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A测试托板及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2844发布日期:2018-09-21 20:5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A测试托板及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PCBA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的简称,是PCB空板经过SMT上件,再经过DIP插件的整个制程,即成品线路板。

通信产品的机盘生产包括装配和测试两部分,一般情况下,PCBA与机盘结构件装配好后再进行测试。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机盘装配和PCBA的功能都越来越复杂,对于故障率较高的PCBA,为避免反复拆装,需对PCBA进行预测,测试通过后再和结构件组装起来。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PCBA测试托板为现有常用的一种,PCBA的测试工装包括测试托板b和测试子框c两部分组成,其测试流程为:PCBAa对准测试托板b的面板开孔,水平插入到位,再用多个螺钉紧固,形成测试机盘;将测试机盘插入测试子框c并完成相关电性能测试后,拆掉所有紧固螺钉,抽出PCBA a,从而完成PCBA a的测试流程。该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实用,但是,仍然存在如下弊端:在拆装过程中,对PCBA a与测试托板b的对位要求较高,由于面板屏蔽结构的存在,导致PCBA a插入力较大,同时紧固螺钉安装及拆除过程较为繁琐等因素,不能满足机盘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可以快速拆装PCBA,提高PCBA的测试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所述PCBA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托板本体,所述托板本体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

至少一个夹具,所述夹具设于所述托板本体上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PCBA。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定位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底端固定于所述托板本体上;所述基座顶部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

操作柄,所述操作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操作柄一端远离所述基座且另一端位于两所述安装座之间;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包括夹持杆和用于抵持或松开所述PCBA的夹持螺栓;所述夹持杆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另一所述安装座;所述夹持杆一端与所述操作柄位于两所述安装座之间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夹持螺栓竖直活动穿设于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螺栓螺接于所述夹持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紧固螺母,所述夹持杆上设有条形孔,所述夹持螺栓活动穿设于所述条形孔;两所述紧固螺母均螺接于所述夹持螺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夹持杆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螺栓底部设有软质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螺栓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直径,当所述夹具夹持固定所述PCBA时,所述夹持螺栓抵持于其中一所述安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本体上还凸设有若干用于承载所述PCBA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本体前侧端面上设有用于插拔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其包括:

测试子框,所述测试子框背板内侧设有连接器;

如上任一所述的PCBA测试托板,所述托板本体左右两侧水平滑设于所述测试子框内,并使所述PCBA测试托板具有测试状态和非测试状态;当所述PCBA测试托板上安装有所述PCBA且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PCBA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托板本体的前面板断开,使之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托板,实现了PCBA在竖直方向上的拆装,由于在托板本体上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定位柱的定位,取代了通过前面板的夹持定位,使得在测试过程中拆装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提高了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夹具夹持固定PCBA,相对于螺钉的固定方式,其拆装PCBA速度更加快速,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生产效率。

(2)采用夹具固定这种方式,夹持非常方便,松开也非常方便,节省大量手工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夹持稳定,使得PCBA在测试时不会出现晃动、偏移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PCBA测试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插入测试子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A测试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A测试托板固定PCBA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A测试托板固定PCBA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处于非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板本体;10、定位柱;11、支撑柱;12、把手;2、夹具;20、基座;200、安装座;21、操作柄;22、夹持部;220、夹持杆;221、夹持螺栓;222、紧固螺母;223、条形孔;3、测试子框;30、连接器;4、PCB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参见图3中所示,夹具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托板本体1左右两侧,夹具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托板本体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内,这样确保托板本体1在插入测试子框中时更加顺畅,如果夹具2凸出托板本体1左右两侧,则会阻挡托板本体1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将托板本体1的前面板断开,使之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托板,实现了PCBA 4在竖直方向上的拆装,由于在托板本体1上设置有定位柱10,通过定位柱10的定位,取代了通过前面板的夹持定位,使得在测试过程中拆装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提高了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夹具2夹持固定PCBA 4,相对于螺钉的固定方式,其拆装PCBA 4速度更加快速,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三个定位柱10,且三个定位柱1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通过设置三个定位柱10,且三个定位柱1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对PCBA 4进行定位,定位效果更好。

实施例3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

其中,参见图7-图8所示,夹具2包括基座20、操作柄21和夹持部22;基座20底端固定于托板本体1上,如通过螺栓方式可拆卸固定;基座20顶部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200;操作柄2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其中一安装座200上,操作柄21一端远离基座20且另一端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夹持部22包括包括夹持杆220和用于抵持或松开PCBA 4的夹持螺栓221;夹持杆22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另一安装座200;夹持杆220一端与操作柄21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的一端转动连接,且夹持螺栓221竖直活动穿设于夹持杆220的另一端。上述转动连接可以采用转轴等常用方式实现。

夹具2具有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当处于夹持状态时,操作柄21与夹持杆220均水平,当处于非夹持状态时,操作柄21与夹持杆220相连的一端均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形成的凹槽中,此时操作柄21与夹持杆220整体呈V字形。

夹具2的工作原理为:将夹具2固定在托板本体1上,扳转操作柄21使其远离基座20的一端向下旋转,操作柄21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的一端向上翘起,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夹持杆220,夹持杆220穿设有夹持螺栓221的一端向下运动,夹持螺栓221最终将PCBA 4压紧固定。

采用这种方式,夹持非常方便,松开也非常方便,节省大量手工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夹持稳定,使得PCBA 4在测试时不会出现晃动、偏移等问题。

实施例4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

其中,参见图7-图8所示,夹具2包括基座20、操作柄21和夹持部22;基座20底端固定于托板本体1上,如通过螺栓方式可拆卸固定;基座20顶部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200;操作柄2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其中一安装座200上,操作柄21一端远离基座20且另一端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夹持部22包括包括夹持杆220和用于抵持或松开PCBA 4的夹持螺栓221;夹持杆22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另一安装座200;夹持杆220一端与操作柄21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的一端转动连接,且夹持螺栓221螺接于夹持杆220的另一端,夹持螺栓221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位于夹持杆220上下两侧。通过螺接的方式,可以方便调整夹持螺栓221的位置,以便于夹持得更紧,同时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PCBA 4。

实施例5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

其中,参见图7-图8所示,夹具2包括基座20、操作柄21和夹持部22;基座20底端固定于托板本体1上,如通过螺栓方式可拆卸固定;基座20顶部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200;操作柄2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其中一安装座200上,操作柄21一端远离基座20且另一端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夹持部22包括包括夹持杆220和用于抵持或松开PCBA 4的夹持螺栓221以及两个紧固螺母222;夹持杆22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另一安装座200;夹持杆220一端与操作柄21位于两安装座200之间的一端转动连接,且夹持杆220另一端上设有条形孔223,夹持螺栓221竖直活动穿设于夹持杆220的条形孔223,两紧固螺母222均螺接于夹持螺栓221上且分别位于夹持杆220上下两侧。

在夹持杆220上设置条形孔223,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夹持螺栓221在PCBA 4上的夹持位置,增大了夹具2的夹持范围,而两个紧固螺母222可以方便调整夹持螺栓221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PCBA 4,同时在上下两个位置拧紧固定夹持螺栓221,防止其晃动而导致测试失败。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夹持螺栓221底部设有软质垫层。在夹持螺栓221夹持PCBA 4的一端设置软质垫层,在软质垫层的缓冲保护下,避免夹持螺栓221将PCBA 4夹坏。软质垫层可以采用泡沫棉、橡胶等材质。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夹持螺栓221直径大于安装孔直径,当夹具2夹持固定PCBA 4时,夹持螺栓221抵持于其中一安装孔上。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抵持在PCBA 4的设有安装孔位置上,减小了夹持螺栓221与PCBA 4的接触面积,可以避免夹持螺栓221将PCBA 4夹坏;另一方面,夹持螺栓221使得PCBA 4在托板本体1上夹持固定得更加稳定。

实施例8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托板本体1上还凸设有若干用于承载PCBA 4的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高度小于定位柱10的高度。由于是需要测试PCBA 4,为了确保PCBA 4不会晃动,定位柱10与安装孔是正好匹配的,因此,设置支撑柱11,使PCBA 4与托板本体1之间存在间隙,可以很方便将PCBA 4从定位柱10上取下。

更好地,支撑柱11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直径,且当支撑柱11支撑PCBA 4时,支撑柱11抵持于其中一安装孔,其好处是,由于支撑柱11抵持在PCBA 4的设有安装孔位置上,减小了支撑柱11与PCBA 4的接触面积,可以避免支撑柱11对PCBA 4的损伤。

更进一步地,配合实施例7,在托板本体1上设置的支撑柱11与夹持螺栓221相对应,二者对应同一个安装孔,这样做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包括的好处是:PCBA 4的上下两面正好被夹持螺栓221和支撑柱11抵持,相对于PCBA 4底下悬空而顶上被夹持螺栓221夹持,不会出现PCBA 4被夹断夹坏的危险。

实施例9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CBA测试托板,其用于承载PCBA 4,PCBA 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PCBA测试托板包括托板本体1和至少一个夹具2;托板本体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安装孔相配合;夹具2设于托板本体1上并用于夹持固定PCBA 4。托板本体1前侧端面上设有用于插拔的把手12,图中设有两个把手12,两把手12分别位于托板本体1前侧端面两侧,使得在插拔托板本体1时省时省力,并保证测试时连接器之间的有效接触。

实施例10

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工装,其包括测试子框3和如前的PCBA测试托板;测试子框3背板内侧设有连接器30;托板本体1左右两侧水平滑设于测试子框3内,并使PCBA测试托板具有测试状态和非测试状态;当PCBA测试托板上安装有PCBA 4且处于测试状态时,PCBA 4与连接器30连接。

滑设方式有多中,比如,在测试子框3左右两侧均设置滑轨,滑轨上开设有滑槽,两滑槽槽口相对设置,托板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滑设于两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