扫频。高压激励是通过变压器产生高压激振脉冲使得钢弦振动,激发时电压>100v。低压扫频是在包含目标频率的一段频率内,以一定的步进值,对传感器施加从小到大的扫频脉冲串信号,当信号的频率和钢弦固有频率相近时,钢弦发生共振,此时能产生最大的感应电动势,此电动势频率即为目标频率。这两种测量方式各有优缺点,高压激励方式速度快,仅需一次激励即可得到结果,但是产生的振动持续时间短,信号不易获取,测量精度差,且高电压易使钢弦老化,损害传感器寿命;相比之下,传统低压扫频获取的振动信号更强,精度更高,但是传统低压扫频需要预先知道频率范围,且往往要经过多次扫频才能得到结果,测量时间很长,效率不高。

在工程应用中,传感器需要长期暴露在户外,条件恶劣,对传感器稳定性,耐用性,寿命,测量精度和速度都有很高要求。高压激励和传统低压扫频方式都有很大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可靠性和精度速度上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式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传感器的损耗。

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次测量时,根据传感器出厂设定的最大频率范围进行低电压扫频,测得首次响应频率f1并存入存储器中。

步骤2,第二次测量时,根据传感器安装位置和应用指标缩小扫频窗口范围。

步骤3,以首次频率f1为中值,根据当前的扫频窗口范围进行扫频。

步骤4,判断是否存在响应频率,若存在,则将测量得到的频率f2存入存储器中后执行步骤5,否则,扩大扫频窗口范围后返回步骤3。

步骤5,后续测量时,根据历史频率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近一步缩小的扫频窗口范围。

步骤6,以上一次测量结果为中值,根据当前的扫频窗口范围进行扫频。

步骤7,判断是否存在响应频率,若存在,则执行步骤8,否则,扩大扫描窗口范围后返回步骤6。

步骤8,将测量结果存入存储器,判断测量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精度,达到,则完成测量,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

其中,步骤5中,扫频窗口由近期历史扫频数据的波动情况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加权计算的加权因素是历史相邻两次扫频数据的差值,每次差值的权重由距离当前的时间长短决定,我们取近10次历史数据波动作为计算因子,其权重从近到远分别为10,9,8…1。具体计算时,扫频窗口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δfn是每次历史相邻数据的差值,xn是每个差值的权重,随着距离时间的增加,权重从10到1递减。由公式可知,参与计算的历史扫频数据越多,确定的窗口越优,扫频效率越高。

步骤4和步骤6中,所述的扩大扫描窗口范围的方法有向上回溯法和原始重置法。

所述的向上回溯法的具体过程为:以上一次测量结果为中值,扩大扫频窗口到上一次扫频所使用的窗口进行扫频;扩大扫频窗口后仍未得到响应频率,扫频窗口继续向上回溯,直到扫频窗口内出现响应频率;将扫频窗口范围扩大到出现响应频率的扫频窗口。

所述的原始重置法的具体过程为:当前扫频窗口内,未出现足够强度的振动时,视为当前窗口过小,仍旧以上次结果为中值,扫频窗口一次性扩大到首次测量使用的窗口,即由传感器出厂特性所决定的窗口大小。

本发明在后续扫频测量时,每一次测量都以上次结果为中值,能迅速确定大致频率范围,避免了传统扫频测量定位慢,需要测量速度慢的缺点,同时,每次扫频的扫频窗口受近期测量结果影响,历史结果的波动会反馈到窗口大小中,实际测量时,历史数据越来越多,扫频窗口越来越小,在每次扫频采样次数一定的情况下,每一次扫频精度都比前一次高。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采用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当扫频范围内无符合要求的振动频率时,可以采用向上回溯法和原始重置法扩大扫频范围,向上回溯法和原始重置法各有各的应用场景,确保了本方法测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首次测量时,根据传感器出厂设定的最大频率范围进行低电压扫频,测得首次响应频率f1并存入存储器中。

s02,第二次测量时,根据传感器安装位置和应用指标缩小扫频窗口范围。

s03,以首次频率f1为中值,根据当前的扫频窗口范围进行扫频。

s04,判断是否存在响应频率,若存在,执行步骤5,否则,扩大扫频窗口范围后返回s03。

s05,将测量得到的频率f2存入存储器。

s06,后续测量时,根据历史频率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近一步缩小的扫频窗口范围。

s07,以上一次测量结果为中值,根据当前的扫频窗口范围进行扫频。

s08,判断是否存在响应频率,若存在,则执行步骤9,否则,扩大扫描窗口范围后返回s07。

s09,将测量结果存入存储器,判断测量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精度,达到,则执行s10,否则,返回执行s06。

s10,完成测量。

下面举实例说明,例子中采用华岩预应力传感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振弦式位移计,其编号为101,规格为50mm,电阻为628.7欧姆,线长18m。由出厂线形图可知,其频率正常范围约为1500hz-2500hz。

首先,将该传感器安装在现场的采集系统中,给传感器施加压力,让其位移20mm,此时理论的频率因为1876hz。采集系统工作时,首次测量开始,采用的低压扫频对线圈进行激励,扫频范围为1500hz-2500hz,扫频次数为20次,步进值为50hz,即用1500,1550,1600…2500hz等频率的低电压信号依次激励传感器线圈。此单线圈传感器的激振线圈即为拾振线圈,通过拾振线圈测得当扫频电压为1850hz时,其共振幅度最大,且其共振电动势强度大于最小强度,因此首次测量频率结果为1850hz,f1=1850hz。

然后,系统中的嵌入式控制器,将获得的f1存取系统的存储器;

第二次测量频率时,控制器读取存储器中的历史数据,f1=1850hz。此时,第二次扫频测量的扫频中值为前一次的结果,即中值等于f1,扫频窗口大小由传感器安装位置决定,由安装位置可知实际位移范围为0-50mm,即频率波动范围不会超过100hz。因此取扫频窗口大小为200hz,系统在1750hz-1950hz范围内扫频20次,步进值为10hz,即用1750,1760,1770…1950等频率的低电压信号依次激励传感器线圈,得到最大共振频率为1880hz,同时确认该频率下的共振电动势强度大于最小强度,因此f2=1880hz,将f2存入存储器。

接着,进行第三次测量,控制器取存储器中的历史数据,f1=1850hz,f2=1880hz,此时,低压扫频的中值为上一次扫频结果,即为1880hz,扫频窗口由历史波动结果加权计算得出,f2-f1=30hz,历史波动一次30hz,权重为10,因此,加权计算后,窗口大小为2*(30*10)/10=60hz,扫频频率为1850hz至1910hz,。扫频次数仍然为20次,步进值为3hz,即用1850,1853,1856,1859…1910等频率的低电压信号依次激励传感器线圈,得到最大共振频率为1877hz,因此f3=1877hz,将f3存入存储器。

之后一次的测量中,同上方法,取得历史数据f1,f2,f3,扫频中值为f3=1877hz,历史波动值为f3-f2=3hz,权重为10,f2-f1=30hz,权重为9,因此,加权计算后,窗口大小为2*(30*9+3*10)/19=31.5hz,扫频范围1861.22hz至1892.78hz,步进值为1.575hz,能得到更精确的f4=1875.4hz,将f4存入存储器。

由上可见,随着历史数据的增多,扫频窗口大小越来越小,在扫频次数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精度越来越高,四次测量离理论值1876hz的理论值误差分别为26hz,4hz,1hz,0.6hz,误差越来越小,当历史数据达到或者大于我们约定的参与加权计算的10项时,能基本消除误差,达到精确的1876hz。

此时,我们改变压力,使得位移为22mm,此时目标频率理论是1905hz。此时,继续进行测量时,扫频中值为上一次结果1875.4hz,扫频范围由历史数据加权计算得出,发现在该范围内,所有频率都没有使钢弦共振,即产生的共振电动势都小于最小强度。因此,用向上回溯法或原始重置法扩大扫频范围。

向上回溯法:扫频中值为上一次结果1875.4hz,先扩大扫频窗口为上一次扫频窗口31.5hz,发现频率范围内的所有频率都没有使钢弦共振,此时继续向上回溯,使得扫频窗口大小为60hz,结果频率范围内有符合要求的共振发生,即成功找到目标频率为1905.4hz,将其存入存储器中。之后的操作回到本方法的s07。

原始重置法:扫频中值为上一次结果1875.4hz,直接扩大扫频窗口为首次扫频窗口1500-2500hz,成功找到目标频率为1900.4hz,将其存入存储器中。之后的操作回到本方法的s07。

由上述实际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多次采用本发明方法测量,其结果从1850hz到1880hz到1877hz再到1875.4hz,其精度一次比一次高,而扫频时间由于始终控制在20次,耗时始终很短,整个过程只有在测量结果发生较大突变超出窗口范围时,才采用向上回溯法和原始重置法扩大扫频范围,因此整体精度始终很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以历史数据为中值的动态窗口扫频测量方法,运用嵌入式控制器判断每一时刻扫频该采用的扫频中值,并动态计算每次扫频的窗口范围,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低损耗的要求。本发明引入了外置存储器存储历史测量结果,控制器通过对历时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自定义参与扫频窗口计算的历史数据范围和数据权重,具有很大自主性和弹性,能适应不同实际工程的需求,实现短时间内的高精度扫频。同时,考虑到突发情况,在扫频失败时,又有一套回溯或者重置策略,该策略保证了每一次扫频的成功,增加了本方法的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