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130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根据一次侧流过的主电路的大电流,在二次侧感应出一定比值的小电流,供仪表实现测量和继电保护的电气装置,电流互感器主要由闭合的铁心、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组成;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比如应用于感应取电、用于电力参数的测量等,可以用于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额定电流和伏安特性等电气性能是电流互感器重要质量评价参数,其中额定电流是指电流互感器在允许的工作环境下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伏安特性是指电流互感器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的关系;上述电流互感器的电气性能在检测时通常需要一个一个地将待测样品的接线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电极对应连接起来,以便于通过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常规的测试设备测试电极连接器通常为夹子,采用夹子结构的电极连接器不仅容易发生接触不良,而且连接作业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电流互感器的电气性能的检测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能够快速地将电流互感器的引出线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电极对应连接起来,能够保障电接触的可靠性,且可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电气性能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包括测试电源输出机构、分别套装在测试人员双手食指上的两个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以及分别套装在测试人员双手拇指上的两个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设置有次级检测正极线路和次级检测负极线路,所述次级检测正极线路和所述次级检测负极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所述次级检测正极线路和所述次级检测负极线路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导电接触测试指环,两个所述导电接触测试指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均为绝缘材质制成;每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均包括绝缘内套层和绝缘外套层,每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上的所述导电接触测试指环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内套层和所述绝缘外套层之间,且每个所述绝缘外套层设置有互感器测试开口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还设置有初级供电正极线路和初级供电负极线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包括供电电源输入模块、测试电源输出模块和测试结果显示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测试人员将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和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分别套装在食指和拇指上,可以便捷灵巧地接通需要测试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引出接线,使电流互感器的引出线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电极对应连接起来,能够保障电接触的可靠性,且可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电气性能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气性能快速检测指套,包括测试电源输出机构、分别套装在测试人员双手食指上的两个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以及分别套装在测试人员双手拇指上的两个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1,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设置有次级检测正极线路2和次级检测负极线路3,所述次级检测正极线路2和所述次级检测负极线路3的一端连接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所述次级检测正极线路2和所述次级检测负极线路3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导电接触测试指环4,两个所述导电接触测试指环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上。

具体地,每个所述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1均为绝缘材质制成;每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均包括绝缘内套层5和绝缘外套层6,每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上的所述导电接触测试指环4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内套层5和所述绝缘外套层6之间,且每个所述绝缘外套层6设置有互感器测试开口槽7。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还设置有初级供电正极线路8和初级供电负极线路9。所述测试电源输出机构包括供电电源输入模块10、测试电源输出模块11和测试结果显示模块12。

工作时,首先将所述初级供电正极线路8和所述初级供电负极线路9分别连接需要测试的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然后将两个所述互感器食指测试指套和两个所述互感器拇指测试指套1分别套装在测试人员两个食指和两个拇指上,然后通过两只手分别捏住需要测试的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的两个引出线接头,即可对电流互感器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