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883阅读:1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炮孔其直径一般为75-200mm,深度为5-25m,测量炮孔深度是矿山爆破前的一道重要工序,每个矿山每年有数万个炮孔需要测量,其工作量十分繁重。目前,一般采用卷尺对炮孔深度进行准确测量,由于炮孔数量多,从而导致人工量大,耗时长等问题。因而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炮孔测距仪采用单一射线发射,当遇到炮孔内某一点被碎石遮挡或炮孔某一部位开始出现偏离直线炮眼时,会影响炮孔深度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采用十字形多条激光射线同时发射来确保测量的快速、准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炮孔深度测量不准确或无法测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包括内部组件和外壳;内部组件包括控制系统、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和电池;控制系统包括五个模块,分别是角度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显示器控制模块、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包括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与控制系统的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连接;

外壳正面设有水平泡1、显示屏2、开机/测量键3、关机键4和偏摆范围调整键5;水平泡1用于显示测距仪是否处于水平位置;显示屏2与控制系统的显示器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测量角度、测量结果、电池电量等信息;开机/测量键3与控制系统的电源控制模块和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连接,长按开机/测量键3 3s使测距仪开机,短按则发射激光进行测量;关机键4与控制系统的电源控制模块连接,长按3s关闭电源;偏摆范围调整键5与控制系统中的角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调整测量角度,调整范围为±10°;外壳背面为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激光发射接收面;进一步地,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发射接收面设置有防尘元件。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量的一种仪器,在工作时向目标发射多条激光射线,组成两个相互正交的的激光面(即两个激光面互相垂直交叉),通过测定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仪器到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中最大距离及其偏差角度同时显示于显示屏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炮孔深度测距仪放在如图4所示的承载支架上,调节使水平泡1至正中,长按开机/测量键3 3s开机,开机后显示屏2左上角显示X轴、Y轴(即两个激光面在显示屏上显示为两条垂直相交呈“十”字交叉的直线,一条为X轴,另一条为Y轴,如图5所示)的角度数据(开机处于归零状态),右上角显示电池电量。使用偏摆范围调整键5通过控制系统的角度控制模块进行X轴、Y轴测量角度设定(即设定“十”字形激光面的发射角度),角度设定结果显示于显示屏2左上角。调整好角度后,短按开机/测量键3开始由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的激光发射模块按照设定的角度发射两正交激光面进行测量,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的激光接收模块接收激光,然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发射与接收激光的时间差对炮孔深度进行计算,并将炮孔深度的最大值及其角度数据显示于显示屏2,从屏幕显示的角度数据可以观测到实打炮孔偏离的角度。最后长按关机键4 3s关闭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承载支架示意图;

图5为“十”字形激光面在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中:1-水平泡,2-显示屏,3-开机/测量键,4-关机键,5-偏摆范围调整键,6-激光发射接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炮孔深度测距仪,包括内部组件和外壳;内部组件包括控制系统、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和电池;控制系统包括五个模块,分别是角度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显示器控制模块、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包括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与控制系统的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连接;

外壳正面设有水平泡1,显示屏2,开机/测量键3,关机键4和偏摆范围调整键5;显示屏2与控制系统的显示器控制模块连接;开机/测量键3与控制系统的电源控制模块和激光发射接收控制模块连接;关机键4与控制系统的电源控制模块连接;偏摆范围调整键5与控制系统中的角度控制模块连接,调整范围为±10°;外壳背面为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激光发射接收面。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激光发射接收元件6激光发射接收面设置有防尘元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