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7416发布日期:2018-12-11 20:4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继电保护试验中会传动断路器,为防止开关出现跳跃损坏开关,试验中需两人调试试验箱、一人监视现场情况、一人监视手合手把、一人监视控制回路电源空开、一人短接五防锁保持控制回路通路,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对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判断不明确,严重影响试验效率和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辨别出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和继电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关、第一指示灯、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其中,所述电源、开关及继电器的控制侧依次连接成开关回路,所述第一电触头、第一指示灯、继电器的被控制侧及第二电触头依次连接成短接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互相平行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回路内还串联有第二指示灯。

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为电池组。

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为按钮式开关。

进一步改进,所述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可通过短接电路的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短接五防锁并实现与断路器的控制回路电连接,当断路器的控制电源接通后,如果控制回路形成通路,则短接电路与控制回路一起形成回路,第一指示灯亮,能够准确的辨别出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第一电触头;3-第二电触头;4-第一指示灯;5-第二指示灯;6-电源;7-开关;8-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其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电源6和继电器8,安装在壳体1上的开关7、第一指示灯4、第一电触头1和第二电触头3,其中,所述电源6、开关7及继电器8的控制侧依次连接成开关回路,所述第一电触头1、第一指示灯4、继电器8的被控制侧及第二电触头3依次连接成短接电路。

采用上述结构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使用时,短接电路通过第一电触头1和第二电触头3短接五防锁并实现与断路器的控制回路电连接,开关7接通后,开关回路形成通路,继电器8工作,第一电触头1和第二电触头3通过第一指示灯4和继电器8的被控制侧导通,当断路器的控制电源接通后,如果控制回路形成通路,则短接电路与控制回路一起形成回路,第一指示灯4亮;如果控制回路未形成通路,则短接电路未形成回路,第一指示灯4不亮。该测试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准确的辨别出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判断不明确的问题,有益于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试验的准确性。

配合图1所示,为使该测试装置无需手持即可置于五防锁之上,第一电触头1和第二电触头3可为圆柱形并且互相平行的安装在壳体1的一端,以适于插入到五防锁的锁孔内,实现方便的解锁五防锁,并且无需看守人员即可开始变电站继电保护传动实验的目的,节约人力成本。

作为优选方案,还可在开关回路内串联一第二指示灯5,用于在开关7接通后指示开关回路是否形成通路,如果开关回路正常形成通路,则第二指示灯5亮,以便于试验人员能够随时观察该测试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具体的,该第一指示灯4和第二指示灯5可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例如,第一指示灯4可为绿色指示灯,第二指示灯5可为黄色指示灯,以便试验人员能够快速区分两个指示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源6可为安装在壳体1内的电池组,使该测试装置无需依靠固定电源,扩大其使用范围,并且便于携带。进一步的,所述开关7可采用按钮式开关,按钮式开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进一步的,继电器8可采用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结构简单,反应灵敏。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防跳实验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准确辨别出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是否形成通路,无需看守人员即可开始变电站继电保护传动实验,节约人力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