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2940发布日期:2018-12-22 08:1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检体检查前处理系统中,根据检体检查请求信息,对血液或尿等检体进行离心、分注等前处理,并利用检体传送系统将其传送至使用进行了前处理的检体来进行检查的分析装置。在检体前处理系统从主计算机接收的检体检查请求信息中,对于各个检查项目,保存有应传送检体的分析装置或储料器的信息。

在检查项目有多个的检体检查请求信息的情况下,有时会存在多个应传送的分析装置或储料器。在该情况下,对于应传送的分析装置或储料器设置优先顺序,因此根据该优先顺序传送检体。

传送到分析装置或储料器的传送顺序在将检体投入至检体前处理系统后决定,只要对检体的处理不出错,在前处理过程中不会变更传送顺序。

因此,在分析装置的测定结果是需要对该检体重新检查的情况下,即使前处理系统从主计算机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由于根据在投入对应的检体时决定的传送顺序进行处理,因此无法处理追加请求信息。

为了处理上述的追加请求信息,有必要在需要重新检查的检体被投入时决定的传送处理全部完成并收纳到检体前处理系统的检体收纳部之后,再次投入检体(需要重新检查的检体)。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投入检体后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考虑追加请求信息来改变传送路径的方法的一个示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093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记载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投入检体到传送至分析装置再到收纳于收纳部为止均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因此一旦经过的分析装置无法再次经过。

因此,在检体的处理中,在检体传送系统从主计算机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处理该追加请求信息。

因而,在人们根据追加请求信息,确认到存在未完成的检查项目后,需要再次投入对应的检体并进行检查,因此结果在检查时间上出现损失。或者,有可能无法识别到存在未完成的检查项目,可能导致检查结果报告延迟。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在投入检体后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重新设定检体的传送路径。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构成如下。

在检体传送系统中,包括:检体的投入部;双向传送所述检体的传送路径;多个分析装置,该多个分析装置与所述传送路径连接,基于所述检体的检查项目对所述检体进行分析;回收并收纳所述检体的收纳部;以及操作控制部,该操作控制部在利用所述传送路径传送所述检体之前,设定所述检体的传送路径,在所述检体通过传送路径传送并到回收至所述收纳部为止的期间,对于所述检体存在追加检查项目的请求的情况下,所述操作控制部重新设定所述检体的传送路径,以将对所述追加检查项目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包括在内。

在检体传送方法中,通过信息读取装置读取投入至检体的投入部的检体信息,基于读取到的所述检体信息,通过操作控制部设定所述检体的传送路径,根据所述设定后的传送路径,将所述检体经由传送路径传送至分析装置并分析所述检体,在利用所述分析装置分析所述检体后,传送所述检体并到回收至收纳检体的收纳部为止的期间,对于所述检体存在追加检查项目的请求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所述检体的传送路径,以将对所述追加检查项目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包括在内。

发明效果

能实现一种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在投入检体后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重新设定检体的传送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检体传送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利用移载机将检体从分析装置送回时未读取到检体id的情况下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3是操作控制部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4是说明操作控制部的对装置通信处理部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概要图。

图5是示出对主机通信处理部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6是示出传送路径生成部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7是与本发明不同的检体传送系统的一个示例,是用于与本发明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检体传送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在图1中,检体传送系统包括收纳部(回收部)3、投入部4、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传送线8、移载机9、移载机10、移载机11、操作控制部(计算机)21、主计算机23。操作控制部21对收纳部3、投入部4、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传送线8、移载机9、移载机10、移载机11的动作等进行管理。在收纳部3中配置有条形码读取器等信息读取装置32。

同样,在投入部4中配置有信息读取装置40,在分注部5配置有信息读取装置50,在移载机9配置有信息读取装置90,在移载机10配置有信息读取装置101,在移载机11配置有信息读取装置111。

对操作控制部2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操作控制部21的内部结构框图。

在图3中,操作控制部21包括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传送路径生成部26、传送优先顺序db(传送优先顺序存储部)27、请求信息db(请求信息存储部)28。

收纳部3、投入部4、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传送线8、移载机9、移载机10、移载机11经由通信电缆10,分别利用操作控制部21的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收发信息。

此外,操作控制部21的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经由通信电缆22与主计算机23收发信息。这里,主计算机23包括控制部(cpu)29、存储部30、输入输出部31。

检体收纳在检体容器33内,检体容器33搭载于检体容器托架。

而且,搭载了检体容器33的托架根据在传送到传送线6、7、8前由操作控制部21设定的途经信息(传送路径),利用传送线(传送路径)6、7、8途经移载机9、10、11,并在途经的分析装置12、13、14进行处理。另外,分析装置14也可以是储料器。此外,传送线6、7、8能双向传送检体容器33。

从投入部4投入并收纳有检体的检体容器33被移载至检体容器托架,利用信息读取装置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后,在请求接收地点1进行待机,投入部4将该情况向操作控制部21报告。

接收到报告的操作控制部21基于对应的检体的检体id,利用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向主计算机23询问请求信息。主计算机23通过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将该检体的请求信息报告给操作控制部21。操作控制部21基于此时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决定传送路径。

另外,操作控制部21接收到的请求信息作为途经分析装置12并将对应的检体的检体容器收纳到收纳部3的请求来进行说明。

操作控制部21将从主计算机23接收到的请求信息保存到请求信息db28。然后,传送路径生成部26使用传送优先顺序db27和请求信息db28生成传送路径。之后,对应的检体从投入部4移动到分注部5,在分注部5进行从母检体到子检体的分注等分注处理,在目的地决定地点2确认是否存在追加请求信息(针对检体的追加检查项目)。在该时刻未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传送路径不变更。设为在该时刻未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

然后,该检体被检体容器托架所保持,经由传送线6、7,传送至与传送线7和分析装置12连接的移载机9,通过移载机9搬入至分析装置12,利用分析装置12进行分析。

检体所到达的分析装置12在检体到达时经由通信电缆22报告给操作控制部21。操作控制部21判断是否需要利用分析装置12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内容指示给分析装置12。分析装置12根据操作控制部21的指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报告给操作控制部21。接收到报告的操作控制部21基于处理结果以及投入该检体时生成的传送路径,向下一个途经的装置发出传送指示。

由此,从投入部4投入的检体经由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移载机9传送到分析装置12,从分析装置12搬入至移载机9,返回的该检体被信息读取装置90读取检体id,并被搬出至传送线7,经由传送线6、分注部5、投入部4回收到收纳部3进行收纳。此时,在收纳到收纳部3之前,利用投入部4的信息读取装置40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确认是否有异常。

此时,在分析结果中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从主计算机23向操作控制部21发送追加请求信息。

分析装置12根据操作控制部21的指示进行处理后,在分析结果中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分析装置12经由操作控制部21向主计算机23通知存在异常的情况(通知异常结果信息)。主计算机23基于被通知到的异常结果信息,生成追加请求信息并通知给操作控制部21。操作控制部21将通知到的追加请求信息存储到请求信息db28。

此时,操作控制部21从主计算机23接收到的追加请求信息设为途经分析装置12、分析装置13、分析装置14并收纳到收纳部3的请求。

分析装置12中,检体的分析结果产生了异常,但根据异常的种类,能利用该分析装置来应对异常,这是因为若将检体传送到其他的分析装置13或14并进行了分析后,有时能在分析装置12结束异常对策处理。例如在试剂的分注失败的情况下,通过清洗试剂喷嘴,能正确地执行试剂的分注。

在该检体从分析装置12返回至移载机9时,利用信息读取装置90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并通知给操作控制部21。之后检体移动到目的地决定地点15,操作控制部21确认请求信息db28,接收追加请求信息,因此再次生成路径。

此时,按照传送优先顺序db27所管理的传送顺序,从高到低为分析装置13、分析装置14、分析装置12。因此,在目的地决定地点15生成的该检体的传送路径成为经由分析装置13、分析装置14、分析装置12传送至收纳部3的路径。

然后,该检体从移载机9经由传送线7、8,传送(搬入)到与传送线8和分析装置13进连接的移载机10,并搬入至分析装置13。搬入后的该检体由分析装置13进行分析。分析装置13的分析完成时,将该检体从分析装置13搬出,返回至移载机10,利用信息读取装置101读取检体id。之后,在目的地决定地点16,根据来自移载机10的通知,操作控制部21对请求信息db28进行确认。

此时,设定为没有针对该检体的追加请求信息,因此该检体从目的地决定地点15经由传送线8,传送(搬入)到与传送线8和分析装置14连接的移载机11。然后,将该检体传送(搬入)到分析装置14并进行分析。

由分析装置14分析该检体,并从分析装置14搬出返回至移载机11。然后,该检体的检体id被信息读取装置111读取。

之后,在目的地决定地点17通知了移载机21时,操作控制部21对请求信息db28进行确认。此时也设定为没有针对该检体的追加请求信息,因此该检体通过传送线8从移载机11传送到移载机9。然后,从移载机9再次传送到分析装置12,并进行分析。

分析装置12分析完该检体时,该检体从分析装置12返回至移载机9,该检体的检体id被信息读取装置90读取检体id。然后,将检体传送到目的地决定地点15时,操作控制部21对请求信息db28进行确认。此时也设定为没有追加请求信息,因此将该检体从移载机90经由传送线7、6、分注部5、投入部4传送至收纳部3。

然后,在收纳部3利用信息读取装置读取该检体id,在确认没有异常后,将该检体收纳于收纳部3。

图2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分析装置12的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并且利用移载机9使检体从分析装置12返回时未读取到检体id时的处理的说明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省略图1所示的信息读取装置。

在图2中,与图1所示的示例相同,从投入部4投入的检体容器33在检体id被读取之后,在请求接收地点1进行待机,投入部4将该情况报告给操作部21。操作控制部21从主计算机23接收检体途经分析装置12并进行分析后收纳到收纳部3的请求信息,并将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存储到请求信息db28。

然后,操作控制部21的传送路径生成部26使用传送优先顺序db27和请求信息db28生成传送路径。之后,该检体由分注部5进行分注处理,在目的地决定地点2确认是否有追加请求信息。在该时刻未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传送路径不变更。

然后,该检体经由传送线6、7、移载机9传送到分析装置12,并进行分析。此时,在分析结果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从分析装置12经由通信电缆22、操作控制部21通知给主计算机23。

主计算机23将追加请求信息发送至操作控制部21。此时,操作控制部21接收到的追加请求信息设为该检体途经分析装置13并进行分析后收纳到收纳部3的请求。

在该检体从分析装置12返回至移载机9时,利用信息读取装置90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但由于检体id的污垢等而无法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的情况下,在该检体的目的地决定地点15,将该情况通知给操作控制部21,操作控制部21生成传送到投入部4的传送路径,并通知给移载机9。移载机9将该检体传送到传送线7,经由传送线6、分注部5,将该检体传送到投入部4。

在投入部4中,利用信息读取装置40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并通知给操作控制部21。该检体在请求接收地点2进行待机,通过操作控制部21对请求信息db28进行确认。

操作控制部21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因此重新生成路径。此时,在目的地决定地点2生成的该检体的传送路径成为传送至分析装置13并在分析后经由传送线8、7、6、分注部5、投入部4传送至收纳部3的路径。

然后,该检体经由传送线6、7、8、移载机10传送到分析装置13,并利用分析装置13进行分析。在由分析装置13分析该检体后,该检体从分析装置13返回至移载机10,检体id被读取,在目的地决定地点16,确认操作控制部21的请求信息db28。

此时,没有针对该检体的追加请求信息,因此与在目的地决定地点2生成的传送路径相同,将该检体经由传送线8、7、6、分注部5、投入部4传送至收纳部3。在收纳部3,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确认没有异常并进行收纳。

如图2所示的示例,在分析装置12的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并且在移载机9未能读取检体id的情况下,不将检体传送到收纳部3,而是传送到投入部4,并读取检体id,根据利用操作控制部21生成的传送路径,传送到分析装置进行分析。由此,即使在分析装置12的分析结果中存在异常并且移载机9未能读取检体id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进行检体的分析处理,能缩短检体分析时间。

图4是说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利用操作控制部21的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概要的图。

在图4中,若投入部4等与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开始通信处理,则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从各装置接收检体的传送路径询问,确认该检体的处理状况和有无出错(处理51)。

然后,向传送路径生成部26请求生成该检体的传送路径(处理52)。

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从传送路径生成部26接收生成的传送路径(处理53),并对各装置指示传送路径(处理54)。

然后,结束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的装置通信处理。

图5是说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的处理流程的概要的图。

在图5中,在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从主计算机23接收到请求信息时,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解析(处理61)。然后,从解析后的消息中提取检查项目(处理62)。将提取出的检查项目作为未处理的项目登录到请求信息db28(处理63)。由此,对主机通信处理部25的主机通信处理结束。

图6是说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传送路径生成部26的处理流程的概要的图。

在图6中,在传送路径生成部26从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接收到传送路径的生成请求时,确认该检体的处理状况(处理71)。接着,传送路径生成部26从请求信息db28提取该检体的检查项目(处理72)。然后,在提取出的检查项目中,仅将未处理的检查项目变更为正在处理中(处理73)。

接着,基于每一个正在处理中的检查项目被分配的传送目的地和存储于传送优先顺序db27中的信息,决定该检体的传送顺序(处理74)。然后,传送路径生成部26根据所决定的传送顺序向对装置通信处理部24报告传送路径(处理75)。由此,传送路径生成部26的传送路径生成处理结束。

接着,为了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对与本发明不同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7是作为与本发明不同的示例的检体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7的示例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示例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分析装置12、13、14将分析的异常结果通知给操作控制部21、主计算机23,在目的地决定地点15、16、17确认所生成的追加请求信息,并决定之后的传送路径。

在图7的示例中,在一开始决定了检体的传送路径之后,只有从分析装置12、13或分析装置14传送至收纳部3后才能变更传送路径。

图7所示的检体传送系统与图1的示例相同地通过操作控制部21进行管理。构成检体传送系统的收纳部3、投入部4、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传送线8、移载机9、移载机10、移载机11分别通过通信电缆22经由操作控制部21对信息进行收发。

此外,操作控制部21利用通信电缆22与主计算机23收发信息。搭载了检体的检体容器托架根据操作控制部21所定义的信息途经,并在途经的装置处进行处理。

从投入部4投入的检体被移载至检测容器托架,在读取了检体的检体id后在请求接收地点1进行待机,并向操作控制部21进行报告。接收到报告的操作控制部21基于该检体的检体id,向主计算机23询问请求信息。

主计算机23将该检体的请求信息报告给操作控制部21。操作控制部21基于此时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决定传送路径。此时接收到的请求信息设为在该检体途经分析装置13并进行分析后收纳到收纳部3的请求。

检体所到达的各装置在检体到达时向操作控制部21进行报告。操作控制部21判断是否需要利用各装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内容指示给各装置。各装置根据操作控制部21的指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报告给操作控制部21。

然后,接收到报告的操作控制部21基于处理结果以及投入该检体时生成的传送路径,向下一个途经的装置发出传送指示。

由此,从投入部4投入的检体经由分注部5、传送线6、传送线7、移载机9传送到分析装置12并进行分析。

然后,从分析装置12返回到移载机9的该检体被读取检体id,经由传送线7、传送线6、分注部5、投入部4并收纳到收纳部3。

此时,在收纳到收纳部3之前,读取该检体的检体id,确认是否有异常。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在检体从投入部4投入后到走过此处决定的传送路径即移载机9、分析装置12、收纳部3的路径并被收纳的期间内,即使分析装置12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也无法变更传送路径。

因此,在图7的示例中,在通过分析装置检测出检体的分析异常结果的情况下,每次都需要进行使检体从分析装置返回至收纳部3的动作,有时检体的分析处理需要较长时间。

对此,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那样,分析了检体的分析装置在检体的分析结果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基于该检体的分析结果中存在异常的信息(发生异常的情况、异常的种类),操作控制部21重新生成检体的传送路径,并根据重新生成的传送路径传送该检体。

由此,存在异常结果的检体无需经由收纳部3就能传送至合适的分析装置,因此能缩短检体的分析处理。

此外,通过使基于针对检体请求的请求项目进行分注的每一个子检体容器都具有优先度,并根据该优先度进行分注,从而能减少在母检体的检体量小于总分注量时延迟报告检查结果的风险。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实现一种检体传送系统及检体传送方法,在投入检体后接收到追加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重新设定检体的传送路径。

另外,利用上述主计算机23进行的动作能全部通过操作控制部21执行。

标号说明

1请求接收地点

2、15、16、17目的地决定地点

3收纳部

4投入部

5分析部

6、7、8传送线

9、10、11移载机

12、13、14分析装置

21操作控制部

22通信电缆

23主计算机

24对装置通信处理部

25对主机通信处理部

26传送路径生成部

27传送优先顺序db(传送优先顺序存储部)

28请求信息db(请求信息存储部)

29控制部

30存储部

31输入输出部

32、40、50、90、101、111信息读取装置

33检体容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