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604发布日期:2018-12-18 21:0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校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国标/ISO标准《GB/T 21437.2-2008/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实际上已被国内外的道路车辆生产企业广泛采用,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和统一性,标准建议所采用的试验系统必须进行量值溯源校准,校准时应使用具有规定参数的模拟负载。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标准电阻器和标准电感器组成模拟负载的接线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标准电阻器101一般采用功耗200W以上,重量约8kg的大功率标准电阻器,而标准电感器102需要采用大功耗标准电感,目前没有市售产品,必须自制。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现有模拟负载100存在标准电阻器101和标准电感器102之间电连接的中间接线103。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模拟负载至少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采用较多中间接线,从而导致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如分布电容、残留电感、引线电阻等)无法控制,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无法满足;(2)使用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并且使用方便的校准用模拟负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以及计量校准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较多中间接线而导致的分布参数无法有效控制、且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第一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紧件和所述第二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阻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以及第三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感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其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固紧件串联。

优选地,所述管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阻线圈通过将康铜电阻丝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一部分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感线圈通过将纯铜漆包线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二部分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两个支撑夹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配置为将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底部基板、前面板、后面板、上盖板、左侧基板、右侧基板和支撑柱;其中,所述支撑柱和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底部基板上;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上盖板、所述左侧基板和所述右侧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左侧提手板和右侧提手板;其中,所述左侧提手板固定于所述左侧基板上;所述右侧提手板固定于所述右侧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仪器,包括上述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系统,包括:被校准设备;以及上述计量校准仪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在同一管芯上制成,同时,在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然后将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通过在同一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既方便所述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所述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减少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之间的中间接线,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标准电阻器和标准电感器组成模拟负载的接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屏蔽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负载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校准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图5中的示波器监测到的试验系统的切换时间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屏蔽外壳2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负载棒芯30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2-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可以包括:负载棒芯30;以及屏蔽外壳20。

其中,负载棒芯30的第一端(例如图2中的左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和第二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至屏蔽外壳20的第一接线柱11和第二接线柱12(参见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的第一接线柱11和第二接线柱12与屏蔽外壳20是绝缘的。

其中,负载棒芯30可以进一步包括:管芯31;电阻;以及电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是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分开绕制在管芯31上而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在同一管芯31上制成,同时,在管芯31上分别绕制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然后将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这里在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既方便所述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所述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管芯31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是指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空间上,电阻线圈32绕制在管芯31的第一部分,电感线圈33绕制在管芯31的第二部分,例如,所述第一部分可以是指管芯31的左端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指管芯31的右端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没有重叠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也可以是指管芯31的右端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也可以是指管芯31的左端部分,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时间上,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是分开绕制测量的,例如,可以先将电阻线圈32绕制在管芯31上,然后对绕制在该管芯31上的该电阻线圈32进行测量,获得其电阻值,当调试该管芯上的电阻线圈32的电阻值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时,可以再将电感线圈33绕制在该管芯31上,然后对绕制在该管芯31上的电感线圈33和电阻线圈32进行测量,获得整体电感值,调试使得总电感值达到标准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可以进一步包括底部基板1、前面板2、后面板3、上盖板4、左侧基板5、右侧基板6和支撑柱9。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柱9可以采用金属柱形式。例如可以包括6条金属柱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合的形式,只要能够将负载棒芯30和屏蔽外壳20制作成一个便于固定、便于拆卸的模拟负载即可,并不限于采用支撑柱的形式。此外,当采用金属柱的形式时,金属柱的数量可以更多或者更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柱9和负载棒芯30可以固定于底部基板1上。例如,6条金属柱9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式竖直的固定于底部基板1上。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负载棒芯30可以通过例如4枚螺钉/螺丝固定在屏蔽外壳20的底部基板1上。

例如,底部基板1可以用厚金属板(例如2-5mm,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制成,上面可以设置10个螺丝孔。其中,这10个螺丝孔中的4个螺丝孔可以用于将负载棒芯30固定在屏蔽外壳20上,4枚螺钉/螺丝分别通过该4个螺丝孔把负载棒芯30固定在屏蔽外壳20的底部基板1上。这10个螺丝孔中的另外6个螺丝孔可以用于固定上述的金属柱,例如可以通过另外6枚螺钉/螺丝以及对应的该另外6个螺丝孔把6条金属柱均固定在底部基板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例举的固定形式均采用螺丝孔配合螺钉/螺丝的形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合适的固定形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螺丝孔数量、螺丝孔设置位置、相应的螺钉/螺丝的数量均是用于举例说明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和数量、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面板2、后面板3、上盖板4、左侧基板5和右侧基板6可以固定于支撑柱9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面板2和/或后面板3和/或上盖板4和/或左侧基板5和/或右侧基板6上可以开有预设形状小孔。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前面板2可以用金属板制成,前面板2的金属板上可以开有条状或者网状等预设形状的小孔,一方面,可以用于防止触摸,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模拟负载的散热,同时又能保证模拟负载的电磁屏蔽效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面板2上可以设置有与屏蔽外壳20绝缘的插座10;其中,插座10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接线柱11和所述第二接线柱12。

继续参考图3,插座10可以采用香蕉插座。前面板2装有2个与屏蔽外壳绝缘的香蕉插座,分别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把各香蕉插座与负载棒芯30的两端相连。

如图3所示,前面板2可以通过3个螺丝孔固定在对应的3根金属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面板3也可以用金属板制成,后面板3的金属板上也可以开有条状或网状等预设形状的小孔,一方面,可以用于防止触摸,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模拟负载的散热,同时又能保证模拟负载的电磁屏蔽效能。

图3所示实施例中,可以通过3个螺丝孔把后面板3固定在对应的3条金属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板4也可以用金属板制成,上盖板4的金属板上也可以开有条状或网状等预设形状的小孔,一方面,可以用于防止触摸,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模拟负载的散热,同时又能保证模拟负载的电磁屏蔽效能。

图4所示实施例中,可以通过6个螺丝孔把上盖板4固定在对应的6条金属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侧基板5也可以用金属板制成,左侧基板5的金属板上也可以开有条状或网状等预设形状的小孔,一方面,可以用于防止触摸,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模拟负载的散热,同时又能保证模拟负载的电磁屏蔽效能。

图4所示实施例中,可以通过4个螺丝孔把左侧基板5固定在对应的2条金属柱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左侧提手板7和/或右侧提手板8;其中,左侧提手板7可以固定于所述左侧基板5上;右侧提手板8可以固定于右侧基板6上。

图4所示实施例中,可以通过6个螺丝孔把左侧提手板7固定在左侧基板5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左侧提手板7和/或右侧提手板8的中间可以具有预设尺寸的槽7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侧提手板7也可以用金属板制成,中间例如可以具有12mm*10mm*8mm的槽,从而可以方便所述模拟负载的提起和移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何方便提起所述模拟负载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侧基板6可以与左侧基板5的结构相同,彼此之间可以互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侧提手板8也可以与左侧提手板7的结构相同,彼此之间可以互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可以由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屏蔽外壳采用金属屏蔽壳体结构,可以减少电磁干扰,保证电磁屏蔽效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负载棒芯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固紧件,可以设置于电阻线圈32的第一端;第二固紧件,可以设置于电阻线圈32的第二端和电感线圈3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紧件和所述第二固紧件可以配置为将电阻线圈32固定于管芯31上;以及第三固紧件,设置于电感线圈3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可以配置为将电感线圈33固定于管芯31上;其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固紧件串联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紧件、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均可以为U型接线固紧钉34,例如所述第一固紧件对应图4中左端的U型接线固紧钉34,所述第二固紧件对应图4中中间的U型接线固紧钉34,所述第三固紧件对应图4中右端的U型接线固紧钉3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紧件可以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三固紧件可以连接所述第二导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载棒芯30可以只采用2根导线,电感和电阻之间的串联可以通过中间U型接线固紧钉34实现电连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模拟负载的制作更简单,成本更低,模拟负载的结构更紧凑;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之间的中间接线,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如分布电容、残留电感、引线电阻等),可以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同时使用方便。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负载棒芯30还可以采用4根导线,电感的两端各连接1根导线连接至所述模拟负载的屏蔽外壳20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电阻的两端各连接1根导线连接至所述模拟负载的屏蔽外壳20的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而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之间可以再通过另外的导线连接以实现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之间的串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管芯31可以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负载棒芯30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管芯,能够保证管芯的强绝缘和温度特性。这里,采用的陶瓷管芯可以保证耐热300℃以上,具有低温度系数。陶瓷管芯31可以用于绕制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温度特性是指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热量,从而使电阻温度上升,引起电阻阻值的变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阻线圈32可以采用康铜电阻丝绕制在所述管芯31的第一部分上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阻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康铜导线制作,其中,高精度的康铜电阻丝是制作标准电阻的材料,具有极高的长期稳定性和极低的温度系数。

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阻线圈32采用高精度的康铜电阻丝绕制在陶瓷管芯31上制成电阻。例如,电阻线圈32的两端各用一个U型接线固紧钉34固定在管芯31上,用于防止电阻线圈32在管芯31上移动和松弛。这里,电阻线圈32一端例如左端的U型接线固紧钉34也可以作为电阻的接线柱,连接第一导线,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至屏蔽外壳20的香蕉插座的第一接线柱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阻线圈32的电阻值可以为0.58Ω,所述电阻线圈32的电感值可以为2.0μ H@1kHz。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33可以采用纯铜漆包线绕制在所述管芯31的第二部分上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感可以采用纯铜导线制作,由于纯铜导线的电阻率极低,绕制电感时可以不考虑电感线圈对电阻的影响,这样,当电阻绕制之后,电阻达到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值指标要求时,电阻线圈还会伴随有一定的电感,之后接着在管芯上绕制电感,使所述模拟负载的总感量达到所述模拟负载的电感值指标要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分开绕制在管芯31的两头,中间用一个U型接线固紧钉3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阻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康铜导线制作,电感可以采用纯铜导线制作,这是因为如果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采用同一种材料制作时,例如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均采用康铜导线或者均采用纯铜导线制作,则需要同时满足所述模拟负载的电感量和电阻量的要求,调试非常困难。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33的电阻值可以为0.02Ω,所述电感线圈33的电感值可以为48.0μH@1kHz。

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感线圈33采用纯铜漆包线绕制在陶瓷管芯31上制成。电感线圈33的两端各用一个U型接线固紧钉34固定在陶瓷管芯31上,用于防止电感线圈33的移动和松弛。

继续参考图4,中间的U型接线固紧钉34可以为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共用,保证电阻和电感的电连接。两边的两个U型接线固紧钉34也可以同时作为负载棒芯30的接线柱,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值可以为0.60Ω,所述模拟负载的电感值可以为50.0μH@1kHz。

例如,电感线圈33和电阻线圈32串联后的总参数为:电感值:50.0μH@1kHz,最大允许误差:±0.5μH;直流电阻值:0.60Ω,最大允许误差:±0.01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串联后的总参数达不到上述电阻值指标要求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来调整所述电阻:

改变电阻线圈32的导线长度;和/或

改变电阻线圈32的横截面面积;和/或

改变电阻线圈32采用的材料。

当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串联后的总参数达不到上述电感值指标要求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来调整所述电感:

改变电感线圈33的导线圈数;和/或

改变电感线圈33的螺距;和/或

改变电感线圈33的线圈直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假设管芯采用陶瓷材料、管芯的直径已经确定,且电阻线圈32已经选定康铜电阻丝,同时电阻线圈32的线圈直径已经选定,电感线圈33已经选定纯铜导线,且电感线圈33的线圈直径已经选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线圈32导线长度来调整电阻,改变电感线圈33导线圈数来调整电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棒芯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两个支撑夹紧件35,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芯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配置为将所述负载棒芯30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20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夹紧件35可以均为L型的硬质金属(例如,不锈钢,镀锡铁等)支撑夹紧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棒芯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固紧螺栓和第二固紧螺栓;其中,两个支撑夹紧件35的上部中间均可以开有螺丝孔;所述第一固紧螺栓和所述第二固紧螺栓可以分别穿过两个支撑夹紧件35和所述管芯31。

其中,所述第一固紧螺栓和所述第二固紧螺栓例如均可以采用固紧长螺栓36。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固紧长螺栓36固紧后,两个支撑夹紧件35和所述管芯31之间不会相对移动,形成牢固的负载棒芯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夹紧件35下部各有一个螺孔,通过螺孔把负载棒芯30固定在底部基板1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棒芯30和/或所述屏蔽外壳20的尺寸对应所述模拟负载的预定指标。

例如,在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瞬态传导试验系统计量校准的应用场合,通常模拟负载的预定指标要求如下:

(1)电感值:50.0μ H@1kHz,最大允许误差:±0.5μH;

(2)直流电阻值:0.60Ω,最大允许误差:±0.01Ω;

(3)最大功耗电流:25A或以上;阻值变化<1%@25A或以上,1min;

(4)电磁屏蔽效能:>40dB@10MHz。

对应上述的预定指标,所述屏蔽外壳的外形尺寸可以为200×200×500mm3

需要说明的是,当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拟负载的尺寸将会不同,但实施原理不变。

当指标有变化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拟负载将做相应调整:

例如,当需求的最大电流大于25A时,应对以下参数进行调整:

电阻线圈采用更粗的精密康铜电阻导线以保证较低的温度上升,确保电阻变化率小于1%。此时,为保证电阻线圈具有相同的电阻值0.58Ω,因此电阻线圈需要采用更长的导线。为保证电阻线圈具有相同的电感值,电阻线圈的螺距也要变大,以保证电阻线圈的电感值仍为:2.0μH@1kHz。

其中,电感量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L=(0.01*D*N*N)/(S/D+0.44) (1)

上述公式(1)中,L为线圈电感量,单位为μH;

D为线圈直径,单位为cm;

N为线圈匝数,单位为匝;

S为线圈长度,单位为cm。

螺距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H=S/N (2)

上述公式(2)中,H为线圈螺距,单位为cm;

N为线圈匝数,单位为匝;

S为线圈长度,单位为cm。

另一方面,电感线圈需要采用更粗的纯铜导线,以保证较低的温度上升。由于电感线圈的线径变粗,电感线圈的螺距变大,电感线圈需要更多圈数,才能保证电感线圈的电感值仍为:48.0μ H@1kHz。

相应的,由于电阻导线和电感导线变粗变长,其他尺寸也要相应的变大,例如包括:陶瓷管芯,外屏蔽壳体等。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其中,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负载棒芯可以进一步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可以分别通过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制成。这样,该模拟负载通过在同一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一方面,方便该模拟负载的调试,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该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不排除其他标准使用不同的电感和电阻指标要求,按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施方案,可容易地进行调整,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可以作为车载电子设备瞬态传导试验系统计量校准的模拟负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应用于任意合适的应用场景。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模拟负载使用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热稳定性好,同时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从而可以保证例如车载电子设备瞬态传导试验系统计量校准的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量校准仪器,该计量校准仪器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量校准系统,该计量校准系统可以包括:被校准设备;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计量校准仪器。

下面参照图5对上述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进行示例性说明。

为了校准例如车载电子设备瞬态传导试验系统输出的标准瞬态传导信号的波形,需要使用示波器作为校准用标准仪器,同时在该试验系统的信号输出端配接规定参数指标的模拟负载。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计量校准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系统可以包括:被校准设备,所述被校准设备可以包括电源501、电子开关502和开关控制器503,电源501电连接至电子开关502的中间触点;以及计量校准仪器,可以配置为校准所述被校准设备,所述计量校准仪器可以包括示波器504、电压探头505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模拟负载506,模拟负载506可以电连接至电子开关502的常开触点,电压探头505可以与模拟负载506并联电连接至所述常开触点,开关控制器503可以配置为使电子开关502接通模拟负载506;示波器504可以配置为记录模拟负载506上的电压波形,并测量所述电压波形的波形参数。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模拟负载506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校准所述电子开关502的开关特性时,需要使用模拟负载506。其中,可以包括如下校准步骤:

(1)按6图5接线。电源501、电子开关502及开关控制器503是被校准设备,示波器504、电压探头505和模拟负载506是计量校准仪器。

(2)电源501接到电子开关502的中间触点,模拟负载506接到电子开关502的常开触点,电压探头505与所述模拟负载506并联。

(3)开关控制器503开启,电子开关502接通模拟负载506,示波器504记录模拟负载506上的电压波形,并测量波形参数。

图6是采用图5中的示波器监测到的试验系统的切换时间T的波形示意图。测量所述电子开关502的开关特性的关键参数是“电压波形的下降时间”,即图6中的切换时间T,其中U0为初始电压,ΔU为下降电压,T为(10%~90%)ΔU的时间,相关标准对T有严格要求,需要通过测量T来满足标准的要求。

以上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