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287发布日期:2019-01-08 21: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缆试验接线棒。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施电缆试验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试验线与电缆分接箱户外终端头的电缆芯连接困难、不牢固现象,既影响工作进度、试验工作安全、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还会对电缆户外终端头的附件造成不可修恢的损伤,留下缺陷隐患,影响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际应用时,接地试验端子较短小,置于T型接头孔内,不便于接地/试验线搭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效率及运行速度,可操作性不强,使用不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试验接线棒,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线径的电缆线耳,使用便捷。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试验接线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地试验端子体形较短小的条件下,置于T型接头孔内,不便于接地/试验线搭接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试验接线棒,包括一端导电的前塞头和两端均导电的后堵头;

所述前塞头的导电端与所述后堵头的其中一个导电端螺纹连接;

所述前塞头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侧面相贴的电缆线耳导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塞头包括第一铜体和包裹在所述第一铜体的外周及底部的第一绝缘套;

所述第一铜体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套的一侧,形成用于与所述后堵头连接的第一凸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为阶梯圆台结构,所述螺纹部位于最外端的凸起结构的外周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后堵头包括第二铜体和包裹在所述第二铜体外壁的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铜体的头端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套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铜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套的端面平齐或伸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面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铜体的尾端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用于与试验导线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塞头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不同规格的电缆线耳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塞头和所述后堵头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试验接线棒,包括一端导电的前塞头和两端均导电的后堵头;所述前塞头的导电端与所述后堵头的其中一个导电端螺纹连接;所述前塞头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侧面相贴的电缆线耳导通;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接地试验时,试验端子的尺寸较短小,并且置于T型接头孔内,不便于接地/试验线搭接,因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效率及运行速度;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缆试验接线棒后,主要采用两个分别带有导电端的前塞头和后堵头之间的导电连通,而导电的源头为由外置入的电缆线耳,电缆线耳接触具有两个导电端连接的位置,从而使电缆线耳的导电性通过后堵头的尾端的导电端传出,从而使接地试验端子的电缆导电试验的顺利进行,即使试验段子的尺寸较小,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的导电端接触实现电缆试验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图1中前塞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图1中前塞头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图1中后堵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图1中后堵头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接线棒;

101-前塞头;102-后堵头;

1011-第一铜体;1012-第一绝缘套;1013-第一凸起;

1021-第二铜体;1022-第二绝缘套;1023-第二凸起;1024-尾端;1025-第一螺纹孔;1026-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电缆试验接线棒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的相应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包括一端导电的前塞头101和两端均导电的后堵头102;前塞头101的导电端与后堵头102的其中一个导电端螺纹连接;前塞头101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侧面相贴的电缆线耳导通。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应用时,前塞头101上只有一端为导电端,后堵头102上两端均为导电端,并且,前塞头101的导电端能够与后堵头102的其中一个捣点乱螺纹连接,同时可以传递电讯号,当需要与短小尺寸的导线连接时,本实施例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能够增加使用便捷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前塞头101包括第一铜体1011和包裹在第一铜体1011的外周及底部的第一绝缘套1012;第一铜体1011伸出第一绝缘套1012的一侧,形成用于与后堵头102连接的第一凸起1013。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一凸起1013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一凸起1013为阶梯圆台结构,螺纹部位于最外端的凸起结构的外周面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中前塞头10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及轴侧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铜体1011为柱体结构,第一绝缘套1012为具有安装孔的柱体结构,该安装孔用于安装上述的第一铜体10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后堵头102包括第二铜体1021和包裹在第二铜体1021外壁的第二绝缘套1022,第二铜体1021的头端伸出第二绝缘套1022形成第二凸起1023,第二铜体1021的尾端1024与第二绝缘套1022的端面平齐或伸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二凸起1023的端面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孔1025。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一凸起1013与第一螺纹孔1025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二铜体1021的尾端1024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026,用于与试验导线导通。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中后堵头10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及轴侧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铜体1021为柱体结构,第二绝缘套1022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中心用于安装上述的第二铜体1021,且第二铜体102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025和第二螺纹孔1026,其中,第一螺纹孔1025用于与第一凸起1013的螺纹部螺纹拧紧,实现前塞头101与后堵头102之间的稳定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第一铜体1011还是第二铜体1021,均为铜材质制成的导电柱体。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塞头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不同规格的电缆线耳导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前塞头101和后堵头102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前塞头101、后堵头102和电缆线耳均设置在三通T型接头内,在三通T型接头内进行三者之间的导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一绝缘套1012和第二绝缘套1022采用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

采用本实施例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包括一端导电的前塞头101和两端均导电的后堵头102;前塞头101的导电端与后堵头102的其中一个导电端螺纹连接;前塞头101的导电端的外周能够与侧面相贴的电缆线耳导通;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接地试验时,试验端子的尺寸较短小,并且置于T型接头孔内,不便于接地/试验线搭接,因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效率及运行速度;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缆试验接线棒100后,主要采用两个分别带有导电端的前塞头101和后堵头102之间的导电连通,而导电的源头为由外置入的电缆线耳,电缆线耳接触具有两个导电端连接的位置,从而使电缆线耳的导电性通过后堵头102的尾端1024的导电端传出,从而使接地试验端子的电缆导电试验的顺利进行,即使试验段子的尺寸较小,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的导电端接触实现电缆试验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