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9671发布日期:2019-02-19 18: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性能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是应用于新车研究开发的实验、新车的出厂检测和交通管理部门对上路车辆定期检测的测试装置。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国民收入也越来越高,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然而汽车检测设备比较落后,检测速度跟不上实际需要,车主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等待上,如何提高车辆制动检测的速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目前的车辆制动检测装置都是等待电脑控制台启动2或4个制动检测装置之后,再启动车辆达到需要的时速,以备检测,浪费等待时间,同时,现有的测试车辆为了获得一定的测试速度,车辆必须以一定的书读驶过一端低矮的平台,继而驾驶员在平台上踩刹车或者拉手刹,使得在车辆下方的平板下面的传感器将制动力变为电信号,平台占用空间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设有车辆推动组件的驱动装置,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真实性、又能缩短检测路程的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包括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右后轮驱动装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第二推动组件和电脑控制台;

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水平地分设于地面,且分别用于待测的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的检测;

左前轮驱动装置或右前轮驱动装置上设有第一光电开关,左前轮驱动装置或右前轮驱动装置上设有称重检测装置和制动检测装置;

左后轮驱动装置或右后轮驱动装置上设有第二光电开关,配合第一光电开关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处于检测位置,左后轮驱动装置或右后轮驱动装置上设有液压缸组件;

第二推动组件设在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的后部,用于推动待测的车辆,并产生车辆的初始速度;

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右后轮驱动装置、称重检测装置、制动检测装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二推动组件均数据连接电脑控制台。

左后轮驱动装置或右后轮驱动装置上设有前后方向的轨道。

第一光电开关包括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和第一红外接收装置,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和第一红外接收装置分设于左前轮或右前轮的行驶路径的两侧。

第二光电开关包括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分设于左后轮或右后轮的行驶路径的两侧。

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均包括设在底部的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制动架,制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粘沙板。

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均包括设在底部的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制动架,制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粘沙板;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的后边可旋转地铰接在粘沙板上,第二推动板的后边与第二气缸的活动杆的末端铰接,第二气缸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动杆回缩后,第二推动板的后边向下旋转至与粘沙板平齐。

第二推动板的上表面设有粘沙板。

左前轮驱动装置和右前轮驱动装置均包括设在底部的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制动架,制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粘沙板;还包括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设在左前轮驱动装置和右前轮驱动装置的前部,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推动板,第一推动板的后边可旋转地铰接在粘沙板上,第一推动板的前边与第一气缸的活动杆的末端铰接,第一气缸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动杆回缩后,第一推动板的前边向下旋转至与粘沙板平齐;第一气缸数据连接电脑控制台,用于推动车辆,使得车辆退回到初始测试位置。

第一推动板的上表面设有粘沙板。

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待测的车辆从后向前开上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的粘沙板,顺次经过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一光电开关,电脑控制台顺次接到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两次和第一光电开关的信号一次;

步骤二、电脑控制台自动启动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推动车辆的左后轮和右后轮,并产生车辆的初始速度;

步骤三、电脑控制台自动启动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的作动;

步骤四、电脑控制台记录、处理和打印检测数据;

步骤五、电脑控制台自动启动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推动车辆的左前轮和右前轮,用于推动车辆,使得车辆退回到初始测试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二到步骤五,可实现多次取得数据;

步骤七、车辆向前边前进驶出,车辆再次经过第一光电开关,电脑控制台单独接到第一光电开关的信号,电脑控制台自动停止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的作动;或者车辆向后边后退驶出,车辆再次经过第二光电开关,电脑控制台单独接到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电脑控制台自动停止左前轮驱动装置、右前轮驱动装置、左后轮驱动装置和右后轮驱动装置的作动。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设有车辆推动组件的驱动装置,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节约等待时间,又能缩短检测路程,快速实现多次检测,然后取其平均值,或者舍去奇异的离散点,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车辆向前前进的检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辆向后后退的检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前轮驱动装置或右前轮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前轮驱动装置或右前轮驱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左后轮驱动装置或右后轮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左后轮驱动装置或右后轮驱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制动检测的原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左前轮驱动装置,2、右前轮驱动装置,3、左后轮驱动装置,4、右后轮驱动装置,5、电脑控制台,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7、车辆,8、第一光电开关,81、第一红外发射装置,82、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第二光电开关,91、第二红外发射装置,92、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称重检测装置,11、制动检测装置,12、机架,13、制动架,14、粘沙板,141、第一推动板,142、第二推动板,15、液压缸组件,16、轨道,100、左前轮,200、右前轮,300、左后轮,400、右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包括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右后轮驱动装置4、第一光电开关8、第二光电开关9、第二推动组件和电脑控制台5,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右后轮驱动装置4、第一光电开关8、第二光电开关9、第二推动组件均数据连接电脑控制台5,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均包括设在底部的机架12、设在机架12上的制动架13,制动架13的上表面均设有粘沙板14,粘沙板14即是表面粘沙的平板构成,粘沙板14能够提高摩擦力,提高制动效果。如图7所示,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水平地分设于地面,且分别用于待测的车辆7的左前轮100、右前轮200、左后轮300和右后轮400的检测,目前的两轮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提高检测速度的需要,左前轮100、右前轮200、左后轮300和右后轮400的同时检测,成为节约时间的需要。待测的车辆7驶入驱动装置,四个车轮分别位于四个驱动装置上,在测试过程中,动力驱使动力装置的上表面在正反两个方向进行连续的直线往返换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车身也进行前后的换向运动,从而迅速地降低车身的运动速度。在测试脚制动时,左前驱动装置和右前驱动装置相互之间、左后驱动装置和右后驱动装置相互之间的上表面位移方向相反和上表面线速度方向分别相反,使得左前轮100与右前轮200、左后轮300与右后轮400之间制动力的方向分别相反,还有,同侧之间,即左前轮驱动装置1与左后轮驱动装置3之间、右前轮驱动装置2与右后轮驱动装置4之间的上表面位移方向相反和上表面线速度方向分别相反,降低车辆7受到制动力合力。测试手制动时,左前驱动装置和右前驱动装置相互之间、左后驱动装置和右后驱动装置相互之间的上表面位移方向相反和上表面线速度方向分别相反,使得左前轮100与右前轮200、左后轮300与右后轮400之间制动力的方向分别相反,但是,对于手制动器为中央制动器的车辆7,左前驱动装置和右前驱动装置相互之间、左后驱动装置和右后驱动装置相互之间的上表面位移方向相反和上表面线速度方向为相同,由于各个驱动装置上表面的往返运动,仍然可以得到需要的测试效果。

左前轮驱动装置1或右前轮驱动装置2上设有称重检测装置10和制动检测装置11,称重检测装置10包含有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7的重量,将车辆7的重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并传输给电脑控制台5;制动检测装置11包含制动感应器,制动感应器可以设在制动架13上,当车辆7以速度v0在粘沙板14上行驶并刹车时,制动装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挤压制动感应器,挤压制动感应器在压力作用下降所受的压力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并传输给电脑控制台5,电脑控制台5根据收到的电信号计算车辆7的制动性能。左前轮驱动装置1或右前轮驱动装置2上设有第一光电开关8,左后轮驱动装置3或右后轮驱动装置4上设有第二光电开关9,第二光电开关9配合第一光电开关8用于检测车辆7是否处于检测位置,左后轮驱动装置3或右后轮驱动装置4上设有液压缸组件15,电脑控制台5根据设置程序,指令液压缸组件15为驱动装置提供向前或向后两个方向的作用力。

第二推动组件设在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的后部,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62和第二推动板142,第二推动板142的上表面可以设有粘沙板14,第二推动板142的后边可旋转地铰接在粘沙板14上,第二推动板142的后边与第二气缸62的活动杆的末端铰接,第二气缸62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12上,第二气缸62数据连接连接电脑控制台5,电脑控制台5控制第二气缸62推动左后轮300和右后轮400,并使得车辆7得到初始速度v0,车辆7在此速度空挡滑行,电脑控制台5开始记录数据。而且,第二气缸62推动左后轮300和右后轮400,并使得车辆7得到初始速度v0,保证初始测试速度v0的一致性,摒弃在地面上挂挡驱动,由于加油量不一、车辆7的质量不一而造成的误差,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节约等待时间,又能缩短检测路程。随后,电脑控制台5控制第二气缸62的活动杆回缩后,第二推动板142的后边向下旋转至与粘沙板14平齐,不影响检测,也可以准备下次的检测。

还包括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设在左前轮驱动装置1和右前轮驱动装置2的前部,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61和第一推动板141,第一推动板141的后边可旋转地铰接在粘沙板14上,第一推动板141的前边与第一气缸61的活动杆的末端铰接,第一气缸61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12上,第一气缸61的活动杆回缩后,第一推动板141的前边向下旋转至与粘沙板14平齐;第一气缸数据连接电脑控制台5,电脑控制台5控制第二气缸62推动左前轮100和右前轮200,用于推动车辆7,使得车辆7退回到初始测试位置,快速准备次回的检测。引入第一推动组件对于车辆7检测是必要的,使得车辆7退回到初始测试位置,快速准备次回的检测,快速实现多次检测,然后取其平均值,或者舍去奇异的离散点,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右后轮驱动装置4、称重检测装置10、制动检测装置11、第一光电开关8和第二光电开关9均数据连接电脑控制台5,电脑控制台5设有预定的检测程序,由车辆7的轮胎驶过第一光电开关8和/或第二光电开关9的次数,作为电脑控制台5启动和停止检测的开关。第一光电开关8包括第一红外发射装置81和第一红外接收装置82,第一红外发射装置81和第一红外接收装置82分设于左前轮100或右前轮200的行驶路径的两侧。第二光电开关9包括第二红外发射装置91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92,第二红外发射装置91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92分设于左后轮300或右后轮400的行驶路径的两侧。待测的车辆7顺次经过第二光电开关9和第一光电开关8,电脑控制台5顺次接到第二光电开关9的信号两次和第一光电开关8的信号一次,电脑控制台5自动启动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已测车辆7向前方驶出,车辆7再次经过第一光电开关8,电脑控制台5单独接到第一光电开关8的信号,电脑控制台5自动停止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

优选的实施例一,左后轮驱动装置3或右后轮驱动装置4上设有前后方向的轨道16,使得左后轮驱动装置3或右后轮驱动装置4上表面的粘沙板14能够稳定地前行或后退。

优选的实施例二,左前轮驱动装置1或右前轮驱动装置2上设有前后方向的轨道16,使得左前轮驱动装置1或右前轮驱动装置2上表面的粘沙板14能够稳定地前行或后退。

一种板式车辆制动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待测的车辆7从后向前开上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的粘沙板14,顺次经过第二光电开关9和第一光电开关8,电脑控制台5顺次接到第二光电开关9的信号两次和第一光电开关8的信号一次;

步骤二、电脑控制台5自动启动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推动车辆7的左后轮300和右后轮400,并产生车辆7的初始速度;

步骤三、电脑控制台5自动启动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的作动;

步骤四、电脑控制台5记录、处理和打印检测数据;

步骤五、电脑控制台5自动启动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推动车辆7的左前轮100和右前轮200,用于推动车辆7,使得车辆7退回到初始测试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二到步骤五,可实现多次取得数据;

步骤七、车辆7向前边前进驶出,车辆7再次经过第一光电开关8,电脑控制台5单独接到第一光电开关8的信号,电脑控制台5自动停止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的作动;或者车辆7向后边后退驶出,车辆7再次经过第二光电开关9,电脑控制台5单独接到第二光电开关9的信号,电脑控制台5自动停止左前轮驱动装置1、右前轮驱动装置2、左后轮驱动装置3和右后轮驱动装置4的作动。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