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94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中间包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连续测温管作为中包测温监控设备,对保证生产顺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连续测温管在使用过程中,其上的渣线容易被严重侵蚀,从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连续测温管上的渣线被严重侵蚀后,便不能继续使用,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无形中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连续测温管在其上的渣线被严重侵蚀后便无法继续使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连续测温管的存放桶以及一存放架,所述存放架上开设有复数个存放孔,所述存放桶的底部具有一环形块,该环形块可架设在所述存放孔上方,所述连续测温管的上侧穿过所述环形块并架设在该环形块上、下侧穿过所述存放孔并悬空位于该存放孔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块的上侧架设有一垫片,所述连续测温管的上侧依次穿过所述垫片、环形块并抵设在该垫片的内圈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测温管的顶部具有一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的外侧套设有一可活动地探头保护桶,所述探头保护桶的外侧壁通过一链条与所述存放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桶的顶部装设有一吊环,并且该存放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用于取放所述连续测温管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孔由一弧形部与一梯形部组成,所述弧形部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梯形部上底边的两个端点相连。

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操作吊车吊起存放桶,并将相应的垫片放置到该存放桶底部的环形块上侧,之后将一新连续测温管的底端穿过所述环形块,并使该新连续测温管的上侧抵设在所述垫片的内圈上;

2)操作所述吊车移动,将其上的存放桶移动至存放架上方,并使所述新连续测温管的底端正对所述存放架上的存放孔;

3)操作所述吊车动作,使所述存放桶上的环形块架设在所述存放孔上,并使所述新连续测温管下侧穿过所述存放孔、悬空位于该存放孔下方;

4)在所述新连续测温管上距离所述存放桶底端40~100mm的渣线层涂抹0~10mm厚的铬刚玉火泥;

5)将所述新连续测温管投入使用,待其上渣线的侵蚀深度≤20mm时,取出该旧连续测温管,并静置至该旧连续测温管的表面温度≤80℃;之后在所述渣线层涂抹铬刚玉火泥并使涂抹的铬刚玉火泥凸出该旧连续测温管0~10mm的厚度;

6)涂抹完后,将该旧连续测温管静置4小时以上,之后再次投入使用;

7)将该旧连续测温管重复步骤5~6使用2~4次。

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火泥由铬刚玉与水按重量配比70~75%:25~30%组成,并在混合均匀后放置5~1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由以下成分按重量配比组成:铬5%~10%,Al2O3 80%~90%,SiO2 5%-10%。

进一步的,步骤5中,取出所述旧连续测温管静置的时间为:在夏季静置4~5小时,在冬季静置2~3小时,在春、秋季静置3~4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5中,应待使用中的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侵蚀深度为10~20mm时,才将其取出。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存放桶、存放架,使得连续测温管使用过程中其上的渣线被侵蚀严重后,能够将该连续测温管取出并放置于存放架上对渣线进行修复,从而进行再利用,显著降低了连续测温管的生产成本。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垫片,可以使得存放桶中的连续测温管放置时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能避免存放桶与连续测温管直接接触,造成连续测温管的磨损。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探头保护桶,使得连续测温管在未使用时,其上的测温探头能采用探头保护桶盖住,防止粉尘进入连续测温管。

4、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存放孔由弧形部与梯形部组成,梯形部的作用是便于用户操作连续测温管穿过存放孔,弧形部的作用是让存放桶到位后,连续测温管能靠在弧形部上,进一步提高连续测温管放置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存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存放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连续测温管1的存放桶2以及一存放架3,所述存放架3上开设有复数个存放孔31,所述存放桶2的底部具有一环形块21,该环形块21可架设在所述存放孔31上方,所述连续测温管1的上侧穿过所述环形块21并架设在该环形块21上、下侧穿过所述存放孔31并悬空位于该存放孔31下方。通过设置存放桶2、存放架3,使得连续测温管1使用过程中其上的渣线被侵蚀严重后,能够将该连续测温管1取出并放置于存放架3上对渣线进行修复,从而进行再利用,显著降低了连续测温管的生产成本。

参照图1、图2和图3。环形块21的上侧架设有一垫片4,所述连续测温管1的上侧依次穿过所述垫片4、环形块21并抵设在该垫片4的内圈上。通过设置垫片4,可以使得存放桶2中的连续测温管1放置时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能避免存放桶2与连续测温管1直接接触,造成连续测温管1的磨损。

参照图1、图2和图3。连续测温管1的顶部具有一测温探头11,所述测温探头11的外侧套设有一可活动地探头保护桶5,所述探头保护桶5的外侧壁通过一链条51与所述存放桶2连接。其中,该探头保护桶5的尺寸为Φ20mm*50mm,并且由钢管制成;该链条51的长度为15~20cm。通过设置探头保护桶5,使得连续测温管1在未使用时,其上的测温探头11能采用探头保护桶5盖住,防止粉尘进入连续测温管1。所述存放桶2的顶部装设有一吊环22,并且该存放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用于取放所述连续测温管的通道23。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存放孔31的个数为4个,并且呈环形阵列地布置在存放架3上。存放孔31由一弧形部311与一梯形部312组成,弧形部311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梯形部312上底边的两个端点相连。设置存放孔31由弧形部311与梯形部312组成,梯形部312的作用是便于用户操作连续测温管1穿过存放孔31,弧形部311的作用是让存放桶2到位后,连续测温管1能靠在弧形部311上,进一步提高连续测温管1放置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便于修复连续测温管上渣线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操作吊车吊起存放桶2,并将相应的垫片4放置到该存放桶2底部的环形块21上侧,之后将一新连续测温管1的底端穿过所述环形块21,并使该新连续测温管1的上侧抵设在所述垫片4的内圈上。

步骤二

操作所述吊车移动,将其上的存放桶2移动至存放架3上方,并使所述新连续测温管1的底端正对所述存放架3上的存放孔31。

步骤三

操作所述吊车动作,使所述存放桶2上的环形块21架设在所述存放孔31上,并使所述新连续测温管1下侧穿过所述存放孔31、悬空位于该存放孔31下方。

步骤四

在所述新连续测温管1上距离所述存放桶2底端40~100mm的渣线层涂抹0~10mm厚的铬刚玉火泥6。

步骤五

将所述新连续测温管1投入使用,待其上渣线的侵蚀深度≤20mm时,取出该旧连续测温管(其中,在10~20mm时取出最佳,连续测温管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静置至该旧连续测温管的表面温度≤80℃;之后在所述渣线层涂抹铬刚玉火泥6并使涂抹的铬刚玉火泥凸出该旧连续测温管0~10mm的厚度。

其中,取出所述旧连续测温管静置的时间为:在夏季静置4~5小时,在冬季静置2~3小时,在春、秋季静置3~4小时。

步骤六

涂抹完后,将该旧连续测温管静置4小时以上,之后再次投入使用。

步骤七

将该旧连续测温管重复步骤五~六使用2~4次。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铬刚玉火泥由铬刚玉与水按重量配比70~75%:25~30%组成,并在混合均匀后放置5~10分钟。所述铬刚玉由以下成分按重量配比组成:铬5%~10%,Al2O3 80%~90%,SiO2 5%-10%。这一配比可以达成最好的修复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后,连续测温管的使用时间由原来的1次30炉,提高至3次80炉,连续测温管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和修复方法,目前在三钢二炼钢连铸车间已经实现连续测温管的多次利用,平均使用寿命由22.93炉/支提高至56.3炉/支,连续测温管的使用量由攻关前的97支/月降低至1-4月份的44.25支。连续测温管每支价格762元,实现连续测温管多次利用后,连续测温管吨钢成本由2015年的0.248元/吨钢降低至0.101元/吨钢,吨钢降低生产成本0.147元,1-4月份降低生产成本196531.06元,共消耗0.48吨铬刚玉火泥,每吨9800元,成本为4704元,1-4月份实现效益191827.06元,预计年效益为575481.18元。

该技术已经在三钢二炼钢连铸车间成功推广使用,月平均实现二次利用次数44.25次,技术成熟,在生产过程中稳定应用。该技术可在全国各钢厂推广使用,显著降低连铸测温管的生产成本。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