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9914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一般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电流互感器的作用主要是将大电流按比例变化为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和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645507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往往通过一根散热铜管引出到底座实现储油柜中油品的散热功能,散热效率较差;而其在底座上设置的放油阀能够将储油柜内的油导出,而这部分油则直接舍弃,不能进行循环利用,造成了油品的浪费。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油品不能得到快速散热,且油品放出后不能得到回收再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瓷套、底座、密封环、均压环、铁芯、一次接线板、二次接线板、接地螺栓、散热装置、过滤盒、循环泵、回油管、阀门、注油口和补油管,所述储油柜、瓷套和底座依次从上至下设置,所述储油柜和瓷套连接处设有密封环,所述瓷套和底座连接处设有均压环,所述储油柜内设有铁芯,所述储油柜两侧设有一次接线板和二次接线板,所述一次接线板和二次接线板分别连接所述铁芯,所述瓷套底部设有接地螺栓;散热装置上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储油柜侧壁,所述散热装置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侧部设有过滤盒和循环泵,所述底座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过滤盒进液口,所述过滤盒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循环泵进液口,所述循环泵出液口连接回油管下端,所述回油管上端连接所述储油柜的注油口,所述回油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注油口上还设有补油管。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框式管体、横管和竖管,所述框式管体上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储油柜,所述框式管体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框式管体中部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横管,所述横管两端与所述框式管体相连通,所述框式管体中部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竖管,所述竖管两端与所述框式管体相连通,所述横管和竖管之间交叉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盒包括盒体、过滤网、过滤棉层和排污管,所述盒体内横截设有过滤网和过滤棉层,所述过滤网上方设有过滤棉层,所述盒体下端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和回油管均为铜制材料制成。

优选的,还包括观察窗和温度计,所述储油柜外壁上设有观察窗和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改变原有散热铜管的设置为新的散热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设置了循环泵和过滤盒,从而实现油品在储油柜和底座之间的循环,加速了油品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速,提高了散热效果,并在循环过程中通过过滤盒对油品进行过滤,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油品可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油柜;2瓷套;3底座;4密封环;5均压环;6铁芯;7一次接线板;8二次接线板;9接地螺栓;10散热装置;101框式管体;102横管;103竖管;11过滤盒;111盒体;112过滤网;113过滤棉层;114排污管;12循环泵;13回油管;14阀门;15注油口;16补油管;17观察窗;18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油品可回收再利用。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方便散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1、瓷套2、底座3、密封环4、均压环5、铁芯6、一次接线板7、二次接线板8、接地螺栓9、散热装置10、过滤盒11、循环泵12、回油管13、阀门14、注油口15和补油管16,所述储油柜1、瓷套2和底座3依次从上至下设置,所述储油柜1和瓷套2连接处设有密封环4,所述瓷套2和底座3连接处设有均压环5,所述储油柜1内设有铁芯6,所述储油柜1两侧设有一次接线板7和二次接线板8,所述一次接线板7和二次接线板8分别连接所述铁芯6,所述瓷套2底部设有接地螺栓9;散热装置10上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储油柜1侧壁,可将储油柜1中的油品导入到散热装置10中,所述散热装置10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座3,可将经过散热处理的油品导入到底座3内,所述底座3侧部设有过滤盒11和循环泵12,优选的,可在底座3侧部设置支撑结构,将循环泵12和过滤盒11进行焊接或螺接固定安装,循环泵12采用外接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底座3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过滤盒11进液口,所述过滤盒11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循环泵12进液口,所述循环泵12出液口连接回油管13下端,所述回油管13上端连接所述储油柜1的注油口15,所述回油管13上设有阀门14,所述注油口15上还设有补油管16。在循环泵12的作用下,从储油柜1中进入到散热装置10的油品经过散热处理后,进入到底座3,并进一步进入到过滤盒11内,从而对油品进行过滤除杂的处理,并经过回油管13再次送入到储油柜1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油品的散热,而且还实现了油品的过滤处理,达到了散热和除杂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10包括框式管体101、横管102和竖管103,所述框式管体101上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储油柜1,所述框式管体101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座3,所述框式管体101中部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横管102,所述横管102两端与所述框式管体101相连通,所述框式管体101中部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竖管103,所述竖管103两端与所述框式管体101相连通,所述横管102和竖管103之间交叉处相连通。框式管体101围成框式结构,并实现首尾连通,进一步使横管102和竖管103均进行连通,从而使进入的油品能进入到横管102和竖管103中,扩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的,也可在散热装置10上设置阀门结构,以此来控制流过散热装置的速率,并提高其散热效果。

实施例3

如图3,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盒11包括盒体111、过滤网112、过滤棉层113和排污管114,所述盒体111内横截设有过滤网112和过滤棉层113,所述过滤网112上方设有过滤棉层113,所述盒体111下端设有排污管114,所述排污管114上设有阀门。在实际使用时,从底座3出来的导管连接盒体111侧壁下部,使连接处低于过滤网112的设置位置,而排出盒体111导管的连接位置应设置在过滤棉层113设置位置以上,从而使进入的油品经过过滤网112和过滤棉层113的过滤后再排出过滤盒11,实现了油品的过滤功能,实现油品的再利用。过滤棉层是通过上下两层过滤网状结构中间夹设棉层,可对油品进行深度过滤。排污管114可在一定时间时开启,将过滤后的杂质进行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10和回油管13均为铜制材料制成。提高散热性能。

实施例4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观察窗17和温度计18,所述储油柜1外壁上设有观察窗17和温度计18。观察窗17与储油柜1实现密封设置,防止渗油漏油,观察窗17可观察到储油柜1内的油品量,是否需要进行补油;温度计18内固定面紧贴储油柜1外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储油柜1内的油品温度情况,从而可根据温度显示情况,确定是否开启循环泵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通过开启循环泵,使储油柜内的油品通过导管进入到散热装置中,由于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经过散热后的油品经过导管进入到底座内,并进一步进入到过滤盒中,使油品得到过滤处理,提高了油品的清洁度,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经过降温和过滤后的油品通过回油管向上提升进入到储油柜内,从而实现了油品的降温和除杂再利用。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油品的降温效率,且能够实现油品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改变原有散热铜管的设置为新的散热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设置了循环泵和过滤盒,从而实现油品在储油柜和底座之间的循环,加速了油品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速,提高了散热效果,并在循环过程中通过过滤盒对油品进行过滤,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油品可回收再利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