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带槽工件的分度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950发布日期:2018-09-14 22: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检具,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带槽工件的分度检具。



背景技术:

圆柱形带槽工件最为常见的体现形式包括瓣型丝锥、螺旋钻等等。其中对于上述工件检测是否为合格产品的指标之一,就是其各瓣间的分度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目前,对于分度值的检测需要通过各个检测设备计算出相应数值,再通过复杂的计算公式才能得出各瓣之间的实际误差值,最终才能确定相应工件加工工艺是否符合标准。采用现有技术既费时又费力,同时还由于检测、计算环节较多,从而增大了误差的不稳定性,进而不能近乎精确的得出实际误差值,最终给予操作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工艺纠偏带来了诸多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检测准确、直观、方便的圆柱形带槽工件的分度检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形带槽工件的分度检具,包括一L状的直角的支架,该支架的水平端上开设有垂直向下的安置孔A,在安置孔A内设有千分表,并通过一螺钉活动固定在水平端上,而支架的竖直端上开设有水平的安置孔B,在安置孔B内设有一顶针,并通过一螺钉活动固定在竖直端上,千分表与顶针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垂直设置;同时在支架的竖直端且靠近水平端处还设有水平连接杆,其水平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根据圆周封闭原理,即圆周分度一周的累积误差值应为零,进而采用相对测量的计算方法,就是先以某一分度角为初始基准角(设定为0′),之后把其它分度角依次与初始分度角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各个分度角实测误差值,在计算出实测误差平均值,如果实测误差平均值为0′,则各个分度角为标准值,如果实测误差平均值不为0′,则各个分度角之间存在误差,最终计算得出各个分度角的实际误差值,此时操作工人应根据各个分度角的实际误差值进行工艺纠偏,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准确、直观。

所述支架的水平端上开设有若干个垂直向下的安置孔A。

所述支架的竖直端上开设有若干个水平的安置孔B。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支架;2.千分表;3.顶针;4.水平连接杆;5.四瓣丝锥;5a.瓣一;5b.瓣二;5c.瓣三;5d.瓣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圆柱形带槽工件的分度检具,包括一L状的直角的支架1,该支架1的水平端上开设有垂直向下的安置孔A,在安置孔A内设有千分表2,并通过一螺钉活动固定在水平端上,而支架1的竖直端上开设有水平的安置孔B,在安置孔B内设有一顶针3,并通过一螺钉活动固定在竖直端上,千分表2与顶针3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垂直设置;同时在支架1的竖直端且靠近水平端处还设有水平连接杆4,其水平连接杆4的自由端设有外螺纹。

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直径规格的圆柱形带槽工件,还可以在所述支架1的水平端上开设有若干个垂直向下的安置孔A;或者在所述支架1的竖直端上开设有若干个水平的安置孔B,进而调整千分表2或者顶针3的工作位置。

下面将以一四瓣丝锥5的实际检测过程进行实际说明,此实际说明仅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并不能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首先需要调整该检具——通过水平连接杆4固定在悬臂上,并将四瓣丝锥5夹持在顶尖架上,放于千分表2与顶针3之间。先调整顶针3的位置,即使顶针3抵顶于四瓣丝锥5的瓣一5a上,其顶针3的尖端尽量靠近瓣一5a的外圆处并固定顶针3;之后转动四瓣丝锥5使其瓣二5b顶底在千分表2的测针上,千分表2的测针尽量顶底在瓣二5b的外圆处并固定千分表2,此时对千分表2进行归零设置,即瓣一5a与瓣二5b之间的分度角作为初始基准角,其值为0′。其次依此设置,依此移出并转动丝锥,再实测得瓣二5b与瓣三5c的分度角为-4′;瓣三5c与瓣四5d的分度角为+5′;瓣四5d与瓣一5a的分度角为-9′。

计算实测误差平均值k=(0′-4′+5′-9′)/4=-2′。

这是说明初始基准角与理论公称值不等,各个分度角均在一个偏离值k,因此各个实测分度值(0′、-4′、+5′、-9′)应当减去该偏离值k,最终才能使其各个分度值符合工艺标准。

最终操作人员会以此偏离值k进行各个分度角的工艺纠偏,最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