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4631发布日期:2018-07-04 02: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现有的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智能化不足,不能高效密封的将装置本体覆盖,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固定盖、检测内腔、升降柱、警报装置、压板、万向轮、压力表和防爆片,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顶部两侧设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部设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中间设有观察窗,所述固定盖的顶部两侧焊接有提拉装置,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中间设有检测内腔,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两侧设有警报装置,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右侧顶部焊接有连接推杆,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外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右侧顶部设有防爆片,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前侧设有压板,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的底部拐角处设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推杆的外侧中间焊接有握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万向轮的内侧设有制动片,且所述制动片的长度为7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万向轮的顶部连接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的内部镶嵌有减震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盖的底部内侧一周粘接有密封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警报装置,当检测异常时,可自动发出警报,智能高效,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的防爆片可有效的因压力过大防止发生爆炸灯危险,安全可靠,通过按压压板可实现固定盖自动升降进行密封固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的固定盖结构图。

图中:1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2固定盖、3检测内腔、4升降柱、5警报装置、6压板、7万向轮、8压力表、9防爆片、10提拉装置、11观察窗、12连接推杆、13握持件、14制动片、15密封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镀件素材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固定盖2、检测内腔3、升降柱4、警报装置5、压板6、万向轮7、压力表8和防爆片9,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顶部两侧设有升降柱4,所述升降柱4的顶部设有固定盖2,所述固定盖2的中间设有观察窗11,所述固定盖2的顶部两侧焊接有提拉装置10,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中间设有检测内腔3,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有警报装置5,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右侧顶部焊接有连接推杆12,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外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压力表8,所述压力表8的右侧顶部设有防爆片9,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前侧设有压板6,所述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的底部拐角处设有万向轮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推杆12的外侧中间焊接有握持件13,便于将电镀件应力检测装置本体1推动,握持舒适。所述万向轮7的内侧设有制动片14,且所述制动片14的长度为7cm,便于直接用脚踩踏进行制动。所述万向轮7的顶部连接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的内部镶嵌有减震弹簧,检测或者运行时较为平稳,避免发生振动。所述固定盖2的底部内侧一周粘接有密封橡胶圈15,密封效果好,防止因杂质导致检测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通过按压压板6将固定盖2升起,将电镀件素材放置于检测内腔3进行应力检测,再通过按压压板6将固定盖2下降,使得密封橡胶圈15高效密封,通过压力表8和防爆片9进行观察压力,防止爆炸,通过观察窗11可直接观察到内腔3检测状况,当检测异常时,通过设置的警报装置5,自动发出警报,智能高效,安全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