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支架专用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942发布日期:2018-09-14 22: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支架专用的综合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Q5-NF车轮支架专用检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是城市中所有交通工具中比重最大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巨大的需求量,汽车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地革新技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成了汽车行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增加,汽车上各个部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机加行业的检具增加了检测效率要求减少测量辅助时间。因此在大批量高精度产品的加工中综合检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支架专用检具,安装在检具底板上的8支检棒检测车轮支架的各部位角度、距离、直径,节省了测量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轮支架专用检具,包括:

检具底板,其上开设定位孔;

浮动定位销,其通过底座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上,所述浮动定位销对工件进行定位安装;

铰链,其一端铰接在所述浮动定位销上,另一端选择性扣合在所述检具底板上,所述铰链用于固定工件;

8个导向座,其分别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的定位孔上;

8支检棒,其分别通过导向座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上,所述检棒用于检测工件的角度、距离和孔径。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座上开设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检棒包括:

导向套,其套设在导向座的通孔内,用于将检棒固定在所述导向座上;

检测销,其插入所述导向套内并可沿导向套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检测工件的角度、距离和孔径。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套设有轴肩,所述轴肩对导向套进行限位。

优选的是,所述检棒还包括:端面测量销,其套设在所述导向套和检测销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端面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检棒还包括:仪表,其布设在所述检棒远离导向套的一端,用于显示检测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简单有效的机构,实现铰链快速装夹;2、检具实现各角度位置测量,节省了测量时间,方便生产线人员操作;2、作方便,制造成本适中,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支架专用检具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支架专用检具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A位置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位置剖视图。

图5是图1中C-C位置剖视图。

图6是图1中D-D位置剖视图。

图7是图1中E-E位置剖视图。

图8是图1中F-F位置剖视图。

图9是图1中G-G位置剖视图。

图10本使用新型的第五检棒结构图。

图11本使用新型的车轮支架专用检具对工件进行检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车轮支架专用检具,用于检测图11所示的工件42各检测部位的角度、距离和孔径,检具包括:第一检棒1、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第四检棒4、第五检棒5、第六检棒6、第七检棒7、第八检棒8、铰链9、浮动定位销10、底座11、检具底板12、检具底脚13。

检具底板12上开设多组定位孔,其下端面安装4个检具底脚13,检具底脚13固定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检具底板12并保证检具底板12保持水平,从而保证检具底板12上的检棒的测量精度;浮动定位销10通过底座11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浮动定位销10对工件42进行定位安装;铰链9一端铰接在所述浮动定位销10上,另一端选择性扣合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当工件42安装在浮动定位销10上,所述铰链9的另一端扣合在检具底板12上,对工件42进行快速夹紧固定;当需要移出工件42时,打开铰链9即可将工件42移出,实现快速夹紧或移出工件42,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的效率。

8个导向座分别为第一导向座16、第二导向座23、第三导向座25、第四导向座32、第五导向座35、第六导向座37、第七导向座41和第八导向座,8个导向座分别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的定位孔上;

8支检棒分别为第一检棒1、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第四检棒4、第五检棒5、第六检棒6、第七检棒7、第八检棒8,所述第一检棒1通过第一导向座16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二检棒2通过第三导向座25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三检棒3通过第五导向座35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四检棒4通过第四导向座32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五检棒5通过第八导向座垂直于所述检具底板12,第六检棒6通过第二导向座23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七检棒7通过第六导向座37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八检棒8通过第七导向座41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8支检棒分别测量工件42各检测部位的孔径、距离和角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棒1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43.591±5°,第二检棒2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7.492±5°,第三检棒3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24.902±5°,第四检棒4平行于所述检具底板12,第五检棒5垂直于所述检具底板12,第六检棒6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12.891±5°,第七检棒7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19.42±5°,第八检棒8与所述检具底板12的夹角为4.051±5°,提高测量工件42各检测部位的角度测量精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座16、第二导向座23、第三导向座25、第四导向座32、第五导向座35、第六导向座37、第七导向座41和第八导向座上分别开设通孔,所述通孔内径与对应检棒的外径相同,用于快速安装检棒。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检棒1通过第一导向座16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座16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43.591±5°;第一检棒1包括第二规体17、第四检测销18和第一导向套20,所述第一导向套20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可将第一导向套20快速的插入并安装固定在第一导向座16上;第四检测销18插入第一导向套20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四检测销18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二规体17固定在第四检测销18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其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套20的内径,对第四检测销18进行限位,并便于操作人员抓握第一检棒1,从而操作第四检测销18相对于工件42伸缩。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一检棒1的第一导向套20插入第一导向座16,手动操作第二规体17,使第四检测销18沿第一导向套20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4所示,所述第六检棒6通过第二导向座23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座23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12.891±5°;第六检棒6包括第五检测销22、第二导向套24,所述第二导向套24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可将第二导向套24快速的插入并安装固定在第二导向座23上;第五检测销22插入第二导向套24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五检测销22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六检棒6的第二导向套24插入第二导向座23,手动操作使第五检测销22沿第二导向套24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检棒2通过第三导向座25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导向座25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7.492±5°;第二检棒2包括第三导向套26、第六检测销28、第三规体29;所述第三导向套26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可将第三导向套26快速的插入并安装固定在第三导向座25上;第六检测销28插入第三导向套26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三规体29固定在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其外径大于第三导向套26的内径,对第六检测销28进行限位,并便于操作人员抓握第二检棒2,从而操作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工件42伸缩。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二检棒2的第三导向套26插入第三导向座25,手动操作第三规体29,使第六检测销28沿第三导向套26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6所示,所述第四检棒4通过第四导向座32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两个通孔平行开设在所述第四导向座32上,通孔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检具底板12;第四检棒4包括第七检测销30、第二手柄31、第八检测销33和第五规体34;第七检测销30插入第四导向座32上的一个通孔内,并用第二手柄31进行锁定;第八检测销33插入第四导向座32上的另一个通孔内,并可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使第八检测销33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五规体34固定在第八检测销33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上,其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对第八检测销33进行限位,并便于操作人员抓握第四检棒4,从而操作第四检测销18相对于工件42伸缩。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七检测销30和第八检测销33分别插入第四导向座32的对应通孔内,手动操作第五规体34,使第八检测销33沿通孔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7所示,第三检棒3通过第五导向座35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五导向座35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24.902±5°;所述第三检棒3与第二检棒2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三导向套26、第六检测销28和第三规体29;所述第三导向套26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可将第三导向套26快速的插入并安装固定在第五导向座35上;第六检测销28插入第三导向套26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三规体29固定在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其外径大于第三导向套26的内径,对第六检测销28进行限位,并便于操作人员抓握第三检棒3,从而操作第六检测销28相对于工件42伸缩。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三检棒3的第三导向套26插入第五导向座35,手动操作第三规体29,使第六检测销28沿第三导向套26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8所示,第七检棒7通过第六导向座37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六导向座37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19.42±5°;第七检棒7包括第四导向套36、第九检测销38,所述第四导向套36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可将第四导向套36快速的插入并安装固定在第六导向座37上;第九检测销38插入第四导向套36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九检测销38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七检棒7的第四导向套36插入第六导向座37,手动操作使第九检测销38沿第四导向套36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9所示,第八检棒8通过第七导向座41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两个平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七导向座41上,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检具底板12夹角为4.051±5°;第八检棒8包括第十检测销39、第十一检测销40,第十检测销39、第十一检测销40分别通过导向套安装在2个通孔内;第十检测销39插入导向套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十检测销39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十一检测销40插入导向套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十一检测销40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十检测销39、第十一检测销40通过导向套插入第七导向座41,手动操作使第十检测销39、第十一检测销40沿导向套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10所示,第五检棒5通过第八导向座安装在所述检具底板12上,第八导向座(图中未示出)上开设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检具底板12。第五检棒5包括第一规体14、第一深度规15,第一深度规15与检测销相同,第一深度规15插入通孔内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使第一深度规15相对于工件42伸缩,便于检测。第一规体14套在第一深度规15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上,其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对第一深度规15进行限位,并便于操作人员抓握第五检棒5,从而操作第一深度规15相对于工件42伸缩。当工件42固定后,将第一深度规15插入第八导向座的通孔内,手动操作使第一深度规15沿通孔轴向移动,检测端插入工件42的相应检测部位,测量孔径、距离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套20、第二导向套24、第三导向套26、第四导向套36均设有轴肩,所述轴肩的外径大于所述对应导向座通孔的外径,对第一导向套20、第二导向套24、第三导向套26和第四导向套36进行限位,防止安装出现差错。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棒1还包括第一测量端面销19,第一测量端面销19套设在所述第四检测销18和第一导向套20之间,并能够沿通孔的轴向移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端面距离。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还包括第二测量端面销27,第二测量端面销27套设在第三导向套26和第六检测销28之间,并能够沿通孔的轴向移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端面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棒1、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第四检棒4和第五检棒5相对于检测端的另一端上安装仪表,所述仪表为角度测量仪表,用于显示检棒检测的角度。

组装说明:

1、将第一导向座16、第二导向座23、第三导向座25、第四导向座32、第五导向座35、第六导向座37、第七导向座41和第八导向座固定在检具底板12的相应定位孔上。

2、分别将第一检棒1、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第四检棒4、第五检棒5、第六检棒6、第七检棒7和第八检棒8安装入对应的导向座通孔内,完成组装。

操作说明:把工件42放在浮动定位销10上,用铰链9夹紧固定,通过手动调节第一检棒1、第二检棒2、第三检棒3、第四检棒4、第五检棒5、第六检棒6、第七检棒7和第八检棒8,进行工件42各检测部位角度、距离、直径的测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