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614发布日期:2019-06-25 23: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探测的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



背景技术:

γ射线探测仪是放射性矿物的主要探测仪器,γ射线探测器根据探测用途的区别,可分为表层探测器和测孔探测器,测孔探测器用于探测钻孔不同深度处孔面的γ射线强度。

现有的测孔探测器主要包括柱形探头、主机和用于连接探头与主机的导线,导线的长度决定了测孔探测器的最大探测深度;使用测孔探测器测孔时,其探头通过使用螺杆逐步向孔内推进,推进过程中需不断的补充螺杆,推进过程中,探头的探测深度根据孔内螺杆的数量和孔口螺杆螺杆上的标尺确定。

通过上述现有的测孔方式可知,现有的测孔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需配置大量的螺杆,这导致测孔工作人员需携带大量的螺杆,较大程度地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载,加大了劳动强度;同时,在计算探头的侧孔深时,需根据孔内螺杆的数量的和孔口螺杆的标尺计算,这导致工作人员在补充螺杆时需不断的计数,稍有不注意容易出现漏记或完全忘记其计数,从而造成孔深计算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测孔探测器需配置螺杆进行测孔,工作人员的运输负载较重,且容易出现孔深计算错误。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包括车体1和监控端2,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车身载体11、第一后驱动轮12a、第二后驱动轮12b、第一从动轮13a和第二从动轮13b;

所述第一后驱动轮12a和第二后驱动轮12b位于车身载体11后端,第一从动轮13a和第二从动轮13b位于车身载体11前端;

所述车身载体11前部设置有搭载腔111,搭载腔111前端含圆形开口112,所述车身载体11后部安装有马达113、红外接收器114、处理电路115和超声波发射器116;

所述马达113传动连接后第一后驱动轮12a和第二后驱动轮12b的;

所述马达113、红外接收器114和超声波发射器116共同信号连接处理电路115;

所述监控端2包括超声波接收器21、红外发射器22、监控端处理电路23、显示屏24和控制键25,超声波接收器21和红外发射器22连接监控端处理电路23,监控端处理电路23连接显示屏24和控制键25。

工作原理:监控端处理电路23根据控制键25的指令,控制红外发射器22发射相应频率的红外线;车体1中的红外接收器114接收到红外信号,并传输到处理电路115,处理电路115根据红外信号控制马达113转动或控制超声波发射器116发射超声波,马达113用于控制第一后驱动轮12a和第二后驱动轮12b前进或后退,超声波发射器116用于实现测距;其中,测距实现原理是:监控端2中的监控端处理电路23控制红外发射器22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线,车体1中的红外接收器11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传输到处理电路115,处理电路115控制超声波发射器116发射超声波,监控端2中的超声波接收器21接收到超声波后,再次传输到监控端处理电路23,由于红外线传播是光速,超声波传播是声速,红外线传播的时间可忽略,因此,监控端处理电路23可根据红外发射器22的红外发射时间与超声波接收器21的超声波接收时间的时间差和声速计算出车体1与监控端2的距离。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可带动探测仪器的探头向孔内推进,同时可实时监控探头的测孔深度,相比与使用螺杆推进和测距,具有省力省时,减少运输负载,提高测孔工作效率,降低测孔劳动强度、避免计数失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体1的电路原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监控端2的电路原理结构图;

图中:车体1、车身载体11、第一后驱动轮12a、第二后驱动轮12b、第一从动轮13a、第二从动轮13b、搭载腔111、圆形开口112、马达113、红外接收器114、处理电路115、超声波发射器116、监控端2、超声波接收器21、红外发射器22、监控端处理电路23、显示屏24、控制键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包括车体1和监控端2,所述车体1,如图1所示,包括车身载体11、第一后驱动轮12a、第二后驱动轮12b、第一从动轮13a、第二从动轮13b,第一后驱动轮12a和第二后驱动轮12b位于车身载体11后端,第一从动轮13a和第二从动轮13b位于车身载体11前端;所述车身载体11前部设置有搭载腔111,搭载腔111前端含圆形开口112,搭载腔111内用于放置探测器的探头;所述车身载体11后部安装有马达113、红外接收器114、处理电路115和超声波发射器116,所述马达113传动连接后第一后驱动轮12a和第二后驱动轮12b的,

如图2所示,所述马达113、红外接收器114和超声波发射器116共同信号连接处理电路115,

如图3所示,所述监控端2包括超声波接收器21、红外发射器22、监控端处理电路23、显示屏24和控制键25,超声波接收器21和红外发射器22连接监控端处理电路23,监控端处理电路23连接显示屏24和控制键25。

作为进一步实施说明,处理电路115和监控端处理电路23均为单片机及周边电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γ射线探测仪器的测孔搭载车,包括车体和监控端,所述车体包括车身载体、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位于车身载体后端,从动轮位于车身载体前端,所述车身载体前部设置有搭载腔,所述车身载体后部安装有马达、红外接收器、处理电路和超声波发射器,所述马达、红外接收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共同信号连接处理电路,所述监控端包括超声波接收器、红外发射器、监控端处理电路、显示屏和控制键,超声波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连接监控端处理电路,监控端处理电路连接显示屏和控制键;本发明具有省力省时,减少运输负载,提高测孔工作效率,降低测孔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韦肖飞;罗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12.15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