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524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实现控制自能化,对压力变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压力变送器没有自我保护装置,当工作压力超过压力变送器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值后,很容易导致设备破裂或者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过载保护结构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压力采集管,所述压力采集管与所述壳体相连通,所述压力采集管内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防过载滑块,所述环形槽对应所述壳体的一侧周向设有若干柱形槽,所述防过载滑块对应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与所述柱形槽相对应的限位杆,若干所述限位杆对应插设在柱形槽内,所述壳体内部并对应所述压力采集管的一侧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卡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线束连接在处理器上,所述处理器上还通过线束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的,若干所述柱形槽边缘均设有限位环,若干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柱形槽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防过载滑块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过载滑块上固定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压力采集管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防过载滑块将接受到的压力间接的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上,并且环形槽可限制防过载滑块在压力传感器的承受范围内滑动,可有效保护压力传感器不会因过载而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1-A1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压力采集管2、环形槽3、防过载滑块4、密封圈5、柱形槽6、限位杆7、压力传感器8、固定槽9、密封垫10、处理器11、显示屏12、限位环13、限位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压力采集管2,压力采集管2与壳体1相连通,压力采集管2内设有环形槽3,压力采集管2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可使具有抗过载结构的压力变送器安装到被测管路上,环形槽3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防过载滑块4,防过载滑块4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防过载滑块4可以减小自身重量对被测压力大小的影响,防过载滑块4上固定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可使环形槽3与防过载滑块4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环形槽3对应壳体1的一侧周向设有若干柱形槽6,防过载滑块4对应壳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与柱形槽6相对应的限位杆7,若干限位杆7对应插设在柱形槽6内,若干柱形槽6边缘均设有限位环13,若干限位杆7位于柱形槽6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可使限位杆7不能从柱形槽6内脱落,限位杆7可随着防过载滑块4在柱形槽6内上下滑动,一方面,起到对防过载滑块4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对防过载滑块4限位作用。

壳体1内部并对应压力采集管2的一侧设有固定槽9,固定槽9内卡设有压力传感器8,固定槽9起到对压力传感器8的固定作用,压力传感器8与壳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10,密封垫10确保压力传感器8与壳体1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密封性,这样压力传感器8与防过载滑块4之间就形成一个密闭室,当防过载滑块4受到外部压力后,密闭室内的空气被压缩,其压力增大,压力传感器8采集到压力数据,密闭室内的压力与防过载滑块4之间呈线性关系,当防过载滑块4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滑动到环形槽3底部后,此时为压力传感器8受到的最大压力,当外部压力继续增大,防过载滑块4受到环形槽3的限制不能滑动,从而有效确保了压力传感器8不会过载工作,避免了压力传感器8的损坏,壳体1内还固定设有处理器11,压力传感器8通过线束连接在处理器11上,处理器11上还通过线束连接有显示屏12,显示屏12固定在壳体1上,显示屏12可显示压力传感器8采集到的压力值,方便工作人员实时观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