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束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365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束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安全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束探测系统,设在位于安全门朝向站台的一侧的安全区,包括:射束发射装置、射束接收装置和两个沿列车行驶方向间隔设置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设于站台的底盘、设于底盘的底座、可滑动地设于底座的移动平台、以及驱动移动平台沿指向列车的方向在安全区和位于安全门与列车之间的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射束发射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分别相对设于两个伸缩装置的移动平台靠近列车的一端。在实现列车停靠站台时对隔离区进行探测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列车行驶时该射束探测系统不侵入设备限界而不碰触列车,从而实现了列车行驶和乘客人身安全的双重防护。
【专利说明】
一种射束探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安全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束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地铁站台上设有安全门(或屏蔽门)系统,可以防止乘客候车时跌落轨道区,并减少人为引起的停车延误和行车事故。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在列车与安全门(或屏蔽门)之间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间隙作为隔离区域,安全门(或屏蔽门)朝向站台的内侧为安全区域。
[0003]当少数乘客不顾安全信号提示,上车未成又未及时退回安全门(或屏蔽门)内时,人体就可能滞留在隔离区域处,从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危及行车安全。为此,地铁的安全门(或屏蔽门)系统需对此事故易发区域采取防夹人保护措施。近年来地铁运营部门在安全门(或屏蔽门)与列车的隔离区域中采取的防夹人保护措施,主要包括:(I)在地铁站台尾端设置灯带安全显示器,司机在列车启动之前,需要从车头位置穿过间隙区向车尾瞭望,如果清楚地看到全部灯带,就认为安全门与车门之间没有遮挡物。但是,人为观察难免疏忽和判断失误,站台为曲线段时又可能看不到车尾灯带。(2)在地铁安全门的滑动门外边缘加装安全挡板,可以减小列车门与安全门之间间隙,降低了乘客进入该间隙的可能性。但是,往往只能阻止乘客主动进入间隙区,却不能防止乘客被动由车内挤回该间隙,此时列车启动则危险性更大。(3)地铁对射式主动红外线探测器。主动红外线探测器的一侧是等间距安装的红外发射管,另一侧是同样排列的红外光电接收管,两探测器柱树立于屏蔽门和列车门夹缝中间的隔离区域,且在车辆安全限界外。当有障碍物遮挡时,红外接收管因不能接收到对面发出的红外光信号而发出报警。由于红外发射管发出光束的发散角和光斑较大,传输时功率密度衰减大,在窄间隙传输时容易出现乱反射现象而发生漏报警,因而主要用于短距离的单节车厢防护。(4)地铁对射式激光探测器。在整个通长带隔离区域的始端设置激光发射机,将发射出的方向性极好的激光束直接射向终端接收机处。由接收机将接收到的调制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当光束被遮断时,则向控制主机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实现对激光束所经过的全程监测。它主要适于长距离的直线段,在曲线段则可能加大设备成本。
[0004]但是,目前安全门的滑动门外边缘(朝向轨道的侧边缘)均已处在设备限界上,若对安全门的滑动门外边缘与列车之间的隔离区域进行探测,上述地铁对射式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和地铁对射式激光探测器的探测头必须再向前伸出而靠向列车位置。因此,目前许多地铁部门迫不得已实行允许超出设备限界而不超出车辆安全限界来安装探测装置。这种长期侵入设备限界并经常可能触碰车辆安全限界的做法,具有长期存在的列车与探测装置刮碰的危险性,对行车安全构成长期严重隐患。然而,目前尚无其它有效措施来合理解决行车和人身的双项安全防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地铁安全探测装置长期侵入设备限界并经常可能触碰车辆安全限界,导致长期存在列车与探测装置刮碰的危险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束探测系统,设在位于安全门朝向站台的一侧的安全区,包括:射束发射装置、射束接收装置和两个沿列车行驶方向间隔设置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设于站台的底盘、设于底盘的底座、可滑动地设于底座的移动平台、以及驱动移动平台沿指向列车的方向在安全区和位于安全门与列车之间的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射束发射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分别相对设于两个伸缩装置的移动平台靠近列车的一端。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支架、摇臂轴、摇臂和电机,移动支架与移动平台连接,移动支架设有竖直滑槽;摇臂轴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竖直滑槽内;摇臂的一端与摇臂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摇臂在与列车行驶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旋转。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底座设有凹槽,凹槽靠近列车的一端设有伸出限位件;移动平台的底面设有挡片;移动平台设于凹槽的上方,挡片插入凹槽并位于伸出限位件远离列车的一侧。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伸出限位件为限位开关。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凹槽远离列车的一端设有缩回限位件,挡片位于伸出限位件与缩回限位件之间。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缩回限位件为限位开关。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射束发射装置为半导体激光管发射装置或半导体红外发光管发射装置。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射束发射装置包括基座、射束发射器、射束折射器和发射电路板,基座设于底盘;射束发射器设于基座;射束折射器与射束发射器相对应地设于移动平台靠近列车的一端;发射电路板与射束发射器连接。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基座上设有调整机构,射束发射器设于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能够调整射束发射器的放置角度。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射束接收装置包括射束接收器和接收电路板,射束接收器设于移动平台靠近列车的一端,并与射束折射器相对设置;接收电路板与射束接收器连接。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实用新型的射束探测系统,一方面,将射束发射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均设置在安全区内,使其不侵入设备限界,能够消除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射束探测系统碰触的隐患,保证列车行驶安全。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带动其上的射束发射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在安全区和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可以实现在列车停靠站台期间,射束发射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伸出进入隔离区进行探测,并在探测完毕后缩回到安全区。因此,本实用新型射束探测系统通过伸缩装置的设置,在实现列车停靠站台时对隔离区进行探测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列车行驶时该射束探测系统不侵入设备限界而不碰触列车,从而实现了列车行驶和乘客人身安全的双重防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射束探测系统在站台的布置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射束探测系统的伸缩装置和射束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射束探测系统的伸缩装置和射束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安全门;2:站台;3:射束发射装置;31:射束发射器;32:射束折射器;33:发射电路板;4:射束接收装置;41:射束接收器;42:接收电路板;5:伸缩装置;51:底座;511:凹槽;512:伸出限位件;513:缩回限位件;52:移动平台;521:挡片;531:移动支架;532:摇臂轴;533:摇臂;534:电机;535:竖直滑槽;536:固定支架;6:列车;7:调整机构;70:基座;71:连接板;72:水平调整螺丝;73:垂直调整螺丝;8:发射防护箱;81:发射防护箱底盘;82:发射防护箱开口; 9:接收防护箱;91:接收防护箱底盘;92:接收防护箱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射束探测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射束探测系统设在位于安全门I朝向站台2的一侧的安全区,其包括:射束发射装置3、射束接收装置4和两个沿列车行驶方向间隔设置的伸缩装置5,列车行驶方向是指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两个伸缩装置5可以分别设置在与列车6的车头和车尾相对应的位置。伸缩装置5包括底盘、底座51、移动平台52和驱动机构。底盘设在站台2上,底座51设于底盘,移动平台52可滑动地设于底座51上,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移动平台52沿指向列车6的方向在安全区和位于安全门I与列车6之间的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指向列车6的方向是指与列车6的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2所示,当伸缩装置5与射束发射装置3配合连接时,射束发射装置3和与其配合的伸缩装置5均设在发射防护箱8内,发射防护箱8具有与站台2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发射防护箱底盘81和朝向列车6开设的发射防护箱开口 82,发射防护箱底盘81即为伸缩装置5的底盘。底座51设于发射防护箱8的发射防护箱底盘81上,移动平台52可以从发射防护箱开口 82伸出。如图3所示,当伸缩装置5与射束接收装置4配合连接时,射束接收装置4和与其配合的伸缩装置5均设在接收防护箱9内,接收防护箱9具有与站台2的地面固定连接的接收防护箱底盘91和朝向列车6开设的接收防护箱开口 92,接收防护箱底盘91即为伸缩装置5的底盘。底座51设于接收防护箱9的接收防护箱底盘91上,移动平台52可从接收防护箱开口 92伸出。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分别设于两个伸缩装置5的移动平台52靠近列车6的一端,且如图1所示,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相对设置,使得射束发射装置3发射的射束射向射束接收装置4。如有人体或异物遮挡隔离区内的射束,即当射束接收装置4不能接收到射束发射装置3发射的射束时,此时需触发报警装置报警,并禁止列车启动运行。
[0027]本实施例的上述射束探测系统,一方面,将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均设置在安全区内,使其不侵入设备限界,能够消除列车6在行驶过程中与射束探测系统碰触的隐患,保证列车6行驶安全。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52带动其上的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在安全区和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可以实现在列车6停靠站台2期间,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伸出进入隔离区进行探测,并在探测完毕后缩回到安全区。因此,本实施例的射束探测系统通过伸缩装置5的设置,在实现列车6停靠站台2时对隔离区进行探测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列车6行驶时该射束探测系统不侵入设备限界而不碰触列车6,从而实现了列车6行驶和乘客人身安全的双重防护。
[0028]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支架531、摇臂轴532、摇臂533和电机534。移动支架531与移动平台52固定连接,移动支架531设有竖直滑槽535,摇臂轴532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竖直滑槽535内。摇臂533的一端与摇臂轴532连接,摇臂533的另一端与电机534连接,电机534设置在固定支架536上。电机534驱动摇臂533在与列车6行驶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旋转,由摇臂533的旋转运动带动摇臂轴532在竖直滑槽535内上下滑动,并带动移动支架531沿指向列车6的方向来回移动,从而实现带动移动平台52沿指向列车6的方向来回移动。本实施例的电机534为直流电机。
[0029]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底座51设有凹槽511,凹槽511靠近列车6的一端设有伸出限位件512,凹槽511远离列车6的一端设有缩回限位件513。移动平台52的底面设有挡片521,移动平台52设于凹槽511的上方,并使得挡片521位于伸出限位件512与缩回限位件51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伸出限位件512和缩回限位件513均采用限位开关。由此,当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52伸出并进入隔离区到位时,挡片521触碰伸出限位件512而停止继续伸出;当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52缩回至安全区到位时,挡片521触碰缩回限位件513而停止继续缩回。
[0030]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射束发射装置3可以为半导体激光管发射装置或红外发光管发射装置,即射束发射装置3可以采用半导体红外发光管或半导体激光管作为发射光源。半导体激光管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束和红外发光管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线均可对隔离区内的人体或异物进行探测。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射束发射装置3包括基座70、射束发射器31、射束折射器32和发射电路板33。基座70设于发射防护箱底盘81,射束发射器31设于基座70,射束折射器32设于移动平台52靠近列车6的一端,射束折射器32与射束发射器31相对应地设置,使得射束发射器31发出的射束射到射束折射器32上,经射束折射器32折射90度而射向射束接收装置4。发射电路板33与射束发射器31连接,控制射束发射器31工作。当然,也可以将射束发射器31直接设置在移动平台52靠近列车6的一端,使其发射的射束直接射向射束接收装置4,而不需要设置射束折射器32。
[003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70上设有调整机构7,射束发射器31设于调整机构7,调整机构7能够调整射束发射器31的放置角度。本实施例的调整结构7包括连接板71、水平调整螺丝72和垂直调整螺丝73,射束发射器与连接板71连接。通过拧动调节水平调整螺丝72和垂直调整螺丝73,可以分别调节射束发射器31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由此实现对射束发射器31的放置角度的调整,从而对射束发射器31发射射束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发射的射束经射束折射器32折射后能够射向射束接收装置4。
[0032]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射束接收装置4包括射束接收器41和接收电路板42,射束接收器设于移动平台52靠近列车6的一端,并与射束折射器32相对设置,以接收由射束发射器31发出并经射束折射器32折射而射向射束接收器41的射束。接收电路板42与射束接收器41连接,控制射束接收器41的工作。射束接收器41可以采用光电管、光电池或其它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
[0033]此外,本实施例的射束探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对射束发射装置3、射束接收装置4以及伸缩装置5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射束探测系统在使用时,当列车6在行驶中,伸缩装置5的移动平台52位于安全区内,因而整个射束探测系统都位于安全区内。当列车6停靠于站台2且安全门I关闭时,由安全门I向控制单元发出关闭锁紧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关闭锁紧信号控制两个伸缩装置5驱动机构的电机534同时正向通电,以驱动移动平台52伸出进入隔离区。当挡片521触碰到伸出限位件512时,伸出限位件512向控制单元发出伸出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伸出触发信号控制电机534断电而停止驱动移动平台52移动,使移动平台52停止伸出。随后,控制单元控制发射电路板33和接收电路板42通电,使射束发射器31和射束接收器41开始工作。此时,射束发射器31发射射束,并经射束折射器32折射而射向射束接收器41,射束接收器41接收射束发射器31发射的射束,从而对隔离区进行定时探测。在探测期间,如有人体或异物遮挡隔离区内的射束,使射束接收器41不能接收到射束,则由射束接收器41向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控制单元保持该报警信号,直至人工处理完毕和人工复位。定时探测结束后,控制单元控制发射电路板33和接收电路板42断电,使射束发射器31和射束接收器41停止工作。随后,控制单元控制两个伸缩装置5驱动机构的电机534同时反向通电,以驱动移动平台52缩回至安全区。当挡片521触碰到缩回限位件513时,缩回限位件513向控制单元发出缩回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缩回触发信号控制电机534断电而停止驱动移动平台52移动,使移动平台52停止缩回。至此,射束探测系统完全复位,重新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趟列车到来和安全探测。
[0034]由此,本实施例的射束探测系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52带动其上的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在安全区和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可以实现在列车6停靠站台2期间,射束发射装置3和射束接收装置4伸出进入隔离区进行探测,并在探测完毕后缩回到安全区。从而实现了列车6停靠站台2时对隔离区进行探测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列车6行驶时该射束探测系统不侵入设备限界而不碰触列车6,从而实现了列车6行驶和乘客人身安全的双重防护。
[00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射束探测系统,设在位于安全门朝向站台的一侧的安全区,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束发射装置、射束接收装置和两个沿列车行驶方向间隔设置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站台的底盘、设于所述底盘的底座、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的移动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平台沿指向所述列车的方向在所述安全区和位于所述安全门与所述列车之间的隔离区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射束发射装置和所述射束接收装置分别相对设于两个所述伸缩装置的所述移动平台靠近所述列车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支架、摇臂轴、摇臂和电机,所述移动支架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支架设有竖直滑槽;所述摇臂轴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所述竖直滑槽内;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摇臂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摇臂在与所述列车行驶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列车的一端设有伸出限位件;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面设有挡片;所述移动平台设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挡片插入所述凹槽并位于所述伸出限位件远离所述列车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限位件为限位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列车的一端设有缩回限位件,所述挡片位于所述伸出限位件与所述缩回限位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限位件为限位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束发射装置为半导体激光管发射装置或半导体红外发光管发射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束发射装置包括基座、射束发射器、射束折射器和发射电路板,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射束发射器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射束折射器与所述射束发射器相对应地设于所述移动平台靠近所述列车的一端;所述发射电路板与所述射束发射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调整机构,所述射束发射器设于所述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所述射束发射器的放置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束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束接收装置包括射束接收器和接收电路板,所述射束接收器设于所述移动平台靠近所述列车的一端,并与所述射束折射器相对设置;所述接收电路板与所述射束接收器连接。
【文档编号】G01V8/12GK205720724SQ20162040141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王启华
【申请人】王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