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514发布日期:2019-08-13 21: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唾液检测装置主要是将试纸条直接粘合到取样结构上,当取样样品太多的时候,经常会有过多的唾液流到试纸地检测区。

目前还的研究还仅仅限于如果样品不足的情况,还未研究到如何避免过多的唾液流到试纸检测区同样使得检测结果失真的情况。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通过档头、凸起,使得检测装置不过多地提取样品。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所述档头结构用于部分容纳吸样棉;

所述档头结构包括可与所述吸样棉1的周面接触的周壁314、周壁底面和套筒部分315,在所述周壁底面上、周壁314内设置有挡片2,所述挡板2紧贴所述周壁底面;

所述周壁31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11;所述挡片2与所述吸样棉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312;

在所述周壁底面、挡片2上均设置有供所述试纸条4穿过的试纸孔3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为从所述周壁的一个底面延伸到第二底面的长条形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形的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周壁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形的凸起具有6-20条。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为圆盘形挡片,所述试纸孔具有距离挡片圆心的最大的第一直径,所述第二凸起为分布在一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挡片最大直径所在的圆环上,且分布在所述圆环的直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和档头的周壁底面设置为一体结构。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安装吸样棉的有档头包围取样棉,安装更紧密。

2、包围去样棉的档头周壁上有凸起,取样棉后凸起紧密压住取样棉。

3、上述凸起增加接触面积,利于用胶水粘合更牢固。

4、试纸与取样棉接触端有有挡片,唾液只能在试纸上流动,避免过多的唾液流到试纸检测区。

5、与吸样棉接触的一端底部有凹陷或凸起,增加胶粘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唾液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整体和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档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第一实施例。

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唾液检测装置的档头结构,所述档头结构用于部分容纳吸样棉;

所述档头结构包括可与所述吸样棉1的周面接触的周壁314、周壁底面和套筒部分315,在所述周壁底面上、周壁314内设置有挡片2,所述挡板2紧贴所述周壁底面;

所述周壁31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11;所述挡片2与所述吸样棉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312;

在所述周壁底面、挡片2上均设置有供所述试纸条4穿过的试纸孔313。

所述第一凸起为从所述周壁的一个底面延伸到第二底面的长条形的凸起。

所述长条形的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周壁内侧。

所述长条形的凸起具有6-20条。

所述挡片为圆盘形挡片,所述试纸孔具有距离挡片圆心的最大的第一直径,所述第二凸起为分布在一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挡片最大直径所在的圆环上,且分布在所述圆环的直径方向。

所述第二凸起在每个直径方向都分布有若干个凸起。

如附图1详细显示了具有该档头结构的唾液检测装置的结构,包括吸样棉1、挡片2、主体3和试纸条4。所述主体3包括档头31、中间段和尾部33;所述试纸条4包括从左到右的加样区、反应区和吸水纸区。所述主体构造成:所述中间段为中空结构,所述档头31靠近中间段的套筒部分315可容纳中间段的一端(即所述中间段的一端可部分地插入到所述档头31靠近中间段的套筒部分315中);所述中间段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尾部33连接,使得中间段成为中空的、两端被挡且封闭的结构。在所述尾部33与所述中间段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空气孔。由于试纸孔313和所述空气孔的存在,中间段的两端不再被完全封闭,挡试纸条在取样时,由于空气孔的存在,使得中间段的中空与外界大气联通,避免唾液样品不能上样到试纸条上。吸样棉1与挡片2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凹陷,方便试纸条通过所述周壁底面、挡片上的试纸孔313后与所述吸样棉接触,且该接触为包围式接触,方便上样。当所述吸样棉1装入时,吸样棉设置有凹陷的一端与所述挡片2接触,吸样棉的周面与所述档头的周壁接触,形成吸样棉部分插入档头31中的结构;所述试纸条4的加样区部分地插入所述吸样棉的凹陷中,穿过所述试纸孔,伸入到所述主体的中间段中。挡片的设置,使得试纸条和取样棉之间有了阻挡,唾液只能通过伸入到取样棉中的部分试纸条进入到位于中间段的试纸条中。试纸条的加样区与所述吸样棉接触。在所述主体3的中间段上,对应试纸条的反应区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

第二实施例。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挡片与所述档头结构集成在一起,及周壁的底面即为挡片。挡片结构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安装吸样棉的有档头包围取样棉,安装更紧密。

2、包围去样棉的档头周壁上有凸起,取样棉后凸起紧密压住取样棉。

3、上述凸起增加接触面积,利于用胶水粘合更牢固。

4、试纸与取样棉接触端有有挡片,唾液只能在试纸上流动,避免过多的唾液流到试纸检测区。

5、与吸样棉接触的一端底部有凹陷或凸起,增加胶粘的接触面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