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镜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665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反光镜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镜防护组件,用于废气检测系统,属于空气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汽在低温的固体表面容易积聚而形成水雾或水珠,特别是光滑表面易积聚成水珠;凝露形成水珠后在固体表面有很强的附着力。其体积和重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会落下;凝露水在达到一定体积后,会从高到低垂直流淌或顺拖引方向水平运动,水珠还会因表面张力,黏在缝隙、小孔上。傅立叶红外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中所用反光镜均需布设在户外,若不加防护,反光镜表面长期地直接承受日晒雨淋,一方面易导致反光镜镀金表面在化工园区污染气体环境下更易被腐蚀,其使用寿命缩短;另一方面因雨水或霜露在反光镜表面的附着会导致其反射效果的减弱,有效光程缩短,最终导致整个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镜防护组件,其能够保证监测系统部件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监测系统的整体监测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光镜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光镜防护组件,用以遮挡反光镜,所述反光镜防护组件包括用以遮挡反光镜的防护罩和加热装置,所述防护罩包括顶板、自所述顶板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及有两所述侧板及顶板围设形成的收纳腔,所述反光镜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述加热装置给所述反光镜加热以去除反光镜上的水汽和霜露。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呈弧形面或锥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镜的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顶板的外侧边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还包括相对所述顶板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反光镜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方开设有防溅泄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防溅泄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光镜的外边缘,所述防溅泄水口的结构为长条形方框。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尺寸公式为:S=R(S*n),其中:单个反光镜的面积:n 为所用反光镜的个数:n=L/k,其中k为反光镜个数个光程的系数;R为相对于反光镜总面积;设置所述防护罩时,所述防护罩的底板的扩大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镜防护组件还包括导热板和螺丝,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反光镜通过所述螺丝固定在所述导热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镜防护组件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温湿度控制开关,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至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所述加热装置由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并靠近所述反光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反光镜防护组件通过设置收纳反光镜的防护罩以避免反光镜直接承受风霜雨雪冲刷和阳光曝晒,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以给反光镜加热以去除反光镜上的水汽和霜露,以保证监测系统部件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监测系统的整体监测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光镜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有反光镜的反光镜防护组件的实施图;

图2为图1中加热装置与螺丝的组装图;

图3为图2的所示的加热装置与螺丝组装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反光镜防护组件10用以遮挡反光镜20,反光镜20包括镜本体和固定所述镜本体的壳体。该反光镜防护组件10包括用以遮挡反光镜20的防护罩11和加热装置12。所述防护罩11包括顶板111、自所述顶板111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112、连接顶板111和侧板112的背板113、及由两所述侧板112、和背板113、顶板111围设形成的收纳腔114。所述反光镜20设置在所述收纳腔114内,所述顶板111呈弧形面,通过将顶板111设置成弧形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快速泄水的目的,进而可以避免雨水聚集在顶板111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种设置,使雨水往两侧分流,以防止雨天时下泄雨水在反光镜20前方形成雨帘而影响反光镜20的使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顶板111也可以设置成锥形面。为了进一步提高泄水能力,所述反光镜20的两个侧板112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流槽115,所述导流槽115与所述顶板111的外侧边相接。所述侧板112包括与所述顶板111相接的上侧边(未标号)及与所述上侧边相对设置的下侧边(未标号),所述导流槽115垂直贯穿上侧边、下侧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115为长条形结构。诚然,该导流槽115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曲线形结构。但是,导流槽115采用长条形结构相对其他结构来说,由于直线相对其他线条其相对延伸长度最短,所以,长条形结构的导流槽115的泄水能力优于其他结构的导流槽115的泄水能力。每块侧板112上设置有两条导流槽115,每条导流槽115截面呈等腰梯形。

所述防护罩11还包括相对所述顶板111设置的底板1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1 与底板116采用一体成型,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顶板111固定。所述防护罩11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以最大程度防止长时间使用后防护罩11被锈蚀。所述底板116的厚度约 3cm,通过焊接及将底板116的厚度设置成3cm,以使该加强防护罩11能在安装在高空的情况下的防风强度。所述底板116下方开设有防溅泄水口117,通过设置该防溅泄水口117,从而防止雨水在底板116上聚集。所述防溅泄水口117设置在反光镜20的外边缘,其结构为长条形方框,通过此种设计,可以使底板116与反光镜20之间有一定间距,以避免打到底板 116上的雨滴通过该底板116溅射到反光镜20上。由于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为了有效利用防护罩10,避免由于防护罩10太大而造成资源浪费,或者由于所设计的防护罩10太小而无法安装反射镜20,另外,废气检测系统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光镜20拼接以形成一个组合反光镜 20,则此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防护罩11的底板116的尺寸,底板116的尺寸公式为: S=R(S*n),其中:单个反光镜20的面积:n为所用反光镜20的个数:n=L/k,其中k为反光镜20个数个光程的系数;R为相对于反光镜20总面积。设置防护罩11时,所述防护罩11的底板116的扩大系数;所述防护罩11背板113上安装有固定孔,反光镜20安装时,反光镜20通过固定孔及紧固件固定即可。

请图2和图3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镜防护组件10还包括螺丝15和导热板16,加热装置12设置在导热板16上,所述反光镜20通过所述螺丝15固定在所述导热板16上。通过螺丝15将反光镜20固定在导热板16上后,以使该螺丝15将导热板16上的热量传递至反光镜20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热装置12采用适用于化工园区的防爆加热板,通过采用防爆加热板12使该反光镜防护组件10适用于化工园区使用,避免因加热引起的爆炸隐患。所述加热装置12安装在反光镜20背面与防护罩11背板113之间,固定在所述导热板16上,通过螺丝15将温度传递给反光镜20,使反光镜20温度上升,从而加快附着、凝结在反光镜20上的水雾和水珠的蒸发,使反光镜20能在空气中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亦保持干燥,以最大程度维持反光镜20反光效果和使用性能,从而使整个监测系统能维持良好的监测性能。所述加热装置12通过紧固件(未图示)安装,具体的:防护罩11的背板113、导热板16上均对应设置有四个固定孔(未图示),然后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孔配合将背板113、导热板16固定,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其采用不锈钢材质,以防止其因长期暴露在化工园区污染气体中腐蚀生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安全隐患,所述加热装置12与防护罩11背板 113之间设置有绝缘件17,该绝缘件17可以为由绝缘材料所制成的绝缘板。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加热装置12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绕线形状,在安装时,也可以直接将所述加热装置12贴附在所述反光镜20的背面。

所述反光镜防护组件10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12的温湿度控制开关13,所述加热装置12电性连接至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所述加热装置12由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控制。该温湿度控制开关13与加热装置12组成智能加热系统。

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安装在防护罩11内,具体的: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112上,并靠近反光镜20,以使该温湿度控制开关13最大程度接近但又不遮挡反光镜20,从而使其能实时地感知反光镜20表面湿度以及温度的数据。在具体使用时,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的温度、湿度分别设置为:当温度低于15℃或湿度高于60%时,所述温湿度控制开关13开启,进而使加热装置12通电,使其对反光镜20进行加热;当湿度小于40%时,温湿度控制开关13自动关闭,加热装置12断电。通过该温湿度控制开关13能使加热装置12根据实时的环境情况,在需要启用加热装置12的时候自动对反光镜20进行加热,使运行维护简便的同时也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所述防护罩11的其中一个侧板112上安装有电源插座14,所述电源插座14位于温湿度控制开关13同侧。

综上所述:上述反光镜防护组件10通过设置收纳反光镜20的防护罩11以避免反光镜 20直接承受风霜雨雪冲刷和阳光曝晒,通过设置加热装置12以给反光镜20加热以去除反光镜20上的水汽和霜露,以保证监测系统部件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监测系统的整体监测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光镜2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