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耗材容器的入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399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耗材容器的入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自动医疗分析器械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入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指从肿瘤上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其可自发或通过诊疗操作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体循环系统(如外周血)。大部分CTC进入外周血后会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病灶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上,进而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来发现,可作为癌症的生物学标志物,指示体内是否存在肿瘤,以及它们的遗传状况和药物敏感性。与手术干预不同,CTC与纵向研究兼容,能够有效指导治疗。CTC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个体化治疗(包括快速临床化疗药物筛选和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监测及新的肿瘤药物开发等。但CTC检测步骤较多、操作繁琐,也阻碍了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

目前常规的CTC检测分为两个步骤,即CTC富集(或捕获)步骤和CTC检测分析步骤。常用的CTC捕获技术有梯度密度离心技术、滤膜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免疫磁珠技术。其中,免疫磁珠技术涉及试样的混匀、细胞磁吸附等步骤,适合在大体积上样条件下对少量的特殊细胞进行分离,对于CTC检测应用尤其有利,其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然而,CTC检测中涉及的试剂和耗材种类繁多,传统的CTC系统中在人工放置盛放试剂或耗材的容器后,继续利用人工确认其摆放到位,并记录相应位置上相应的样品信息。由于该步骤依靠人为操作,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对应不正确、摆放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已有的自动化设备多为进口设备、且自动化程度低、效率(耗时长)和通量相对较低。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智能化、精确化的试剂和耗材的入位系统,帮助检验人员确认试剂和耗材容器摆放正确,进一步配合自动化的CTC肿瘤细胞检测系统,完成对肿瘤细胞的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准确率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剂或耗材的入位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工位、电机和第一检测装置,每个所述工位适于放入一个或多个盛放试剂或耗材的容器,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工位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逐个读取所述多个工位上容器的入位信息。其中,入位信息包括盛放试剂或耗材的容器是否进入相应工位和/或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运行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扫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容器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体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容器内剩余的液体体积。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用以输入所述容器的样品信息。

技术效果

(1)采用电机驱动检测装置与容器之间的相对移动,可自动化地完成对所有工位上容器信息的录入和校对,防止人工操作引起的失误;

(2)采用红外检测组件,可自动识别容器放置的位置,避免因放置不到位引起的循环肿瘤细胞系统中离心机组件的损坏问题;

(3)利用体积计算模块,记录每次取液的体积及样品液体总体积,计算样品用量情况,在单个容器内耗材消耗完后,可自动更换容器,而当所有容器内耗材用尽时,可向仪器使用者发出提醒。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离心部试管上机自检系统的结构平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自检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料仓自检系统的平视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自检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血液样品离心管,2、红外线检测装置,

201、扫码器,202、直线电机,203、试剂耗材盒,

2031、磁棒料盒,2032、搅拌棒料盒,2033、试剂盒,2034、枪头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的离心部中,使用该入位检验装置对离心管的入位情况进行检验的装置和方法。图1、图2为离心管已放入工位时,入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离心装置静止时放入离心管1,离心管1侧面设置有红外线检测装置2。可以看出,当离心管1正确放入其对应工位时,其下部可遮挡住部分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2的光线,从而从另一端红外接收装置中,可对离心管1放入的外围轮廓进行运算,得到离心管1的入位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离心装置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因此,完成对该工位上的一组离心管1的入位检测后,可顺时针转动一个工位,继续对下一工位上的离心管进行入位检测。电机仅驱动离心管1的运动,而红外检测装置2保持静止,两者相对运动,利用步进电机逐一驱动读取离心管1的入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中还包括手持扫码器和机身扫码器,可以读取离心管表面与之配套的条形码或二位码,其中,机身扫码器同样固定安装在检测工位侧面,可直接读取放入检测工位的离心管的样品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入位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通过手持扫码器输入离心管的样品信息,并上传;

2.在检测工位上放置相应离心管;

3.采用机身扫码器和红外线检测装置分别读取离心管的样品信息和位置信息,并上传;

4.上传至终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对和运算,如出现离心管放置竖直方向不到位,或者放错工位,则程序出错并提示;

5.离心机转动一个工位;

6.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入位检测过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的料仓自检系统中,利用入位检测装置实现对试剂耗材的用量监控的装置和方法。

如图3所示,扫码器201由直线电机202驱动,可在该平台上直线扫描。试剂耗材盒203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磁棒料盒2031、搅拌棒料盒2032、试剂盒2033及枪头盒2034,四部分分储盒的相应位置上均贴有条码,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扫码器201可沿直线电机依次读取每个分储盒的条码,将相应分储盒的样品信息上传至电脑。

本实施例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中取样设备采用数字化机械臂控制,在每次取样完成时,均可记录所取用的样品信息及对应的样品位置,对于液体样品的取用,取样系统采用步长可控的移液设备,每次取样的体积可控,因此,可根据样品原始体积和记录的每次取用的样品体积计算得到分储盒内样品的余量,在样品数量不足时自动更换样品或提示操作人员进行补充。

本实施例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中还包括手持扫码枪,可以读取分储盒表面与之配套的条形码或二位码。

本实施例中的料仓自检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机上料;

2.使用手持扫码枪将四种分储盒的条码输入到电脑;

3.启动检验程序,直线电机驱动扫码器逐个扫描分储盒的条码信息,并上传至电脑;

4.比对信息,两者不符智能报错,机器停止运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