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式测温装置、连接器及母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7636发布日期:2018-08-14 18:3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拔式测温装置、连接器及母线系统。



背景技术:

封闭式母线是电力传输设备的重要部件,封闭式母线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室内变电站、高层建筑和工厂厂房,以代替传统的电缆进行配电。封闭式母线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温升对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封闭母线接头。封闭母线接头处主要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在螺、钉压紧的固定连接处,如果螺栓未拧紧,或者即使拧紧,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经热胀冷缩后引起导电体的蠕动,也会使螺栓松动引起母线接头处的接触面氧化,导致其接触电阻增大。在电流的作用下接触电阻发热量增大,通过接头内部的热量传递,会使整个接头的温升上升,出现局部熔焊或产生火花甚至电弧放电,殃及周围绝缘材料,最终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因此,掌握封闭母线接头接触电阻的变化情况,对检测及保护封闭母线接头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89446.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GIS母线接头的接触电阻检测方法和系统,采用的是接触电阻产生的原理,通过接触面的压力来确定GIS母线接头的接触电阻,此种方法只能够通过人工测量,不能够实现实时在线检测,而且,接触电阻量值一般很小,通过接触面的压力来直接测量误差很大。

CN 202424061 U1公开了一种带红外光纤测温的连接插壳,包括连接插壳本体、测温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测温传感器安装在连接插壳本体的内部,信号处理电路安装在连接插壳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测温传感器还连接一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通过光纤连接将温度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

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也仅是能测定固定点温度,不能实现插拔式任意位置测温,无法监测整体连接插壳内部的温度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母线系统的插拔式测温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拔式测温装置,包括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箱体上部的壳体,在所述的壳体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接触块,在所述的接触块内设置有温度传感机构,其中,所述的接触块相对壳体对角设置,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温度传感机构连接的处理电路。

在所述的壳体上还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的接触块的一侧形成有弧面以便转动时平稳接触,所述的接触块的壳体相邻面与壳体间设置有顶持弹簧。

在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处理电路连接的通讯模块。

包括连接插壳,设置在连接插壳上的母线连通机构,对应设置在连接壳体的两侧壁板内侧的定位部,以及所述的测温装置,其中,所述的母线连通机构包括受驱动贴紧或远离母线铜排的连接铜排、固定分布在连接铜排两端且与连接铜排导通的弹性蓄力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有用以与母线铜牌接触导通的接触部,所述的测温装置的壳体自连接插壳底部插入连接插壳内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定位部对应定位连接,所述的接触块与连接铜排对应接触。

在所述的连接插壳的底板上形成有穿孔,所述的壳体可匹配地穿过所述的穿孔进入连接插壳内部。

所述的定位部为定位槽或定位筋,所述的连接部为对应的连接块或者连接槽。

所述的穿孔为对角形成有内凸部的方形结构,所述的壳体的顶部形状与所述的穿孔对应设置。

所述的箱体上设置有受驱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的连接插壳的挂钩,所述的连接插壳底部对应设置有挂孔,所述的挂钩与箱体间设置有促使所述的挂钩靠近所述的连接插壳的弹簧。

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包括多个均布在所述的连接铜排上的弹性元件,所述的接触部为对应设置在弹性元件顶部的触点,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具有折弯段的弹性件,所述的折弯段为折角式或者弧形折弯式。

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包括与所述的连接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底部,以及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的折弯部,所述的接触部对应形成在所述的折弯部的最高点,所述的折弯部形成在长条形底部的两侧或者形成在圆形底部的环周。

所述的折弯部与底部呈锐角夹角且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的折边为平面或外凸的圆弧面,所述的抵触部由折边端部向内垂直弯折或呈圆弧状弯折形成。

所述的连接插壳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转轴,所述的连接铜排在连接插壳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分为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铜排两端,所述的测温装置自连接插壳中间底部插入。

一种母线系统,包括母线槽和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两端对应插入两段母线槽的端部。

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壳顶部的地极铜排,对应设置在地极铜排顶部的狭长式地极底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地极底部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套,以及对应设置在母线槽的地极铜排底部且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插套中的插板。

一种母线系统的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体自底部插入所述的连接插壳内部,

2)旋转壳体90度,使连接部与定位部定位连接,接触块与连接母线接触进行测温;

3)将挂钩插入挂孔内进行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该测温装置插入待测空间内并旋转90°后,接触块与对应的待测部,如待测铜排接触实现感温,插旋式结构设计,操作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对母线温度的检测,所述的接触块与母线系统母线槽内的供电铜排对应设置,插入后旋转即可实现接触,方便对母线系统进行温升检测,确保母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插拔式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爆炸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连接器与插拔式测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连接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连接态示意图;

图6所示为插拔式测温装置与母线连接态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母线连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第一实施例连接铜排、弹性蓄力部和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9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母线连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3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所示为图16所示的爆炸态示意图;

图19所示为连接器与母线连接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0所示为连接器使用态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连接器的地极铜排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连接器的地极连接机构连接态示意图;

图23所示为地极铜排连接态示意图;

图24所示为连接铜排缩回连接插壳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测温装置300包括箱体31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箱体上部的壳体320,在所述的壳体设置有接触块321,在所述的接触块内设置有温度传感机构,其中,所述的接触块相对壳体对角设置,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温度传感机构通讯的处理电路。优选地,所述的壳体上还设置有连接部322以便实现壳体与待测元件的固定连接。如所述的连接部用以实现挂靠式连接,为定位槽或定位筋,如对于设置有定位槽的母线槽,则该测温装置自母线槽底部插入并在旋转后定位部,如定位块卡嵌在母线槽内,实现定位。

具体地说,所述的接触块可分为两组,每组的接触块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的壳体的横截面优选为方形,则两组的接触块对应设置在壳体的对角边上,当然,所述的接触块也可分为四组,四组接触块对应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边上,只要能满足旋转时接触即可。

当该测温装置插入待测空间内并旋转90°后,接触块与对应的待测部,如待测铜排接触实现感温,插旋式结构设计,操作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对母线温度的检测,所述的接触块与母线系统母线槽内的供电铜排对应设置,插入后旋转即可实现接触,方便对母线系统进行温升检测,确保母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为保证接触块的运行和接触测温效果,所述的接触块的一侧形成有圆弧面以便转动时平稳接触,即当旋转连接时,所述的圆弧面侧首先与连接铜排接触,避免电弧产生,而且,所述的接触块沿与壳体垂直方向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上且与壳体间设置有顶持弹簧,通过顶持弹簧的设置,使得连接过程更为流程,而且连接态顶持弹簧使得接触块与连接铜排保持预定压力,保证温度测量结果准确。

同时,为拓展功能,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机构通讯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同时在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处理电路连接的通讯模块,所述的通讯模块为无线通讯模块或网络接口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可实时将温度数据传送出去,提高上位机的监控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母线系统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两端匹配插入母线槽内部用以实现两段母线的连接和导通,所述的连接器包括狭长式连接插壳9,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壳内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的凸块,母线连通机构,对应设置在连接壳体的两侧壁板内侧的定位部,以及所述的测温装置,其中,所述的母线连通机构包括由所述的凸块驱动贴紧或远离母线铜排的连接铜排、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所述的测温装置的壳体自连接插壳底部插入连接插壳内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定位部对应定位连接,所述的铜质接触块与连接铜排对应接触。

当所述的壳体插入所述的连接插壳内部并旋转90°后,所述的连接部与定位部卡嵌定位,所述的接触块与所述的连接铜排相接触。

其中,所述的定位部为定位槽或定位筋,所述的连接部为对应的连接块或者连接槽。采用对应卡嵌连接的槽或者块等结构,实现了快速连接,所述的定位部可在连接插壳整个长度上设置,也可仅在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部位设置,可采用段式或者点式设置等任意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测温装置,针对母线系统,采用插旋式设计,利用直接与连接铜排直接抵触的接触块进行温度传递并由温度传感机构,如温度传感器等进行温度感测,然后经由信号处理电路或者模拟电路模块等进行温度的测量,方便对母线系统进行温升检测,确保母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连接器自带温度感测,提高了对连接处的温度监控效果,而热插拔式设计,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具体的,为便于定位,在所述的连接插壳底板上形成有底孔330,所述的壳体可匹配地穿过所述的底孔进入连接插壳内部。所述的穿孔为对角形成有内凸部的方形结构,所述的壳体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穿孔对应设置。如果壳体在插入时位置不正确,壳体头部的插入定位和底孔形状不匹配,插入时受到阻碍,不能插入,这样保证测温系统插入的正确性;通过内凸部设计,引入防呆设计,使得插入的角度变得确定而唯一,而且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也被确定,有效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防止长时间因壳体反转等造成脱落或者连接不稳定等情况,所述的箱体上设置有受驱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的连接插壳的挂钩,所述的连接插壳底部对应设置有挂孔,所述的挂钩与箱体间设置有促使所述的挂钩靠近所述的连接插壳的弹簧。当需要旋转连接或拆卸时,将所述的挂钩拉离连接插壳,以防止发生干涉,固定时,将挂钩推入挂孔内并钩持固定,即可有效防止旋转造成的连接不良甚至脱落现象。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用以连接并导通两段母线的连接器,所述的母线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的连接器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槽匹配地悬挂板,借助悬挂板与定位槽可实现连接插壳相对母线槽的固定。其中,所述的连接插壳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如四根转轴或六根转轴,所述的连接铜排在连接插壳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分为两组且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铜排两端,所述的测温装置自连接插壳中间底部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优能适应连接处可能发生的形变和应力,保证连接稳定可靠,而且多个转轴一个连接铜排的设置,多点支撑稳定可靠,一个连接铜排实现了两个母线对应母线铜排的电导通。

优选地,在所述的连接铜排与母线铜排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托架7,所述的托架与所述的连接铜排对应设置,即托架和母线铜排分居连接铜排前后两侧,且所述的连接铜排底部与所述的托架间设置有浮动弹簧8,所述的浮动弹簧套设在与托架固定连接的导柱81上,所述的导柱上端固定设置有螺帽82以将所述的连接铜排限位并导向约束地设置在导柱81上。所述的螺帽分布于各弹性蓄力部之间的间隙中。当然,也可采用仅设置多个浮动弹簧不设置导柱的形式,利用浮动弹簧实现弹性支承和同步定位。

在具体使用时,凸块91的推力自内而外,即推动托架7向外移出,托架通过浮动弹簧8将推力浮动式均匀传导到连接铜排,连接铜排继而将推力传导至弹性蓄力部,弹性蓄力部带动接触部,如银点与母线铜排10接触,每个接触部独立伸缩接触,两级浮动式设计,实现可靠连接。

其中,所述的母线连通机构的弹性蓄力部通过铆钉4固定在所述的连接铜排1上,其均布或沿连接铜排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两端。通过设置弹性蓄力部并对应设置多个接触部,多个接触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能实现多点同时浮动式接触,每个接触点都是相对独立的且独立伸缩,实现了柔性接触避免接触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而且,利用弹性蓄力部的形变保证接触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大面积接触,减小阻抗,有效控制接触点温升。同时,降低实现柔性独立浮动接触的成本,用更简单的结构,实现更可靠更便于加工制造的产品。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母线连通机构的弹性蓄力部2包括与所述的连接铜排通过铆钉4固定连接并保持电导通且沿铜排长度方向延伸的底部21,以及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的折弯部22,所述的折弯部的最高点即构成所述的接触部3,优选地,所示的各折弯部的最高点位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的弹性蓄力部设置在方形连接铜排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当然,也可采用自中部开槽向外弯折构成折弯部的方式,开槽并折弯后底部中部的连接区域用以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且能减少弹性蓄力部的体积和用料,进一步控制整体成本。

即,所述的折弯部为朝内或朝外开口的U型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即所述的折弯部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折弯并构成所述的最高点。所述的折弯部与所述的底部一体冲裁形成,由底部的侧边开槽呈根部与底部连通的U型或V型并使端部向内折弯形成折弯部,弯折部的端部再向内弯折形成最高点,该最高点即为所述的接触部。折弯部的端部再折弯形成接触部,保证接触部平滑可靠,避免电弧放电,而且端部弯折后的部分的与底部上表面的支撑作用还能避免过度挤压。

如图9-图12所示,所述的折弯部可包括与水平状底部21呈锐角夹角向内弯折的折边23,所述的折边23间隔对称地设置在长条状底部21的两侧构成折弯部22,该折边端部向下大体垂直弯折构成所述的抵触部3,采用该结构,增大底部与连接铜排的接触,提高导通力和散热效果。其中,所述的折边为直线优选为外凸的圆弧面,利用弧面的折边进行有效蓄力,提高弹性。同时所述的抵触部也由折边端部向内呈圆弧状弯折,这样形成的抵触部增大了有效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热产生。

当然,也可采用底部中心开槽并向外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被冲裁呈预定形状,各折弯部间保持合理的间距,同时各折弯部均具有较强的复位性,即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部的中部形成有朝内或朝外的折弯角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如,为Z字形或S型结构等,其上端形成构成接触部,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所述的底部51为圆形,所述的折弯部52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外环周或者中心处,所述的接触部53对应形成在所述的折弯部52的最高点。如,其可采用环周均布式,也可采用两个或三个折弯部为一组,各组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方式,当然,也可采用自圆形中部开槽并向外弯折构成折弯部的方式,开槽并折弯后底部中部的连接区域用以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且能减少弹性蓄力部的体积和用料,进一步控制整体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部与所述的连接铜排铆接,所述的底部和所述的折弯部以及最高点一体形成,整体结构采用黄铜板冲裁构成,自身具有一定的柔性,有效满足柔性接通之目的。

利用一体式设计,加工便利且成本低,可以直接冲裁成型,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接触效果,所述的最高点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触银点,该接触银点可采用面状涂覆或者矩阵点设置在每个接触部上。

优选地,所述的底部为两侧翘起的方形或者环周翘起式的圆形设计,所述的弹性蓄力部设置在环周,这样底部中心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的同时,底部也同样具有弹性,实现三级弹性设置。

作为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母线连通机构的弹性蓄力部为多个均布在所述的连接铜排上的弹性元件5,所述的接触部为对应设置在弹性元件顶部的饼状触点6,如圆饼形或者鼓包形等,如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具有折弯段的弹性件,所述的折弯段为折角式或者弧形折弯式。其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弹性板、弹性杆等,与连接铜排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的形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弹性元件在所述的连接铜排上均布,如呈4*4、4*6矩阵等形式布局,其中,为提高导电效果,所述的饼状触点为焊接在所述的弹性元件顶部的银触点。采用多点独立布局,各自蓄力接通,完全独立式设计提高了各点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母线连通机构,在连接铜排上设置具有弹性缓冲的接触部,当其与母线10接触时,利用挤压形变蓄能宝成持续稳定的接触效果,同时,因为弹性蓄能,接触部发生较大的位移,这就保证每个接触部均处于良好的导电状态,有效减少接触热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测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体自底部插入所述的连接插壳内部,2)旋转壳体90度,使连接部与定位部定位连接,接触块与母线接触进行测温;3)将挂钩插入挂孔内进行定位,拆卸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反。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母线系统,包括多段母线槽和对应设置在两个母线槽之间用以连接固定的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两端对应插入两段母线槽的端部。同时所述的连接器优选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壳顶部的地极铜排100,对应设置在地极铜排顶部的狭长式地极底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地极底部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套110,以及对应设置在母线地极铜排200底部且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插套中的插板210。将地极连接由接触式改成插接式,将传统的插套延长,形成多个插套,每个插套相互独立,利用弹性夹持,提供稳定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