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30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车辆安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安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安检过程中存在两种成像方式,一种是X射线透视式成像,一种是X射线背散射式成像。

在利用透视成像进行车辆快速检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高剂量的X射线穿过车辆,因此会对驾驶室人员造成一定伤害。但是,若避开扫描驾驶室,仅高剂量扫描车身,则无法检查夹带在驾驶室的物品,降低检查的周密性。

背散射成像技术是使用X射线束照射物体,通过探测物体的背散射光子来成像的技术,具有辐射剂量低、对轻质材料敏感、图像直观等优点。但是背散射成像用的X射线穿透力较低,只能对被检物的表面浅层成像。穿透力比较弱,无法深入到物体内部去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X射线透射和背散射配合进行车辆安检的方案,在保证驾驶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安检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安检系统,包括:对待测车辆进行背散射探测的背散射探测器;对待测车辆进行透射探测的透射探测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待测车辆的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后,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区域和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的差异,以及驾驶室相对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确定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

可选地,控制器包括:目标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背散射探测区域和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确定当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后,驾驶室相对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目标位置;驾驶室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驾驶室相对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位置;启动单元,用于当驾驶室到达目标位置时,控制器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驾驶室位置确定单元通过图像处理确定驾驶室相对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位置。

可选地,透射探测区域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相当;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驾驶室离开背散射探测区域时,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透射探测区域位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沿车辆行进方向的后方,且透射探测区域与背散射探测区域相接;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驾驶室完全进入背散射探测区域时,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透射探测区域位于背散射探测区域的沿车辆行进方向的后方,且透射探测区域与背散射探测区域有重叠;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驾驶室离开透射探测区域时,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背散射探测器位于待测车辆经过的通道的侧面、底部、顶部中的一处或多出。

可选地,当车辆完全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后,控制器关闭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可选地,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和透射探测数据生成车辆安检信息。

可选地,控制器包括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可选地,控制器包括图像识别芯片、比较器和触发器。

这样的车辆安检系统能够在对车辆进行背散射探测的基础上,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车辆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当驾驶室离开透射探测区域后再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能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避免对驾驶室进行透射探测,同时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在保证驾驶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安检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中透射探测器或背散射探测器部署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中透射探测区域和背散射探测区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中透射探测区域和背散射探测区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中透射探测区域和背散射探测区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中透射探测区域和背散射探测区域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的执行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安检系统包括背散射探测器101、透射探测器102以及控制器103。背散射探测器101能够对车辆进行背散射探测。背散射探测器101保持常开状态,即对待测车辆的各个部分均进行探测。背散射探测器101将探测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03。控制器103分析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待测车辆的驾驶室已通过透射探测区域,继而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此时透射探测器102开始对透射探测区域内的车辆进行探测,由于车辆的驾驶室已通过了透射探测区域,因此避免了对车辆驾驶室的透射探测。

这样的车辆安检系统能够在对车辆进行背散射探测的基础上,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车辆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当驾驶室离开透射探测区域后再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能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避免对驾驶室进行透射探测,同时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在保证驾驶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安检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3可以包括图像识别芯片,识别背散射探测图像中的驾驶室的位置,将图像中驾驶室的位置利用比较器与预定目标位置进行比较,在达到目标位置时激活触发器,触发器触发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这样的车辆安检系统能够采用信号连接的图像识别芯片、比较器和触发器构成控制器,有助于实现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还能够根据透射探测数据确定已完成车辆的探测,进而关闭透射探测器,或仅关闭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一方面能够减少X射线对周围人员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在得到透射探测数据和背散射探测数据后,利用背散射探测数据实现对车辆整体的安全检测,利用透射探测数据对车辆除驾驶室以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测,从而保证了驾驶室人员安全,也实现了对驾驶室的安检,保证了检查的周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透射探测器和背散射探测器的部署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其探测区域也相对固定,因此可以基于背散射探测区域和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的差异,当获取车辆驾驶室在背散射探测区域中的位置后,确定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而实时确定车辆的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中可以预存有车辆驾驶室与车身之间的图像特点,如具有空隙、具有高度差、具有弧度或形状差异等,通过图像识别确定驾驶室的位置。

这样的系统能够基于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车辆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而触发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工作,无需额外的传感器来触发,降低系统成本,也便于系统的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散射探测器的部署可以如图2所示,图中,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内或向外。背散射探测器204可以放置或嵌于地面;背散射探测器203可以置于顶棚或固定于顶架;背散射探测器201和202可以立在通道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四周固定有背散射探测器,车辆从框架结构中穿过。多个角度的背散射探测数据可以分别处理,也可以合成后统一处理。

这样系统能够从上、下、左、右多个方向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减少了安检死角,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使用场合、成本、环境的要求,可以适当减少探测器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射探测区域32可以位于背散射探测区域31沿车辆行驶方向30的前方,如图3A所示,车辆驾驶室经过背散射探测区域31后再进入透射探测区域32。控制器可以包括运算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的变化情况确定车辆的速度,再根据背散射探测区域31和透射探测区域32的距离确定驾驶室在通过背散射探测区域31后到达透射探测区域32需要的时长t,控制器延迟t后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这样的系统能够根据透射探测数据的探测数据确定车速和车辆位置,进而确定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的时刻,对开启射线发生器的效率要求较低,能够避免对车辆驾驶室以外的区域漏探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透射探测区域32可以与背散射探测区域31相当。当控制器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车辆驾驶室经过背散射探测区域31后,即时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无需检测车辆行驶速度,减少了控制器的运算量,降低了对控制器运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控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透射探测区域32可以位于背散射探测区域31沿车辆行驶方向30的后方,此时当控制器确定车辆驾驶室完全进入背散射探测区域31时,则驾驶室完全通过透射探测区域32,控制器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无需检测车辆行驶速度,减少了控制器的运算量;同时避免车速较慢而射线发生器的开启速度较快时对部分驾驶室进行探测影响驾驶员的身体健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射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为多排阵列结构,背散射探测区域31和透射探测区域32可以有一定重叠或全部重叠。控制器可以确定透射探测区域32在背散射探测区域31中的位置,从而确定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32时在背散射探测区域31中位置,进而在驾驶室到达该位置时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本申请的车辆安检系统的运行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步骤401中,获取待测车辆的背散射探测数据。

在步骤402中,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待测车辆的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透射探测器和背散射探测器的部署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其探测区域也相对固定,因此可以基于背散射探测区域和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的差异,当获取车辆驾驶室在背散射探测区域中的位置后,确定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

在步骤403中,判断驾驶室是否通过透射探测区域。若确定驾驶室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则执行步骤404;若确定驾驶室还未通过透射探测区域,则执行步骤402继续检测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

在步骤404中,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在对车辆进行背散射探测的基础上,根据背散射探测数据确定车辆驾驶室相对于透射探测区域的位置,当驾驶室离开透射探测区域后再开启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能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避免对驾驶室进行透射探测,同时对全车进行背散射探测,在保证驾驶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安检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根据透射探测数据确定已完成车辆的探测时,关闭透射探测器,或仅关闭透射探测器的射线发生器,从而一方面能够减少X射线对周围人员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得到透射探测数据和背散射探测数据后,可以利用背散射探测数据实现对车辆整体的安全检测,利用透射探测数据对车辆除驾驶室以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测,得到安检结果,从而保证了驾驶室人员安全,也实现了对驾驶室的安检,保证了检查的周密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发现异常时还可以触发告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