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39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理测绘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



背景技术:

专利CN203629576U是一种用于地理测绘的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其主要适用于在复杂度高、便捷性弱的环境下测量,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在复杂地势测量时采用对中杆对中带来的不便,大大省去了测量前安装对中杆和外出携带对中杆的麻烦,且激光对中方式的精度本身优于对中杆的对中方式。

然而这种装置在测绘时,只凭借一根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时,插入地面十分费力,非常不便,而且一根支架固定容易偏斜,对测绘的精准度影响大,既不便于因地制宜进行高低调节,也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支架稳定性差,携带和调节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开设空腔,空腔内插入调节杆,调节杆的顶端安装GIS装置,所述支架的下部围绕轴线设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外侧套设套管,所述位于套管下方的支架套设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围绕圆心活动连接斜杆的一端,斜杆的另一端与套管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内侧对称连接横板,所述支架位于弹性条的下方对称开设滑槽,所述横板固定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杆设为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靠近空腔腔口的位置贯穿开设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旋入紧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底端呈锥体结构,支架靠近底端的外侧壁设有螺旋纹。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条呈倾斜状连接在支架的外侧壁,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围绕圆心设有斜齿。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贯穿开设通孔,支架的滑槽槽底间隔开设螺纹槽孔,滑块与支架通过螺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支架进行结构改进,并增设高度调节支撑环,不仅可调节支架的高度,而且可增加支架固定后的稳定性,测绘时,支架不会倾倒,GIS装置测绘的精准度更高,测绘更方便,支架长度缩短,更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套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支架;2-调节杆;3-GIS装置;4-弹性条;5-套管;6-支撑环;7-斜杆;8-横板;9-连杆;10-滑块;11-紧固螺栓;12-螺旋纹;13-斜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2可知:一种用于地理测绘具有模块化对中装置的GIS手持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内开设空腔,空腔内插入调节杆2,所述支架1靠近空腔腔口的位置贯穿开设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旋入紧固螺栓11,便于调节调节杆2,所述支架1的底端呈锥体结构,支架1靠近底端的外侧壁设有螺旋纹12,便于固定支架1,调节杆2的顶端安装GIS装置3,所述支架1的下部围绕轴线设有弹性条4,所述弹性条4的外侧套设套管5,所述弹性条4呈倾斜状连接在支架1的外侧壁,所述套管5的内侧壁围绕圆心设有斜齿13,便于旋转固定,所述位于套管5下方的支架1套设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6围绕圆心活动连接斜杆7的一端,斜杆7的另一端与套管5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环6的内侧对称连接横板8,所述支架1位于弹性条4的下方对称开设滑槽,所述横板8固定连接连杆9的一端,连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块10,所述滑块10贯穿开设通孔,支架1的滑槽槽底间隔开设螺纹槽孔,滑块10与支架1通过螺杆连接,便于滑块10的固定,滑块10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杆9设为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使用时,旋转紧固螺栓11,使调节杆2处于灵活可拉伸状态,根据高度需要,拉伸调节杆2,调到合适的高度后,再旋转紧固螺栓11,固定住调节杆2,固定时,将支架1插入地面,再旋转,螺旋纹12帮助支架1固定,根据固定需要,上下移动套管5,斜齿13沿着弹性条4上滑,然后旋转套管5,斜杆7歪斜,套管5与支撑环6之间间距逐渐减小,将滑块10旋紧在滑槽的槽底,使支架1固定不再歪斜,以此达到提高测绘精准度的目的,受弹性条4的作用,斜齿13无法后移,支架得以保持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