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子液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364发布日期:2018-08-21 17:1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浮子液位计。



背景技术:

磁浮子液位计是一种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的液位测量仪表,被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液位的场合。

对于应用在高压场合的磁浮子液位计来说,磁浮子耐压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磁浮子液位计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磁浮子通常为直筒状结构,且通常会采用增加磁浮子壁厚的方式,或者在磁浮子内增设筋板以及在侧壁上设置滚压沟槽等方式,来提高磁浮子的耐压能力,进而提高磁浮子液位计的性能。

然而,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来提高磁浮子的耐压能力,都会增加磁浮子的重量,降低磁浮子的漂浮能力,不利于磁浮子液位计的正常使用,而且,结构较复杂,加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浮子液位计,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磁浮子浮力的前提下,提高磁浮子的耐压能力,同时,使得磁浮子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浮子液位计,包括:

测量筒和磁浮子;

所述磁浮子包括第一浮子和至少一个呈球体状的第二浮子,所述第一浮子内设置有磁钢,所述第一浮子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所述第一浮子和所述第二浮子在所述测量筒的导向作用下依次可活动地排列于所述测量筒内。

具体地,所述第二浮子的外径均相等,且所述第二浮子的外径与所述测量筒的内径相适配。

具体地,所述第一浮子包括两个半球壳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半球壳之间的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外径与所述测量筒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磁钢设置于所述圆柱筒内,所述磁钢的长度与所述圆柱筒的长度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浮子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磁钢固定在所述圆柱筒内。

具体地,两个所述半球壳分别取为第一半球壳和第二半球壳,所述第一半球壳为靠近所述第二浮子的半球壳,所述第一半球壳具有与所述圆柱筒连接的连接端;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外壁且环绕所述第一半球壳一周的沟槽,所述沟槽在所述第一半球壳内形成凸台;

所述磁钢承托于所述凸台上。

具体地,两个所述半球壳、所述圆柱筒和所述第二浮子均由钛合金制成。

具体地,所述测量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磁浮子相配合的双色磁翻板,所述双色磁翻板用于指示液位。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磁浮子液位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子液位计,通过将磁浮子设计为由内部设置磁钢的第一浮子和数量至少为一个的第二浮子构成,且第一浮子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每个第二浮子均呈球体状,实现了当该磁浮子液位计工作时,液体的压强会沿着磁浮子的各个球面进行多方向的分散分布,而不会进行单方向的集中分布,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磁浮子的耐压性能更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磁浮子的耐压能力,且没有增加磁浮子的重量,进而不会影响磁浮子的浮力大小;而且,通过球面与液体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积会大于筒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提高了磁浮子的浮力;同时,第一浮子与各个第二浮子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而是通过浮力作用相互抵接,结构简单,加工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浮子液位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申请的磁浮子液位计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浮子液位计,包括测量筒1和磁浮子2;磁浮子2包括第一浮子21和至少一个呈球体状的第二浮子22,第一浮子21内设置有磁钢211,且第一浮子21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在测量筒1的导向作用下依次可活动地排列于测量筒1内。

该磁浮子2液位计中,测量筒1可以为直筒状结构,且在测量筒1的外壁上可以设置与磁浮子2中第一浮子21内的磁钢211相配合的双色磁翻板3,该双色磁翻板3用于与磁钢211通过磁耦合作用来指示液位。而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均可以为空心结构,且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可以在测量筒1的导向作用下依次排列在测量筒1内,其中,第二浮子22的数量可以根据所测液体的密度而定,如若液体的密度较小,则可以增加第二浮子22的数量以增加磁浮子2的整体长度,从而保证磁浮子2能漂浮于液面,反之,则可以减少第二浮子22的数量。当该磁浮子2液位计测量液体的液位时,第一浮子21和各个第二浮子22之间会因浮力作用和测量筒1的导向作用而相互抵接,即各个第二浮子22相互抵接,而位于最上端的第二浮子22与第一浮子21下端的球面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浮子21在第二浮子22的支撑下漂浮于液面,此时,液体的压强会沿着第一浮子21两端的球面和每个第二浮子22的球面进行多方向的分散分布,避免了磁浮子2因受力集中而产生的变形破损或因增加重量而导致的浮力减小的弊端,其中,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之间无需进行连接,而是通过浮力作用和测量筒1的导向作用而相互抵接,从而避免了各个浮子之间存在连接关系而易在加工时造成损坏,进而使得磁浮子2的加工更方便灵活;同时,磁浮子2通过球面与液体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积还会大于通过筒面与液体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积,因此,该磁浮子2的浮力大小也优于直筒式磁浮子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子液位计,通过将磁浮子设计为由内部设置磁钢的第一浮子和数量至少为一个的第二浮子构成,且第一浮子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每个第二浮子均呈球体状,实现了当该磁浮子液位计工作时,液体的压强会沿着磁浮子的各个球面进行多方向的分散分布,而不会进行单方向的集中分布,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磁浮子的耐压性能更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磁浮子的耐压能力,且没有增加磁浮子的重量,进而不会影响磁浮子的浮力大小;而且,通过球面与液体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积会大于筒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提高了磁浮子的浮力;同时,第一浮子与各个第二浮子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而是通过浮力作用相互抵接,结构简单,加工灵活。

具体地,参见图1,各个第二浮子22的外径均相等,且每个第二浮子22的外径与测量筒1的内径相适配,从而使得各个第二浮子22可以更好地在测量筒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移动,并可在测量筒1内按照直线排列来更好地对第一浮子21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使得第一浮子21可以更好地对液位进行测量控制。

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浮子21包括两个半球壳(212,213)和连接于两个半球壳(212,213)之间的圆柱筒214,且圆柱筒214的外径与测量筒1的内径相适配;磁钢211设置于圆柱筒214内,且磁钢211的长度与圆柱筒214的长度相同。其中,第一浮子21的两个半球壳(212,213)形成其两端的半球形接触面,其下端的半球壳用于与其下端的第二浮子22相抵接,而且,两个半球壳(212,213)通过圆柱筒214密封连接,以防止液体进入第一浮子21内;通过将磁钢211设置在第一浮子21的圆柱筒214内,且圆柱筒214的外径与测量筒1的内径相适配,不仅便于磁钢211在第一浮子21内的放置与安装,还有效防止了第一浮子21在测量筒1内发生翻转,从而防止了磁钢211发生翻转,进而保证了磁钢211的正常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浮子21和各个第二浮子22在测量筒1内安装直线排列,进一步使得第一浮子21可以更好地对液位进行测量控制;此外,为了保证第一浮子21的耐压能力,圆柱筒214的长度与磁钢211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浮子21中圆柱筒214的长度可以由磁钢211的长度来决定,使得圆柱筒214的长度不至于太长,从而避免增大磁浮子2上受力集中区域,进而保证了磁浮子2的耐压能力。

为了进一步便于磁钢211在第一浮子21内的安装,该第一浮子21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用于将磁钢211固定在圆柱筒214内。该固定机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形式,只要可以实现将磁钢211定位在第一浮子21的圆柱筒214内即可,但是,为了使得第一浮子21的结构更加简单,参见图1,将第一浮子21的两个半球壳分别取为第一半球壳212和第二半球壳213,第一半球壳212为靠近第二浮子22的半球壳,第二半球壳213为远离第二浮子22且位于最上端的半球壳,所述第一半球壳212具有与圆柱筒214连接的连接端;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圆柱筒214连接端的外壁且环绕第一半球壳一周的沟槽215,该沟槽215在第一半球壳212内形成凸台,使得磁钢211可以承托于凸台上,从而防止了磁钢211向下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该沟槽215的设置,还可以提高第一半球壳212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一浮子21的耐压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磁浮子2的耐压能力。

具体地,参见图1,两个半球壳(212,213)、圆柱筒214和第二浮子22均由钛合金制成。也就是说,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由于钛合金具有较高强度、较高耐腐蚀性且重量较轻等优点,因此,将第一浮子21和第二浮子22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可以进一步提高磁浮子2的耐压能力和浮力,从而使得磁浮子2可以更好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子液位计,通过将磁浮子设计为由内部设置磁钢的第一浮子和数量至少为一个的第二浮子构成,且第一浮子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每个第二浮子均呈球体状,实现了当该磁浮子液位计工作时,液体的压强会沿着磁浮子的各个球面进行多方向的分散分布,而不会进行单方向的集中分布,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磁浮子的耐压性能更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磁浮子的耐压能力,且没有增加磁浮子的重量,进而不会影响磁浮子的浮力大小;而且,通过球面与液体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积会大于筒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同样长度的磁浮子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提高了磁浮子的浮力;同时,第一浮子与各个第二浮子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而是通过浮力作用相互抵接,结构简单,加工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