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079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大电流放电需求是越来越多,电动车其本身功率的增加必定会施加于蓄电池上,往往在起步、越坎时的电流会达到1.5C~3C的电流,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不过关将影响正常使用。

蓄电池大电流放电能力检测,按照《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国家标准GB/T22199-2008,以3.6I2A放电至10.5V。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71574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四路蓄电池大电流放电仪,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放电单元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放电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放电仪当前的状态;散热单元,用于对放电仪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对大电流放电能力的检测要求是明确的,但检测的准确性与端子接触面积、接触力等有很大关系。同时,检测电流较大,若因端子接触不良会造成打火而烧伤电池,造成电池的报废,甚至引起事故。现有技术中电池端子不易固定造成接触电阻大小不一带来的放电准确性的问题,尤其是有倾斜角度的铜片端子,往往只以鳄鱼夹夹紧的方式完成,其接触电阻对每次的检测结果都会有影响。

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07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大电流检测的探头及检测装置,所述探头呈长条状,探头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且探头内部开设有循环水通道,所述循环水通道将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探头固定板、固定夹套、螺母、弹簧,以及所述的探头;所述探头固定板上开设有探头通孔,用于安置两个探头;探头插入所述探头通孔中,探头的端部与探头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固定夹套固定安装于所述探头通孔中,将探头包裹其中,探头与固定夹套之间呈活动连接;所述螺母安装于探头的末端,用于连接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检测时能够与铜头端子或有倾斜角度的铜片端子完全贴合,确保检测安全又准确。

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包括两根检测杆,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检测杆的安装板以及竖直穿过安装板的导柱,所述检测杆中部膨大形成球状的万向节,所述安装板上具有与万向节相配合的转向孔,所述导柱位于安装板下方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板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顶推安装板向下运动的推动螺杆,所述推动螺杆与固定板螺纹配合。

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固定导柱的底座,所述底座正对安装板的区域设有蓄电池摆放区。

所述蓄电池摆放区具有固定蓄电池位置的限位块。

所述蓄电池摆放区具有燕尾滑槽,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燕尾滑槽内。限位块上的螺孔为通孔,螺栓旋入螺孔后,顶住燕尾滑槽的底面,通过向下旋紧螺栓使限位块上提,从而与燕尾滑槽固定。

所述固定板两端与导柱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导柱顶部设有与固定板配合的限位台阶。

所述安装板在两导柱之间的区域设有供检测杆穿过的条形避让孔,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检测杆的支架,所述支架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抱合构成转向孔。

所述条形避让孔的两侧设有条形安装孔,支架的两部分通过穿过条形安装孔的螺杆固定在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检测杆的球状的万向节与安装板上的转向孔相配合,使检测杆的角度可调,确保检测杆的检测端与铜头端子或有倾斜角度的铜片端子完全贴合,推动螺杆每次测试时施加相同力矩即可实现检测更为准确。

(2)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单,端子位置对准后,仅需拧紧推动螺杆即可完成与端子的连接,同时可以借用扭矩扳手进行限力拧紧,杜绝了在检测杆与端子接触不良时造成的打火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其中一种检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检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检测铅蓄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装置,包括两根检测杆1,检测时两根检测杆1的检测端分别与铅蓄电池的两个端子进行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检测杆1的安装板2以及竖直穿过安装板2的导柱3,导柱3共有两根,分别位于安装板2的两侧。检测杆1中部膨大形成球状的万向节11,安装板2上具有与万向节11相配合的转向孔24。

安装板2在两导柱3之间的区域设有供检测杆1穿过的条形避让孔21,安装板2上设有固定检测杆1的支架23,支架23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抱合构成转向孔24。条形避让孔21的两侧设有条形安装孔22,支架23的两部分通过穿过条形安装孔22的螺杆25固定在安装板2上,与螺杆25配合固定的螺母选用蝶形螺母26,蝶形螺母26旋紧和旋松都较为方便。

安装板2的下方设有固定导柱3的底座5,底座5正对安装板2的区域设有蓄电池摆放区51。蓄电池摆放区51具有固定蓄电池8位置的限位块52。蓄电池摆放区51具有燕尾滑槽53,限位块52通过螺栓54固定在燕尾滑槽53内,限位块52上的螺孔为通孔,螺栓54旋入螺孔后,顶住燕尾滑槽53的底面,通过向下旋紧螺栓54使限位块52上提,从而与燕尾滑槽53固定。对于带有倾斜角度的铜片端子81的蓄电池8来说,在检测杆1的检测端抵靠连接铜片端子81时,由于铜片端子81倾斜设置,所以检测杆1也是倾斜,由于检测杆1与铜片端子81之间具有一定压力,所以蓄电池8受到一定的推力,而仅仅依靠蓄电池8与底座5的蓄电池摆放区51之间的摩擦力有时候并不能很有效限制蓄电池8的位置,所以可以通过使用限位块52来限位,避免蓄电池8产生滑移。

导柱3位于安装板2下方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用于将安装板2以及检测杆1悬空,在检测时通过下压安装板2使得检测杆1与待检测蓄电池8的端子接触,从而在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下压的压力来控制检测杆1与端子之间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避免检测杆1的检测端与底座5发生碰撞而损坏。

安装板2上方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穿设有顶推安装板2向下运动的推动螺杆6,固定板4中间具有螺纹孔43,推动螺杆6穿过螺纹孔43与固定板4螺纹配合。固定板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柱3顶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为:在导柱3的顶部设有与固定板4配合的限位台阶31,固定板4的两端各有一个导柱安装孔41,导柱3的顶部穿过导柱安装孔41,限位台阶31抵接固定板4的底面,然后使用螺母42将固定板4与导柱3进行固定。

检测时,先将待检测的蓄电池8放置在底板5上的蓄电池摆放区51,旋松蝶形螺母26后可以将支架23在条形安装孔22内移动,根据蓄电池8两个端子之间的间距确定两个支架23之间的间距使得两根检测杆1正好分别与端子接触,然后旋紧蝶形螺母26。如图2所示,如果待检测的蓄电池带有倾斜角度的铜片端子81时,需要将限位块52通过螺栓54固定在燕尾滑槽53中以便将蓄电池8的位置固定住;如图3所示,如果是带有竖直方向的铜头端子82,则由于检测杆1是竖直与铜头端子82接触,蓄电池8水平方向没有受力,也就不需要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检测杆1可以通过万向节11在转向孔24中角度的调节,获得与端子接触的最佳角度,确保检测时完全贴合,避免接触不良;位置对准后,通过推动螺杆6下压,将安装板2下压到合适的位置,使检测杆1的检测端与端子贴合,推动螺杆6每次测试时施加相同力矩即可实现检测更为准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