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1618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样条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



背景技术:

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聚碳酸酯PC拥有很高的强度、韧性与透光率,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IT、建筑、照明等领域。但PC分子链含大量苯环等刚性基团,熔体粘度大,缺口敏感。在实际应用前,通常以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判断材料的抗冲击能力。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将抗冲击试样直接注塑成有缺口的试样时,该缺口的角度往往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相对来说后天机切割的缺口完全符合标准,两者测试得到的缺口冲击强度有一定的差距。经过调查发现,市面上有不少公司采用先天注塑成型的缺口试样。因此,具体研究注塑缺口与机加工缺口冲击强度,对于提高力学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将未带有缺口和带有缺口的冲击样条整合优化设计后在同一个型腔板模具上,既可以进行无缺口样条的试验,还能够进行有缺口样条的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所述型腔板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型腔板于其中心位置沿与两对侧外边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别向两端延伸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于其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水口,所述型腔板关于主流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对称并排分布且连通于主流导的第一型腔以及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型腔上无缺口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二型腔上的缺口设置以及在第一型腔上的无缺口设置将未带有缺口和带有缺口的冲击样条整合优化设计后在同一个型腔板模具上实现,方便了使用人员不仅能够进行带缺口的试验,而且同时还能够进行无缺口状态下的试验,为材料改性及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的形状为三角形。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将缺口设计呈三角形,方便了进行冲击试样的时候,应力可以集中容易打断样条。

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于靠近第一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型腔以及主流道之间设置有分别连通于第一型腔、第一分流道之间的第一浇口,所述主流道于靠近第二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型腔以及第二分流道之间设置有分别连通于第二型腔、第二分流道的第二浇口。

采用上述方案,浇口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紧缩流动面而使进料达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进料流动性良好;粘滞加热的升温效果也有提升料温降低粘度的作用。在成型完毕后浇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进料回流以及避免型腔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功能,这里通过第一浇口、第二浇口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快进料的流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浇口的截面以及第二浇口截面均呈矩形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的浇口位置位于边缘附近,所以这里的浇口也可以称为侧浇口,而侧浇口的截面呈矩形设置,能方便的调整冲模时的剪切效率和浇口封闭时间,而且浇口截面形状简单,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后续的精密加工,这里通过第一浇口以及第二浇口的截面设置有效实现了上述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均为标准冲击试样型腔。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将第一型腔、第二型腔设置为标准冲击试样型腔,使使用人员在进行测试时较为标准,有效提高试验的精准度。

作为优选,所述型腔板于四个角落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型腔板于靠近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四个螺纹孔的设置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加固型腔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里通过在第一型腔上无缺口以及第二型腔上有缺口的设置可以实现在一个样条模具上进行不同类型的测试,方便了测试的进行,而且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型腔板;2、主流道;3、水口;4、第一型腔;5、第二型腔;6、缺口;7、第一浇口;8、第二浇口;9、开口;10、螺纹孔;11、第一分流道;12、第二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研究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1,型腔板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型腔板1于其中心位置沿与两对侧外边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别向两端延伸设置有主流道2,这里的主流道2呈椭圆体设置。

主流道2于其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水口3,该水口3的截面呈圆形设置,型腔板1关于主流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对称并排分布且连通于主流导的第一型腔4以及第二型腔5,第一型腔4、第二型腔5均为标准冲击试样型腔,这里的第一型腔4以及第二型腔5的截面均呈矩形设置且在两端均开设有圆孔,第一型腔4、第二型腔5的大小相同,第二型腔5上设有缺口6,第一型腔4上无缺口6设置,缺口6的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主流道2于靠近第一型腔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分流道11,所述第一型腔4以及主流道2之间设置有分别连通于第一型腔4、第一分流道11之间的第一浇口7,所述主流道2于靠近第二型腔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分流道12,所述第二型腔5以及第二分流道12之间设置有分别连通于第二型腔5、第二分流道12的第二浇口8,第一浇口7以及第二浇口8均呈矩形设置,这里的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的截面均呈矩形设置,这里的第一分流道11连通于第一浇口7的端部的边长大于第一浇口7连通于第一分流道11的部分的边长,类似的,这里的第二分流道12连通于第二浇口8的端部的边长大于第二浇口8连通于第二分流道12的部分的边长。

型腔板1于四个角落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开口9,这里的开口9呈圆形设置,型腔板1于靠近开口9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0,对应于开口9的数量,这里的螺纹孔10的数量也为4个,通过该数量的设置加固了型腔板1的固定。

通过上述设置将未带有缺口6以及带有缺口6的冲击样条整合优化设计后在同一个型腔板1模具上实现,借助缺口6的第二型腔5的设置,该模具可以开展熔体进胶平衡试验、注塑缺陷试验,研究注塑压力、注塑速度、保压压力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欠注、飞边、缩痕等注塑缺陷的影响关系,而无缺口6的第一型腔4的设置,可以借助该模具进行弯曲强度测试。

另外,上述设置也适用于其他各种改性热塑性塑料的测试样条,为材料改性及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