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打胶量测量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068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打胶量测量的工装,能够测量打胶量是否满足要求。



背景技术:

光伏晶硅电池组件的发电核心部件是晶硅电池,而晶硅电池由于其非常容易破碎,无法直接使用,因此需对晶硅电池采取封装、机械加固等工艺措施,即以钢化玻璃为载体,在玻璃上面用EVA胶膜和背板封装好晶硅电池,在玻璃四边装上带有密封硅胶的铝边框。而铝边框具有机械强度大、便于安装等特点,从而能够达到密封、加固、方便安装的目的。

在光伏晶硅电池组件手工生产线上,采用人工操作气动打胶枪向铝边框的胶槽中打入一定量的硅胶,由于是人工操作,就会出现打胶量偏多或者偏少的情况,如果胶量偏多,需对溢出的硅胶进行清理,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如果硅胶偏少,则无法将晶硅电池组件完全密封,水汽会渗透到晶硅电池组件内部,导致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加速老化,因此,打胶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生产效率及光伏晶硅电池组件的使用安全。一般情况下,采取定期小批量称重的方法来控制打胶量,工作量较大,不便操作,不能做到及时测量及时纠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工打胶时,打胶量不能随时方便的测量,无法及时监测打胶量是否满足工艺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时检查打胶量的多少,解决了打胶量不能及时方便测量的技术问题,从而控制了打胶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打胶量测量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块1、探头2和固定结构;探头2一端伸入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上胶槽,所述探头2表面开有条形孔作为调节孔;调节挡块1位置,使挡块1下沿与探头2伸入胶槽内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上胶槽深度的1/2,通过固定结构将挡块1与探头2固定;探头2进入胶槽内,挡块1卡在胶槽边缘,当探头2刚接触胶体表面或者深入胶体内时,均为打胶量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结构为锁紧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靠近探头2伸入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上胶槽的一端开有条形孔,将挡块1位置调节好后,锁紧螺钉穿过条形孔,将挡块1和探头2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探头2为长条状,且伸入晶硅电池组件铝边框上胶槽内的一端为尖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挡块1为长条状,与探头2呈十字状通过锁紧螺钉4进行调节固定。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工装可以使用任何材质较硬的物质制作,因此取材方便;同时任何员工都可操作,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随时探测,能够及时调整打胶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挡块;2—探头;3—调节孔;4—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光伏晶硅电池组件是以钢化玻璃为载体,在玻璃上面利用EVA胶膜和背板封装焊接好的晶硅电池,装上接线盒就可以发电的绿色能源产品。为了防止光伏组件内部受潮和玻璃破损同时便于安装使用,还要在光伏组件的玻璃四边装上预先打好一定量密封硅胶的铝边框。铝边框上设计有密封胶槽,为光伏组件加装铝边框之前需要先在胶槽里打上一定量的密封硅胶。手工操作向铝边框胶槽里打胶时无法准确控制打胶量,一般情况下,采取定期小批量称重的方法来控制打胶量,从而影响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手工生产线的光伏组件铝边框打胶量测量的工装,能够方便有效的控制打胶量。

相同规格铝边框的打胶槽深度是固定的,常见的光伏组件铝边框打胶量为槽深的1/2时为最佳状态,因此需测量人工打胶时打胶量是否刚好为槽深的1/2。为此设计了一种工装,参见图1,本工装包括挡块、探头及调节孔。图上能够看出,条形孔所开位置靠近探头尖端,即靠近探头伸入胶槽的一端;条形孔沿轴线方向的长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挡块下移,使得挡块下沿与探头尖端之间的距离为胶槽深度的1/2,锁紧螺钉穿过条形孔对探头和挡块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条形孔沿轴线方向的长度等于胶槽深度的3倍,且挡块和探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硬质胶木板制成。此工装能够通过挡块卡在胶槽的边缘,工装具有一个探头伸向槽内,不同规格的边框可通过调节孔调整探头伸出的长度;探头长度调整为槽深的1/2,如打胶量正常,则探头刚好接触到胶体表面,如打胶量过大,则探头会深入到胶体内部,如打胶量过小,则探头无法接触胶体,从而能够较好的控制打胶量。此工装可以使用任何材质较硬的物质制作,因此取材方便;同时任何员工都可操作,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随时探测,能够及时调整打胶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