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449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压机。



背景技术:

管道的抗水压性能是管道的一项重要参数,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管道的使用寿命,为此检测其抗压性能的水压机在管道检测中常被涉及;现有的水压机在装配过程中装配较为繁琐,且装配后顶盖和机体的连接较为不牢固,如水压较高时,两者容易脱落,非但不能对管制品的检测,且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对现有技术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2770714U的立式成品水压机,其通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架、机体、顶盖,顶盖上设置有使顶盖压紧在机体上的千斤顶并通过螺栓实现两者连接,机体外设有高压水路,机体内设有连通所述高压水路连通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同样的上述技术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压机,解决了装配过程中繁琐且水压较高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压机,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竖直板组件,竖直板组件包括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竖直板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金属管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位于竖直板组件上的若干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上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转板,转板与挤压板之间设置转动机构,靠近右竖直板的转板上设置孔洞,设备主体上还包括穿过孔洞且与转板固定连接的注水机构,左竖直板上设置有横板以及位于横板上的驱动电机,转板上设置穿过左竖直板的转轴,驱动电机与转轴之间设置传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压机对金属管进行水压检测时,首先启动位于竖直板组件上的夹紧装置,此时第一液压缸启动后使得对称设置的挤压板相互靠近,随着挤压板之间的间距不断缩短使得金属管被夹紧在挤压板中间,此时启动位于竖直板组件上的注水机构,注水机构向金属管内进行注水操作,注水操作完毕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进行转动的同时,金属管跟随转动同步进行转动,此时无需向金属管内注入较大的水压即可对金属管进行检测,以前由于金属管无法转动,金属管的底部由于重力的作用一旦金属管漏水则会使得液体从金属管内掉落,为了检测金属管好坏需要向金属管内注入大量液体,现在则只需通过对金属管进行转动使得其每一面均能转动至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挤压板的中心处设置开口,转动机构包括位于开口的轴承,转板上设置嵌入开口内与轴承连接的圆形凸台,圆形凸台周缘处设置延长边,延长边与挤压板之间设置滑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转板在挤压板上进行转动,在挤压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开口,由于转板上设置有凸台,凸台可以插入开口的轴承内,此时凸台插入轴承内可以与轴承之间转动,没有插入开口内的转板与挤压板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在滑动组件的作用下可以使得转板与挤压板之间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挤压板上以转板为中心圆周分布的滚珠,延长边上设置与滚珠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板在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滚珠与滑槽的配合来实现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注水机构包括与孔洞齐平的水箱,水箱上设置穿过孔洞的通水管,水箱底部设置底座以及底座上设置的立柱,立柱上设置穿过立柱的转动轴与水箱固定连接,立柱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板带动金属管进行转动时,注水机构中的水箱同样与金属管进行转动,水箱通过转动组件在立柱上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立柱上的夹持板,夹持板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上设置主动轮,转动轴上设置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第一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上设置夹持板以及位于夹持板上的电动机,在需要使得水箱进行转动时,首先启动电动机,此时电动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使得从动轮转动,最终实现转动轴和与转动轴连接的夹持板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设置供金属管上下料管的上下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金属管的上下料,在竖直板组件之间设置上下料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位于竖直板组件之间且靠近竖直板组件底部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上设置有若干与金属管配合的弧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管需要上料或者下料时,只需要使得第二液压缸带动弧形卡槽进行上升或下降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位于驱动电机上的第一转轮,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转轮,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设置第二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板要想带动金属管进行转动,只需启动位于左竖直板上的驱动电机即可,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转轮与第二传送带带动第二转轮进行转动,左竖直板上的转板带动金属管转动后,金属管将力传送到右竖直板上的转板上,此时右竖直板上的转板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装配过程中繁琐且水压较高时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左竖直板;111、右竖直板;112、第一液压缸;113、挤压板;114、转板;115、孔洞;116、横板;117、驱动电机;118、转轴;119、开口;210、轴承;211、圆形凸台;212、滚珠;213、水箱;214、通水管;215、底座;216、立柱;217、转动轴;218、夹持板;219、电动机;310、主动轮;311、从动轮;312、第一传送带;313、第二液压缸;314、弧形卡槽;315、第二转轮;316、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水压机,参照如图1和图2,在设备主体上设置对称的左竖直板110和右竖直板111,左竖直板110和右竖直板111之间设置对称的挤压板113,在左竖直板110和右竖直板111上均设置有与挤压板113连接的若干液压缸112,挤压板113上设置可转动的转板114,为了方便转板114在竖直板组件上进行转动,在左竖直板110与右竖直板111上均设置有开口119以及位于开口119内的轴承210,转板114嵌入在轴承210内,轴承210位于开口119内,在左竖直板110处设置有可驱动转板114进行转动的驱动电机117,靠近竖直板处的转板114设置有穿过左竖直板110的转轴118,驱动电机117上设置第一转轮,转轴118上设置有第二转轮315,在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315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316,同时在右竖直板111处设置有齐平的水箱213,水箱213上设置有分别穿过右竖直板111和靠近右竖直板111处的转板114上的通水管214,在右竖直板111处还设置有位于水箱213底部的底座215,底座215上设置有立柱216,立柱216一侧设置有电动机219,立柱216另一侧放置水箱213以及与水箱213连接的夹持板218,转动轴217穿过立柱216与夹持板218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17上设置有从动轮311,驱动电机117上设置主动轮310,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11之间设置第一传送带312。

参照图3和图4,在转板114上还设置有圆形凸台211,圆形凸台211周缘设置延长边,延长边朝向挤压板113处设置有若干滚珠212,挤压板113朝向竖直板组件所在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供滚珠212滚动的环状的滑槽。

当水压机对金属管进行水压检测时,首先启动液压缸313带动弧形卡槽314使得金属管上升至与转板114齐平的高度,此时启动液压缸313推动挤压板113进行相互靠近,随着液压缸313的不断移动使得挤压板113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最终将金属管夹持在转板114之间,将金属管夹持住后启动驱动电机117带动转板114进行转动,驱动电机117转动后可以带动第一转轮与第二传送带316进行转动,由于转轴118上套接有第二转轮315且与第二传送带316连接,因此当驱动电机117转动后可以使得转轴118与转板114同步进行转动,靠近左竖直板110处的转板114进行转动后,由于金属管被夹持在转板114之间,因此靠近右竖直板111的转板114在金属管的作用下跟随靠近左竖直板110的转板114进行转动。

参照图5,转板114将金属管带动并进行转动后,启动注水机构,通过注水机构向夹持在转板114内的金属管注水后可以检测金属管是否密封性良好,外壁无裂痕的情况,金属管转动后启动位于右竖直板111处的电动机219进行转动,电动机219带动主动轮310转动,同时转动轴217上的从动轮311通过第一传送带312与主动轮310配合,因此在从动轮311的作用下使得转动轴217与夹持板218进行转动,最终使得水箱213与通水管214进行转动,驱动电机117与电动机219之间转速频率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