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91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



背景技术:

目前的漏电起痕试验仪中的旋转支架是直接固定在实验平台上,左右两个电极在装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现象,又由于装配孔调节范围有限,其也很难保证两个电极能前后对称,从而造成电极与试样支撑平台是点与面的接触,导致测试精度低,测试效果差,电极装配操作不便。因此,针对目前的漏电起痕试验仪存在上述问题的不足,申请人研发一种通过设置有实验平台、电极旋转支架底座、旋转支架、绝缘旋转棒、旋转手柄、重力砝码、电极、试样支撑平台、平台升降轴、Z轴棒、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不锈钢试验架和试液容器,其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可使左右分布的两个电极能同时调节其相对的位置,使二个电极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使电极装配调试更加方便,当电极倾斜角度发生位移时,其可以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进行适用当的微调,使电极与试样支撑平台保持是线面接触,而不是点面接触,确保了电极在试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角度的要求与试样支撑平台接触,其测试精度高,测试效果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实用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确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有实验平台、电极旋转支架底座、旋转支架、绝缘旋转棒、旋转手柄、重力砝码、电极、试样支撑平台、平台升降轴、Z轴棒、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不锈钢试验架和试液容器,其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可使左右分布的两个电极能同时调节其相对的位置,使二个电极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使电极装配调试更加方便,当电极倾斜角度发生位移时,其可以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进行适用当的微调,使电极与试样支撑平台保持是线面接触,而不是点面接触,确保了电极在试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角度的要求与试样支撑平台接触,其测试精度高,测试效果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实用的漏电起痕试验仪。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实验平台,及设置在实验平台上面的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前侧的旋转支架,及设置在旋转支架上端前侧的绝缘旋转棒,及设置在绝缘旋转棒前侧的旋转手柄,及安装在绝缘旋转棒一侧的重力砝码,及安装在重力砝码一侧的电极,及设置在电极下面的试样支撑平台,及连接设置在试样支撑平台下面的平台升降轴,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后侧的Z轴棒,及安装在Z轴棒上端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两侧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前侧的不锈钢试验架,及设置在不锈钢试验架上端内的试液容器;所述Z轴棒的下端安装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的后侧,所述Z轴棒设置有至少二条,二条所述Z轴棒之间设置有Y轴棒,所述Y轴棒纵向贯穿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后并与不锈钢试验架的两侧连接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设置有至少一对,一对所述电极呈左右对向排列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试样支撑平台通过平台升降轴能进行升降运动。

作为优选,一对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mm±0.1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实验平台,及设置在实验平台上面的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前侧的旋转支架,及设置在旋转支架上端前侧的绝缘旋转棒,及设置在绝缘旋转棒前侧的旋转手柄,及安装在绝缘旋转棒一侧的重力砝码,及安装在重力砝码一侧的电极,及设置在电极下面的试样支撑平台,及连接设置在试样支撑平台下面的平台升降轴,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后侧的Z轴棒,及安装在Z轴棒上端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两侧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前侧的不锈钢试验架,及设置在不锈钢试验架上端内的试液容器;所述Z轴棒的下端安装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的后侧,所述Z轴棒设置有至少二条,二条所述Z轴棒之间设置有Y轴棒,所述Y轴棒纵向贯穿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后并与不锈钢试验架的两侧连接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可使左右分布的两个电极能同时调节其相对的位置,使二个电极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使电极装配调试更加方便,当电极倾斜角度发生位移时,其可以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进行适用当的微调,使电极与试样支撑平台保持是线面接触,而不是点面接触,确保了电极在试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角度的要求与试样支撑平台接触,其测试精度高,测试效果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实验平台1,及设置在实验平台1上面的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前侧的旋转支架21,及设置在旋转支架21上端前侧的绝缘旋转棒(未图示),及设置在绝缘旋转棒(未图示)前侧的旋转手柄22,及安装在绝缘旋转棒(未图示)一侧的重力砝码23,及安装在重力砝码23一侧的电极24,及设置在电极24下面的试样支撑平台12,及连接设置在试样支撑平台12下面的平台升降轴11,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后侧的Z轴棒32,及安装在Z轴棒32上端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3,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3两侧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34,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3前侧的不锈钢试验架41,及设置在不锈钢试验架41上端内的试液容器4;所述Z轴棒32的下端安装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的后侧,所述Z轴棒32设置有至少二条,二条所述Z轴棒32之间设置有Y轴棒33,所述Y轴棒33纵向贯穿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3后并与不锈钢试验架41的两侧连接安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24设置有至少一对,一对所述电极24呈左右对向排列分布。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试样支撑平台12通过平台升降轴11能进行升降运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一对所述电极2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mm±0.1mm。

该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操作流程为:首先将测试品放置在试样支撑平台12上,平台升降轴11可升高或降低试样支撑平台12的高度,使测试品随试样支撑平台12的升高而升高及测试品随试样支撑平台12的降低而降低,所述旋转支架21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能发生角度位移,使电极24能随旋转支架21和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实现了左右两个电极24分别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的调节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当电极24倾斜角度发生位移时,其也能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2对二个电极24进行微调,使二个电极24与试样支撑平台12保持是线面接触,而不是点面接触,方便了将测试品移开,同时,也方便了将左右两个电极24分开,以方便从试液容器4滴下来的滴液能按标准配制至滴液杯内。其通过设置有不锈钢试验架41、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3和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34,使其可通过旋转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34来调整不锈钢试验架41的位置,使其实现能将整个滴液系统完全与试验接触面隔离开,起到了防火、隔热的功能,其还通过设置有电极支撑架13可将电极24架起来,使电极24处于悬空的状态,以实现保护好电极24的作用,其使用安全性强,功能多样化,使用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实验平台,及设置在实验平台上面的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前侧的旋转支架,及设置在旋转支架上端前侧的绝缘旋转棒,及设置在绝缘旋转棒前侧的旋转手柄,及安装在绝缘旋转棒一侧的重力砝码,及安装在重力砝码一侧的电极,及设置在电极下面的试样支撑平台,及连接设置在试样支撑平台下面的平台升降轴,及设置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后侧的Z轴棒,及安装在Z轴棒上端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两侧的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手柄,及安装在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前侧的不锈钢试验架,及设置在不锈钢试验架上端内的试液容器;所述Z轴棒的下端安装在电极旋转支架底座的后侧,所述Z轴棒设置有至少二条,二条所述Z轴棒之间设置有Y轴棒,所述Y轴棒纵向贯穿Z轴和Y轴距离调节模块后并与不锈钢试验架的两侧连接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可使左右分布的两个电极能同时调节其相对的位置,使二个电极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使电极装配调试更加方便,当电极倾斜角度发生位移时,其可以通过电极旋转支架底座进行适用当的微调,使电极与试样支撑平台保持是线面接触,而不是点面接触,确保了电极在试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角度的要求与试样支撑平台接触,其测试精度高,测试效果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实用,解决了目前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旋转支架是直接固定在实验平台上,由于装配孔调节范围有限,难以做到使二个电极前后对称,二个电极在装配怕过程中常出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导致电极装配调试十分不方便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